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导向护理模式在小儿糖尿病病人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02
/ 2

需求导向护理模式在小儿糖尿病病人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丁海彦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要 目的:研究需求性导向护理模式在小儿糖尿病病人护理中的应用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进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小儿糖尿病的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总体健康情况、血糖水平以及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儿在经过治疗后,患儿的生理功能、生活职能、生体躯痛感、精神健康状况、生命活力以及总体健康情况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观察组患儿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患儿的空腹血糖以及用餐后两个小时的血糖情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观察组改善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以及家属对于护理效果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需求导向护理模式应用于小儿糖尿病的护理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小儿糖尿病的护理中进行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 需求导向护理模式;小儿糖尿病;护理;应用分析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并且很难治愈,需要进行终身治疗来维持血糖情况,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影响[1]。小儿糖尿病患者,由于其自控能力比较差,需要在父母的帮助下进行治疗,常规的护理方法对患儿进行护理取得的效果具有局限性,近几年,需求导向护理被广泛的应用于小儿糖尿病的护理中,并且取得了比较好的疗效[2]。本文主要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进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小儿糖尿病的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需求性导向护理模式在小儿糖尿病病人护理中的应用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进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小儿糖尿病的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有52例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18±3.19)岁,其中男性患儿27例,女性患儿25例,患儿空腹的血糖水平为(7.8±0.6)mmol/L,用餐后2h的血糖水平为(12.5±2.1)mmol/L;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30±2.91)岁,其中男性患儿29例,女性患儿23例,患儿空腹的血糖水平为(7.9±0.5)mmol/L,用餐后2h的血糖水平为(12.7±1.9)mmol/L(P>0.05)。

1.2一般方法

1.2.1常规护理

主要的护理方法包括血糖的控制,基本的用药指导,规范患者的饮食习惯、并发症的管理与运动指导等,同时配合患者遵照医生的嘱咐进行治疗。

1.2.2需求导向护理

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助进行需求导向护理手段。首先,护理人员对患儿的病情以及其综合的身体素质进行评估,根据患儿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手段进行护理,与患儿以及患儿家属进行一对一的沟通了解,充分了解患者的各项需求,进行记录与整理,让患儿家属充分的了解糖尿病的自身危害,让患儿的家属辅助医生以及护理人员帮助患者规范患儿的自身习惯,让患儿尽可能的配合医护人员以及护理人员的工作[3]。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让患儿的家属充分的了解有关糖尿病的相关常识,例如,诱发疾病出现的原因,极可能的提早发现并进行疾病的预防等等。在患儿住院治疗的期间每周进行两次的观察,出院后也同样进行一周两次的观察,对患者管理不到位的地方进行全面的分析、整理与讨论。帮助患儿克服治疗中遇到的困难[4-5]

    1.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总体健康、血糖水平以及对护理结果的满意度进行比较。

    1. 统计学分析

数据用SPSS20.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1. 两组患儿的生存质量比较

由表1可知,两组患儿在经过治疗后,患儿的生理功能、生活职能、身体躯痛感、精神健康状况、生命活力以及总体健康情况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观察组患儿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表1.两组患儿的生存质量比较表(x±s)

组别

生理功能

生活职能

身体躯痛

精神健康

活力

总体健康

对照组

64.8±12.9

74.3±6.2

85.1±3.2

73.2±7.8

55.2±11.9

70.5±12.0

观察组

79.6±10.9

89.1±6.2

93.1±4.1

88.3±8.2

75.3±14.5

85.1±14.2

P值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1. 两组患儿

    由表2可知,两组患儿在经过治疗之后,患儿的空腹血糖以及用餐后两个小时的血糖情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观察组改善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以及家属对于护理效果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1. 两组患者的血糖情况与护理满意度比较

    表2.两组患者的血糖情况与护理满意度比较表(x±s,n,%)

    组别

    空腹血糖

    餐后2h血糖

    满意

    比较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

    7.3±0.6

    10.7±1.3

    36(69.2)

    10(19.2)

    6(11.5)

    46(88.5)

    观察组

    6.2±0.4

    8.3±1.1

    48(92.3)

    3(5.8)

    1(1.9)

    51(98.1)

    P值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1. 讨论

    需求导向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的促进患儿加强自我管理。通过广泛的研究发现,通过传统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在早期对糖尿病的患儿以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但是会随着时间的延长呈现出递减的趋势,需求导向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能够更好的帮助患者在后续的护理中维持健康,提高护理效果以及患者的依从性[6-7]。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儿在经过治疗后,患儿的生理功能、生活职能、身体躯痛感、精神健康状况、生命活力以及总体健康情况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观察组患儿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患儿的空腹血糖以及用餐后两个小时的血糖情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观察组改善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以及家属对于护理效果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将需求导向护理模式应用于小儿糖尿病的护理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小儿糖尿病的护理中进行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吴萍. 需求导向护理模式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16):178-179.

    [2] 李伟, 郝佳佳, 于淑月,等. 多维度护理模式在回龙观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糖尿病新世界, 2016, 19(9):145-146.

    [3] 李娟. 以需求为导向的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足预防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9(15):149-151.

    [4] 吴德美. 综合护理模式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19):148-148.

    [5] 于大玲, 刘敏, 贾喆. 医院-家庭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出院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 21(12):147-149.

    [6] 甘洁, 刘辉. 社区护理互助模式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 2018(8):1139-1140.

    [7] 张宝霞. 两位一体社区护理模式在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医学信息, 2015(21):336-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