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骨折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01
/ 2

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骨折的效果

何卫

禄丰县土官镇卫生院 云南 楚雄 651209

摘要:伴随社会老龄化呈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与老年相关的疾病走进我们的视线,而骨质疏松则是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极易引发一系列相关疾病。骨质疏松症(OP)是中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妇女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细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高以及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临床常见合并桡骨远端、脊柱椎体、股骨近端骨折。发生骨折后,治疗棘手,容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关键词:中西医结 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发生于旋前肌近侧缘以远位置。发病率占临床骨折的10%左右,症状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多采用闭合复位联合外固定,如果复位不良需要及时改变手术方式,改为切开复位联合内固定,后者虽然可以为骨折愈合保持良好的复位条件,但是并不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和改善生活质量。

资料与方法

1.本次研究对象所在医院骨伤科收治的40 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其中男18 例,女22 例;平均68 岁;平均就医时间3 h;入院病史采集发现平地跌倒34 例,高处跌落6 例;骨折发生在左侧17 例,右侧23 例;入院检查发现所有骨折均属闭合型损伤,按照骨折分型将患者分为伸直型27 例,屈曲型8 例,背侧缘劈裂骨折3 例,掌侧缘劈裂骨折2 例。

2.方法。一是入院准备:患者入院便安排腕关节正侧位片,必要时予腕关节CT,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及骨折移位情况,以便医师正确采用复位手法进行治疗;复位前应评价老年患者身体情况,能否耐受局部麻醉、手法复位治疗,避免诱发脑血管意外。麻醉取骨折血肿内抽吸麻醉,如果精神紧张或疼痛特敏感患者可采取臂丛麻醉方法,麻醉平稳后患者取平卧位。二是复位按骨折类型复位。伸直型骨折线未进入关节面,骨折断端较为完整者选择取两人牵抖复位法。患者取平卧位,肘关节屈曲90 °、前臂中立位,一助手双手把握住患肢前臂上段,术者两手紧握患肢手掌,两拇指并列置于骨折远端背侧,其余四指置于腕掌侧,扣紧大小鱼际肌,顺势拔伸2~3 min,待重叠移位完全矫正后,将远端旋前,利用牵引力顺纵轴方骤然猛抖,同时迅速尺偏、掌屈,使骨折复位。如果骨折线进入关节或骨折块粉碎,在助手和术者拔伸牵引纠正重叠移位后,术者双手拇指在背侧按压骨折远端,双手余指置于近端的掌侧端提近端向背侧,以矫正掌背侧位,同时使腕掌屈、尺偏,以纠正侧方移位。骨折移位矫正后予理筋,术者一手托住腕关节,另一手沿伸、屈肌腱方向由近向远推按,理顺肌腱,使肌腱复位。三是塑形夹板固定,背侧和桡侧夹板超关节固定、掌侧和尺侧夹板远不超过腕横纹,骨折远端背侧和近端掌侧分别放一平垫,腕关节处于掌屈与尺偏中立位,限制背伸及桡偏活动,注意观察患者患肢动脉血供、肿胀度、手指活动度和异常感觉等情况,预防筋膜间隔综合征发生。伴有下尺桡关节背侧脱位的予前臂旋后超肘关节固定。复位固定后即可以作手指屈伸活动以利静脉回流,固定时间4~6 周。术后定期摄片观骨折情况,必要时予再次复位固定。屈曲型骨折治疗基本同伸直型,不同在于重叠移位完全矫正后使用提按手法,在腕部轻度屈曲后,两手相对挤压,在腕掌侧用拇指直接推按远端骨折片,使之复位,固定于背伸位。四是药物治疗,中医内服药物根据骨折三期辨证施治 初期治法:活血祛瘀,行气止痛,桃红四物汤加减;中期治法:和营止痛、接骨续筋,和营止痛汤加减。后期治法:补气血益肝肾,温经通络,壮筋养血汤加减。

西医药物治疗常规予口服钙尔奇D、阿法D3- 骨化醇,阿仑膦酸钠,降钙素喷鼻剂,对绝经的女性加服适量雌激素治疗。

3.疗效判定评价。评价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评定:治愈:骨折对位满意,有连续性骨痂形成和局部无明显畸形,无疼痛肿胀,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或腕掌屈、背伸及前臂旋转受限在15° 以内。好转:骨折对位欠佳,局部轻度疼痛,轻度畸形,腕背伸、掌屈及前臂旋转受限在45° 以内。未愈: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压痛、叩击痛存在,功能障碍。

