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1
/ 3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彭振华

湛江市第七小学岑擎校区 广东 湛江 524000

摘要:当前数学教师在应用题教学当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思路僵化,不会融会贯通;没有做好课前的导入工作,不利于引出教学内容;过分的依赖题海战术。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一些教学方法,教师要重视审题教学,科学的设置题目,巧设作业,开拓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的应用题教学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教学问题

数学是一门与现实结合十分紧密的学科,也是特别能够锻炼学生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一门学科。数学诞生于现实需求,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应用题的设置一般都是与现实结合较为紧密的问题,通过应用题的解决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也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重视应用题教学,寻找良好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

  1. 当前应用题教学出现的问题

  1. 思路僵化,不会融会贯通

学习思路决定学习效率,只有具备良好的思路,才能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应用题考察的不仅是知识储存,更考察学生的知识运用,如果不能合理地对知识进行运用,那么就不能顺利地解决问题,更不能做到举一反三。传统教师在教学当中多数是按部就班依照教材内容进行讲解,没有对教材内容进行扩展,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在应用题的学习当中只会解答教材的应用题,换一个形式就无从下手。教材知识固然没错,但是教材是为了方便学生学习而编撰的较为简单的应用题类型,想要在考试当中取得好成绩,就必须要懂得变通。

下面以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用方程解决问题》为例,讲解以下当前数学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一般来说大部分教师在讲解这部分知识时,首先就是讲解教材案例,即邮票的数量问题,然后就是讲解教材当中“练一练”的问题。在教学当中教师首先让学生去做,然后公布答案,没有对学生的学习思路进行点化,有的学生甚至不知道自己的错误出现在了什么地方,只能对答案进行死记硬背。例如,在一次考试当中出现了一个题目“妈妈和女儿一共有180个糖果,妈妈的糖果数是女儿的3倍,那么妈妈和女儿各有多少糖果?”这个题目就是教材案例的翻版,只是将“邮票”换成了“糖果”,然后还是有很多学生没能正确作答。这就是在教学当中没能让学生掌握良好思路,没能学会融会贯通。

  1. 急于求成,没有好的导入

应用题的教学必须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做好课前导入,否则学生很容易跟不上教师的节奏,在后期学生的知识基础就会不扎实。在当前部分教师存在较强的功利心,课上时间基本上都是课外拓展环节,教材知识只能是让学生在课前或者课后进行自学;还有的教师,在没有深刻讲解教材知识时,就开展“应用题列式比赛”,并且对不能快速得出结果的学生进行批评,影响了学生的应用题学习积极性。小学生年龄较小,知识运用和迁移能力不强,基础知识不扎实,就更会影响学生的应用题学习,因而教师要做好课前导入。

比如,在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当中,就有很多教师忽略课前导入,导致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在这一节当中重点是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学习,因此很多教师不重视前面《圆的认识》学习,将其当作了学生的自学内容,等到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时,很多学生不了解圆的属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能是强行讲解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让学生进行记忆,然后就开始了应用题计算。比如,自行车轮胎直径60厘米,从A地到B地总共3公里,那么自行车轮胎转几圈?有些学生就会将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弄混,或者周长公式记忆错误,最终无法得到正确结果。所以说教师在应用题教学当中,一定要沉着冷静,端正心态,做好周密的教学计划,不能抱着侥幸心理。

  1. 题海战术,学生兴趣不高

通过习题锻炼可以强化学生的数学能力,这是数学教师的普遍认识。客观来讲数学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大量的习题锻炼,但是题海战术并不是提升学生数学能力的最佳方法。同一类型的题目即使训练十遍,几十遍学生也只能学会一种类型,只能掌握一种解题方法,因而习题训练不在多而在精,必须要选择有代表性的题目来对学生进行训练。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应用》时,很多教师就是采用同一类型的题目让学生做大量训练,非但不能提升学生的百分数运用能力,反而会影响学生对应用题的学习兴趣。在百分数的应用当中,考察的知识点其中就有“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有关的实际问题。重点是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增加了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要明确哪个是基准量,哪个是比较量,进一步理解“增加了几分之几”是指比较量比基准量增加的部分占了基准量的几分之几。教学中引导学生用画图方法表示数量关系,学生通过直观图很容易理解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而明白其实求“增加(减少)百分之几”也是属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这种题型,只不过稍复杂一点。无论题干如何变化,都是考察这种类型题的,教师在教学当中必须要全面了解考察知识点,不能盲目地选择题海战术。

