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31
/ 2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探索

李燕华

云南省楚雄州 双柏县妥甸小学 675100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起步阶段,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差,而且他们天生活泼好动,不能在课堂上长久的集中注意力,尤其是对于小学数学知识来说,更会对那些枯燥抽象的知识提不起兴趣。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教学方式的转变,可以采取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本文主要探索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希望对当前教育事业能有一定的帮助。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教学活动不再拘泥于应试教育,而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塑造全面的人才。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最主要的教学目标应该是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可以运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锻炼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去自主探索知识,把所学知识迁移到生活中,提升知识的应用能力,从而全面提高数学学习能力,构建高效课堂。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原则

1.针对性。小学数学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希望以此来对学生的学习加以引导,让他们能够围绕着该情境去思考和研究,找到正确答案,从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对该知识点的印象。但是应当引起重视的是,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必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让学生在对新知识了解之后,能够从中找出正确的解题思路和答案[1],否则就起不到任何效果,还有可能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2.趣味性。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都活泼好动,对于自身的控制力较差,这也就使得在教学中经常出现学生的注意力不专注的问题。为此,在开展问题情境教学时,应当增加问题情境教学的趣味性,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保持精神高度集中的状态。

3.层次性。数学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层次性和知识性,在进行问题情境创设的时候,应当考虑到问题的层次性,能够通过一个知识点引入到另一个知识点上面,让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

1.理论联系实际,实现问题情境生活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之中,许多数学知识都是现实生活中经常会被应用到的,实现问题情境的生活化,能够十分有效的提升教学效率,小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中的一些理论知识具体化,利用生活中的一些知识来进行有效的诠释,对小学数学中一些知识点的理解自然加深。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具体的教学时,应当时刻留意和总结学生学习理解较为困难的知识点,然后在这些知识点中加入一些生活化案例,以具体问题着手讲解,当学生能够顺利的解决这些问题之后,相关的概念、公式、定理自然也得到充分的理解[2]。例如追击问题一直是其中的难点,许多学生在自己的脑海中无法有效的产生出整个追击的过程,使得他们在进行这类型问题的解答时经常出现错误,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当前的多媒体技术,将该追击问题生活化和实际化,让学生通过视频直接观看和感受整个追击的过程,这样有助于学生体会分析整个过程,帮助他们顺利掌握这类型应用问题。

2.融入实践环节,深化思想认识。

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之中融入实践环节,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时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性,同时能够对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刻,理论联系实际,是学生对抽象问题应用实践上的再认识,是认识上的一种升华[3]。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运用小组合作的模式,教师只需要注意对问题的实时提出,便可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有效的引导,例如在对讲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卡片,其中的一个平行四边形则是由两个三角形卡片拼凑而成,让学生仔细观察,当学生发现两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完整的平行四边形时,就可以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种由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得到的结果,能够对知识有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再比如对于时间的认识,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时间运转情况,让学生总结小时、分钟和秒之间的关系。教师先将时间调整到0点0分0秒,然后让时钟开始计时,此时学生会看到秒前面的数字一直在变化之中,当到达60的时候又自动从1开始运转,此时分钟前的数字加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借此总结分秒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实际观察中能够较为容易发现问题所在,然后理解和掌握知识。

3.夯实基础知识,深入理解和掌握。

为了顺利地解决数学问题,学生要具备丰厚的基础知识,比如要深入理解相关数学概念,切实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这样才能实现感性到理性的升华,也就能够灵活应对各种数学问题,实现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基础知识一般都需要牢固的记忆,但这并不代表掌握了,记住只是第一步,还需要深入的理解,这样才能真正的学会运用。例如对于圆柱知识包含很多公式,如圆周长、表面积、体积等,学生要注意理解和区分,不能混淆使用。

4.数形结合,变抽象为具体。

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就是要注重图形的运用,要借助图形来更为形象地表示出一些数量关系。在小学这个思想启蒙时期,教师要在教学中要注重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引导学生把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转换为直观的图形,从而变抽象为具体,方便学生更为深入的理解题意,高效的解题[4]。例如运用方程的方法来解答和、差、倍问题时,或者行程问题时等等,都可以让学生去画图来比较和分析,从而达到用“形”来理解“数”、用“数”来表示“形”的目的。

总之,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是一种十分高效的教学方式,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有效有效问题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综合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