二、结果

 本次治疗的40 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访4~6 个月,治疗结果为治愈32 例,好转8 例,无未愈。

三、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代谢性骨病,病因主要有:①内分泌因素,雌雄激素分泌减少都能影响骨质的代谢;②遗传因素;③营养因素;④废用因素。中医把骨质疏松症归属为“骨痿”、“骨痹”范畴,其病因病机在于肾主藏精,其充在骨,年老体衰,肾虚则骨无以充实,营养不良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之源受到影响,加之骨折致血脉瘀阻,气血运行缓慢,筋骨得不到濡养,导致骨痿。故在滋补肝肾的基础上,酌加活血化瘀之品,起到补肾肝、化瘀血、强筋骨之功效,有效地促进了骨折的愈合。桡骨远端骨折在中医中被称之为“腕折伤”“手掌根出臼”。隋代巢元方在其所著《诸病源候论·腕伤病诸候·腕伤初系缚候》中有“夫腕伤重者,为断皮肉、骨髓,伤筋脉,皆是卒然致损,故血气隔绝,不能周荣,所以须善系缚,按摩导引,令其血气复”的论述,详细的阐述了此类骨折的病因及病理,又强调了外固定及功能锻练的重要性;清代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指出:“若坠车马,手掌着地,只能伤腕。”指出了此类骨折的损伤机制,多为间接暴力所致。中医学认为肝主筋,肾主骨,损伤筋骨必内动于肝肾,故强筋骨必求之于肝肾,在治疗时往往也加入补肝肾强筋健骨的中药。西医认为老年患者常伴有骨质疏松、骨骼组织的退化、协调能力下降、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破坏,使骨的物理强度显著降低,易跌跤造成粉碎性骨折,并损伤关节面。疏松、粉碎的骨质难以维持稳定和良好的复位。在骨愈合的晚期,骨的吸收仍较旺盛,骨矿化较少,胶原纤维形成不足,骨痂成熟及骨形成迟缓。所以老年患者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常恢复、预后不佳。在中医学把骨折愈合过程是一个“瘀去、新生、骨合”的过程,其中气滞血瘀是骨折的病机核心。骨折早期,伤后1~2 周,为血肿机化期,受伤部位瘀血肿胀,经脉不通,气血阻滞,治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骨折中期,伤后3~6 周,为骨痂形成期,瘀肿虽消而未尽,骨尚未连接,治以接骨续筋为主。骨折后期,伤后6~8 周,为骨痂改造期,瘀肿已消但筋骨尚未坚实,功能尚未恢复,治以补肝肾、益气血为主。笔者采用骨折(早、中、后)三期辨证用药。早期治疗予消下法,活血化瘀为主,代表方剂桃红四物汤加减;中期以和营接骨续筋为主,代表方和营止痛汤加减;后期以补益法,采取补肝肾、益气血、强筋骨为主,代表方剂:壮筋养血汤加减。西医药物治疗:西医认为老年人骨折为骨质疏松并发症引起,所以骨折后全程予补钙治疗。老年患者骨折早期就予抗骨质疏松治疗。常规用药予口服钙尔奇D,阿法D3 骨化醇,配合鲑鱼降钙素肌肉注射。在骨折复位固定后,即鼓励患者行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肩肘关节屈伸锻炼利消肿及观察患肢末梢血供、感觉、运动。拆除石膏固定后进行腕关节屈、伸主被动练习,腕关节屈曲抗阻练习,逐渐增加前臂和腕关节的练习强度和难度,忌用暴力强扳。同时配合中药热敷,中药通过皮肤吸收而直接作用于关节,使关节周围的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和代谢增强,促进关节液的分泌,加速关节内瘀血的吸收,减轻关节水肿。恢复期可作持笔写字、定钉操作,计算机键盘操作,握拳运动等运动以增强手及腕关节的肌力,以适应日常生活。

综上,在常规保守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汤剂补肾活血,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曹建斌,曹恺.实用中医骨伤诊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348 -349.

[2]刘太,唐浩琛,程远东,等.双龙接骨丸配合手法复位治疗中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6 (8):1146 -1149.

[3]张海英.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法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法在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效果对比观察[J].四川中医,2016,34 (11):166 -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