  1. 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1. 认真审题,掌握题干的所有信息

解决应用题审题是第一步,一旦审题出现问题,那么这一道题目作对的几率就很小。常见的审题错误类型包括:概念不清,在一些时间类型的题目中,不能理解“时间”和“时刻”的区别,“上午8点到下午4点“很多学生会认为总时间是12小时(8+4),而不是8小时。表面现象的干扰,看待问题过于机械化,不能灵活运用,尤其是遇到两个长方形组成长方形求周长时,很多学生不能会认为长方形的周长是两个正方形周长的和,忽略了组合之后有两个正方形的边长会消失这一因素;隐藏条件的干扰,有些应用题当中存在一些隐形条件需要学生能够进行分辨。在计算平均速度时经常会出现“往返的平均速度”,这种类型的题目需要对路程进行双倍计算,这是很多学生容易忽略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意义》,面对应用题型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关注题干的全部信息。这一章节主要是让学生熟练掌握小数的大小判断方法和小数加减法,能够在具体情景当中做出正确计算,这一章节是应用题的重点考察范围。如“小明去超市买零食,买了3包方便面(1.5元/包),2跟火腿肠(2.2元/根,1瓶矿泉水(1.5元/瓶),付完账之后小明突然不想吃火腿肠了,就将火腿肠退了,然后有买了1包方便面。”问:第一次付账时小明付了多少?第一次和第二次结算相比那次花钱多,多了多少?这道题目题干有点长,内容比较多,如果忽略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无法得出正确答案。第一问当中需要学生注意购买的数量和单价,第二问需要注意的是小明退掉了2跟火腿肠,单价是2.2元每根,然后又买了一包方便面。

  1. 精选题目,提升应用题训练效率

为了体现习题对提升学生数学应用题能力的价值,同时降低题海战术带来的弊端,必须要对题目进行精选,提升应用题目的质量。另外,小学生由于兴趣爱好,学习态度的不同,在解决数学应用题的能力上有着明显的个体差异。有的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较强,有的能力较弱;学生擅长的领域也有很大不同,有的擅长数据运算,有的擅长几何推理。因而在应用题的习题训练上必须要采取针对性的题目,努力提升所有学生的应用题解决能力。

例如,在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圆的周长》学习当中,就要通过不同的角度来锻炼学生对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理解。圆的周长公式就是C=2Πr=Πd,因此这部分知识的考察无非是求解直径、半径或者周长。教师可以选择一种非常有代表性的题目,通过转化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来提高学生对圆的周长的认识。如“学校要在正方形的操场上修建一个圆形跑道,已知正方形的周长是160米,那么圆形跑道的周长最大为多少?”通过正方形周长可以计算出正方形边长,想要跑道周长最大,必须要让直径最大,最大直径就是正方形的边长,因此问题就很容易得到解决。然后可以将此题进行转化,知道跑道周长来计算正方形周长,只要弄懂一道题目,就能够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1. 巧设作业,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课后作业与考试不同,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排名,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和考验,因而考试具有较强的区分度,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都能够在考试上得以凸显;课后作业的主要目的就是对课堂知识进行巩固,让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因而,考试当中会出现部分难度较大的题目,但是针对课后作业不建议布置难度较大的题目,也不建议布置大量习题。课后作业的设置要难度适中,要让学生在每一道题目当中都有所收获,能够在作业写作当中获得成就感,提升学生学习数学应用题的信心。

例如,在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和圆锥》的学习当中,除了布置简单的书面习题作业之外,还可以考虑布置动手操作的作业。众所周知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3倍,但是学生在学习之后总是会忘记二者的关系。为了加深学生的记忆,可以让学生在家里分别做一个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让学生往圆锥里面灌水,灌满之后将水倒入圆柱当中,尝试几次将圆柱灌满。然后父母可以协助学生拍摄学生的操作成功,发放到学生交流群进行探讨,从而提升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这是一道动手操作类型的应用题,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够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应用题学习兴趣。

  1. 开拓思维,鼓励学生一题多解

小学数学知识在横向上是独立的,在纵向上又是前后联系的。从现在的考试趋势来看,对应用题的考察往往不是对某一单元知识点的考察,知识综合运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针对这一现象数学教师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不能认为学生得出正确答案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而是要让学生对题目进行深刻分析,从多个角度来探寻问题的答案。在应用题教学当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越是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愈浓厚,越是对学生进行放纵,学生就越不喜欢学习应用题。因此,要开阔思维,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总结,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考察的知识点。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组合图形的面积》时,就可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来解决遇到的应用题。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是解决不规则多边形面积的最优途经,就是对熟悉的图形进行组合从而计算不规则多边形的面积。在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当中有的学生会选择加法计算,即将各个部位进行拆分,然后各个部位图形面积相加;也有的学生会选择相减的方式计算组合图形面积,即将不规则图形进行扩大,使其变成规则图形,计算面积然后减去多余部位面积;也有的学生会联系前面学习到的《多边形的面积》,采用“小方格”的方式来计算组合图形面积。不同的计算方式会产生不同的计算速度,也代表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多一种方法就少一分计算失误。

结语

总之,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很多学生在学习应用题时抱有畏惧心理。在当前的应用题教学当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思维僵化,不会融会贯通;急于求成,缺乏良好的导入;题海战术,增加学生负担。因而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就必须要引导学生注意审题,掌握题干信息;精选题目,提升学生应用题的训练效率;巧设作业,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开拓思维,给学生提供更多解题思路。

参考文献:

[1]段宏毅.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的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146-147.

[2]王彩蕊.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2015(21):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