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作文审题,写出高质作文——以小学高年级作文审题能力培养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03
/ 2

有效作文审题,写出高质作文——以小学高年级作文审题能力培养为例

莫素芬

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实验小学

摘要:一篇精彩、精妙文章的形成,最终依靠的是审题。因为审题是写作的第一项活动,若审题不得当,立意则存问题,立意存问题,则内容存误差。因此教师应当抓住小学阶段学生审题能力发展的起步期,开展有效的审题教学。在培养学生作文审题能力时,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写出高质作文。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作文;审题能力;培养对策

《苏联的作文教学》中明确指出:“学生写作时很少思考题目的范围,很难察觉措辞相近题目之间席位的差别,有些人热衷于描绘那些与主题无关的次要情节”。实际上这是大多数学生的“通病”,常常在写作时掠一眼题目,不假思索、提笔就写,虽能面前成文,但质量堪忧。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小学生的审题能力处于较低水平,忽略审题、不会身体,导致写作“出师不利”。因此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在开展协作教学时必须将重点放在审题能力的培养上,让学生因审题能力的提升而走入写作的怀抱。

一、作文审题的含义及意义

1.作文审题的含义

作文审题是指在给定学生作文题目之后,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方法、规律来仔细、认真的揣摩题目、分析题目,并且在此基础上把握题意和命题的意图,层层叠进的写出符合题干要求的文章[1]

其内涵包括三点:

(1)学生能够在审题的过程中了解到主题中包括多少材料;

(2)学生能够在审题的过程中领会主题中所表现的思想;

(3)学生能够在审题的过程中揣摩主题要求的体彩、人称;

2.作文审题的意义

之所以强调要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是因为以下三点:

首先小学阶段是学生写作的初步接触阶段,也是学生审题能力发展的的起步阶段。在该阶段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学生能够形成一定的审题意识,对学生后续的写作活动也提供有力的支撑。且这一阶段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智力的发展,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而言有着积极作用;

其次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有助于学生找准写作的关键点,写出好文章,一方面能够获取高分数,另一方面则能够获取成功体验感。且评判一篇文章质量的好坏,更多的是依靠作文与题目之间的联系占比分值为如下[1]

40-34

33-24

23-14

13-0

基础

等级

内容

切合题意

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

偏离题意

表达

/

/

/

/

因此学生要想写出一篇好的文章,就必须有效的审题,准确的立意,确保文章写作与题目之间的关系紧密结合;

其三在小学阶段高年级语文教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是语文教师开展写作教学的重要目标,只有真正实现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语文作文教学的目的才能够顺利达到。

二、不同形式作文审题方法的培养对策

1.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命题作文是相对传统的命题形式,一般命题作文的题目要么是一个词语、要么是一个短语、要么就是一个句子。在面对命题作文进行审题活动时,学生就必须掌握如下方法:

首先是分解法:该方法适用于题目字数相对较多,条件限制较为严苛的题目。需要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通过文字结构的拆分,找出题目中的限制因素,并且根据限制因素思考“写什么”、“怎样写”[2]。这里的限制因素,包括体裁、人称等。

其次是点睛法:该方法要求学生能够从命题作文中找出“题眼”,从题眼洞察对应的文章内涵和题目的主观用意。体验对学生的写作有着直接的约束,也直接为学生指明了文章的重点。一般题眼以修饰词、定于状语而出现。学生应当根据特定的命题题目做分析。如就题目《我最幸福的一件事》,其中幸福二字做修饰语,也是文章的题眼。

其三是收扩法:即在审题过程中通过对题目的写作范围进行“收书”或者“扩展”,实现定题。这种方法不仅不会影响作文,还能够有效确定写作的重心,保障写作的顺利进行。

如就记叙类题目《童年趣事》,其时空跨度较大。学生在写作时可以抓住将时空范围缩小,在身体的审题的过程中将着眼点放在具体的时空点和事件上,这样更容易写出具有内容的文章。

2.半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半命题作文实际上是由命题作文演变而来的,将一个完全命题作文变成不完全命题作文,将选材立意的空间留给了学生。对待这种形式的作文进行审题时,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

首先是审清文题含义:即将题目中的已有文字反复分析、反复阅读,将另一半补充的内容选择为自己最有把握的、记忆犹新的、最有新意的内容;

其次是在审题过程中找准题目中所蕴含的立意暗示信息,并且仔细剖析其暗示信息,进行另半个内容的补充

[3]。如半命题作文“爱需要___”,实际上它蕴含着暗示信息就是“爱的真谛”,因此学生在有效审题中获取这一信息,就能够迅速找好后面的内容补充;

其三学生在进行半命题审题时要采用合适的补充题目的方法,包括具体事物补充题目、抽象事物补充题目、特定情境补充题目等多种方法。

3.话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话题作文也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常常遇到的写作形式。它有别于上述两种命题形式,更多的是“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自拟题目”。这样的写作形式虽然给学生无限的空间,但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不审题、随意写。这样的写作形式更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考研学生是否能够在自主发挥中找准立意点。该形式审题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首先审题时,申清楚顺序:话题作文有着明确的审题顺序,即“话题”——材料——提示语——要求,逐层审题,才能够确保审题得当;

其次审题时,要审清楚材料。经常有一些话题作文会带一些材料,实际上这些材料中的关键句、关键词都是学生进行写作时的立意点。因此学生在审话题作文时要抓住材料的关键,并且基于关键进行写作方向的探析。

其三审题时,要审祛清楚话题本身。即学生能否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理解话题的内在含义以及表象特征,能否在理解的基础上从远景、正反两个角度来扩展联想,进行写作的立意。

如就话题作文,以“热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话题是“热爱”,学生在拟题时不要跳出“热爱”这一范围,且为了防止题目的过大化,在拟提时也要将话题“由大化小”,如拟出“热爱学习”、“热爱书籍”、“如何保持热爱”等题目。

结束语:

虽然目前小学生的审题能力发展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但只要小学语文教师重视学生的审题能力培养,把握培养学生作文审题能力的价值。就能够在长期的语文写作教学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让学生因审题能力的加持,而写出高质文章。

参考文献:

[1]曾俊莉.培养小学生作文审题能力的几个途径[J].甘肃教育,2016(01):156-157.

[2]潘志刚.小学作文中要抓关键巧审题[J].教书育人,2017(06):13-15.

[3]陈珍.谈小学作文写作时如何进行审题[J].语文学刊,2012(10):167-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