开智慧之泉,养浩然正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26
/ 2

开智慧之泉,养浩然正气

周春

重庆市垫江县实验小学

很多学生提到古诗词都头疼,不过,当你真正走进古诗词的世界,一定会喜欢诗词的感觉,尤其是宋词的意境。古诗词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古诗词表达形式重含蓄,诗文讲究凝练,充满画意。针对这些特点,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在教法上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应用独特的方法,灵活有效的授课,让学生从古诗中开智慧之泉,养浩然正气,立奋发之志,为将来的成就奠定基础。

一、 从诗文入手,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 

   诗人都善于观察,他们把生活中很平常的一人、一事、一物、一景等,用优美精炼的语言刻画出来。如《鹅》、《游园不值》、《春晓》等诗。这些诗的教学可以通过直观启迪,从诗文入手,让学生对教材有感性认识,使学生体会到,原来周围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妙,只要多留心就能够观察到。又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的教学,只需引导学生从诗文入手,顺理而下,自然就领会诗中意味:碧空万里,江水浩荡,江面一叶孤舟,扬帆东去。站在黄鹤楼上的送行人李白,目送这只小舟向天水相接的地方逝去,而他敬爱的孟浩然就在这舟上,他的心和眼都系在这片帆上,望呀,望呀,帆远去了;望呀,望呀,帆只剩影儿了;眼一迷糊,帆影不见了。可见诗人瞩望已久,思念之切。于是,长叹一声: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感情多么真挚。

1、纵引:提升“期待视界”,激发阅读兴趣 

所谓“期待视界”是“读者在阅读一部作品以前由阅读经验、教育水平、文化修养、生活经历,艺术趣味等所形成的思维定向或先在结构”。具体来说,当学生面对一部作品时,他的“期待视界”总是纵向发展的,接着,创新期待作为“期待视界”中的深层因素便会浮现出来。因此在诗词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定向期待,但又绝对不能迁就,而是要把单纯的定向期待提升为活跃的创新期待,不断拓宽和建立新的视界,以此打开学生的阅读视野。例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我从诗题出发,先让学生说说对“庐山”、对“瀑布”的印象。学生很快就在自身的“期待视界”内找到了相关的知识积累:有的结合学过的课文介绍了庐山千变万化的云雾,有的吟诵了苏轼的《题西林壁》,还有的则联系旅游见闻描述了瀑布的气势。然后我再询问学生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的问题五花八门:“诗人是在哪儿望庐山瀑布的?”“庐山瀑布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诗人游览庐山,为什么单单对庐山的瀑布情有独钟?”此时,我再让学生带着疑问自读诗文寻找依据,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2、横联:架设情感桥梁,实现心灵对话 

刘勰所言:“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除了说明,文学创作离不开情感投入,也说明没有情感的审美欣赏只能是被动的,不会获得深层次的领悟。古诗词教学中除了以美读悟真情之外,还应强调文学欣赏中的“移情”, 离不开情感投入,即引领学生设身处地地从作者的角度去体会其心情,这种换位体验引起心灵的共鸣,真正走进诗词情境。在教学《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的时候,让学生把自己当做辛弃疾,去感受农民丰收在望的喜悦,去感受静谧安详的夜景,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师要注重带领学生感受古诗词中的美

1.古诗词中的韵律美

教材中选入的古诗词大都是非常优美的,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带领学生品味古诗词中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诗词中的主要内容。之后,教师可以进行朗读示范,学生在教师朗读的声音中,学习诗歌阅读时应当如何停顿,体会古诗词朗朗上口的特点。以《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学习为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教师对学生进行示范阅读,学生标记节奏,了解诗歌在阅读时如何断句。教学时教师给学生时间根据诗词的断句练习朗诵,并逐步多形式诵读,加深学生对诗词中韵律美的感受。

2.古诗词中的映射美

有些诗词中借助景物的相互映衬,营造出了一幅幅非常美丽的图画,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带领学生品味古诗词中的映射美。以曹操《观沧海》的学习为例,“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一句,诗人通过描写山和水之间的映射,突出了大海的辽阔之感,借此抒发自己的胸怀像大海一般宽广。又如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诗句,诗人通过描述浓重的乌云和铠甲之间黑色与金色色彩的差别,营造出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诗句中的内容,思考诗人采取了何种映射手段,是山、水、树行舟之间的相互映射,是诗句中色彩的明暗对比,还是多种景物之间的相互映射,从诗人采取的映射手段出发,感受诗人营造出的美好画面。

3.古诗词中的语言美

古诗词中的语言大都经过诗人精心思考,教师要注重带领学生欣赏古诗词中的语言美。以《钱塘湖春行》的学习为例,诗的首句便点明了湖所在的位置,“水面初平”、“云脚低”等几个词语便写出西湖边春天时水和云的特点。之后诗人用“谁家”、“啄”等简单的词语描绘出一番生机勃勃的春景。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点出诗词中的重点词语,让学生独自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感受到春天时的美丽景象,体会诗词中诗句的语言美。

4.古诗词中的意境美

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带领学生体会古诗词中蕴含的意境美。以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学习为例,诗人用短短的几句诗句描绘出了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直观的体现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较为悲伤的音乐,渲染气氛,在悲伤的气氛中带领学生学习诗词的主要内容。教学时教师要注重让学生体会“小桥流水人家”与“断肠人在天涯”这两句诗中意境的反差,引领学生体会诗人悲凉的心境。教师带领学生感受古诗词中的美,使学生与诗人的情感达到共鸣,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三、把古诗词与写作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创想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将古诗词与写作结合起来,提高古诗词的教学效果。将古诗词与写作结合起来,一方面指的是学生将古诗词中的内容转变成记叙文或散文,了解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十五夜望月》的学习为例,诗人借赏月的环境体现出了人物的情态。教师完成古诗的教学后,可以让学生根据古诗的主要内容,将故事中的内容改写成一篇借景抒情的文章。学生分别根据自己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自己的想象,对诗人赏月的环境进行描写,体现作者的思乡之情。另一方面,是教师引导着学生进行诗词的仿写和创作诗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们多读,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向学生介绍诗韵、格律、词牌等古诗词中的常识知识,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时间进行诗词仿写,并利用激励教学法,增加学生的信心。

在语文教学中,流行在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小学语文可以从浅显易懂的入手,逐步深入,感受古诗词中的美,从古诗词中开智慧之泉,养浩然正气,让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中个性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