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课程思政改革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2
/ 1

《财政学》课程思政改革研究

王巍

天津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300387

摘要:《财政学》是我国教育部指定的经济类学生必修的八门核心课程之一,这是一门天然富含许多思政教育元素的课程,因此论文探寻其课程思政改革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具体路径,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

《财政学》是我国教育部指定的经济类学生必修的八门核心课程之一,它所揭示的领域主要是政府部门的社会经济行为,包括财政支出、财政收入、国债、财政政策等内容。这是一门天然富含许多思政教育元素的课程,这就为我们进行“课程思政”改革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夯实的基础。

目前课程主要采用多媒体系统+互联网资源进行教学,形成课件+教案+案例库+课外学习资料库+网络资源等多种教学资源共同运用、课本基础理论+党的治国理政方针纲领+时政要闻案例等内容协同交融的教学方式。

一、《财政学》课程思政改革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因此应将课程目标定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度融入本科全课程教育教学为主线,以“教育引领、素质培育、理论实践”三位一体教学体系为主要目标,深入挖掘课程所蕴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和知识体系教育有机结合。

1、教育引领

充分发挥挖掘财政学课程的德育内涵和元素,利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注重价值渗透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也能得到很好的价值引领和人格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财政学课程教学过程。

2、素质培育

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利用党的治国理政方针纲领+时政要闻案例教学等合适的活动平台,能够开拓学生的学术视野,提高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理论实践

结合课程财政支出、财政收入、财政政策等内容,将社会热点和国家战略引进教学,文化自信、生态文明、依法治国、一带一路……等主题走进课堂,既能加深学生对于书本知识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财政学》课程思政改革的可行性

不同课程都有其自身建设的规律和要求,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正是在尊重课程自身建设规律的前提下,在实现课程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挖掘并凸显其价值引领功能,而《财政学》就是一门与思政教育结合紧密的课程,具体如表所示。

表1 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结合点

5f5c1e709e8fa_html_405cdfaf8f8b8376.png

三、《财政学》课程思政改革路径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课程思政建设要靠教师去落实,首先检验的是教师的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因此应着力提升任课教师的政治素养和教学水平。

2、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以立德树人,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面向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重大需求,提高学生培养水平。

3、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式

紧紧围绕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的目标与定位,进一步按照“需求导向→目标设计→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人才输出→信息反馈→教学调整”的动态课程调整模式,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推进课程思政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4、加强专业教材和专业资料库建设

完善教材选用制度,鼓励和探索出版课程思政系列教材;建设电子教案和课程教学课件库,制作一批多媒体课件精品;建立参考教材“备用库”;增加扩充性阅读资料库。

5完善多元教学资源聚合机制

拓宽渠道,创新机制,探索推进以专家指导委员会、课程讲授、现场讲授、讲座、协办大赛、校企合作、学生实践、学生访学、共编教材等更多方式,将政府资源、金融机构资源、企业资源、学术团体资源和高校资源等聚合融入课程思政教学资源网络,形成对大课堂体系的更强有力的保障。

6、加强教学管理

创新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激发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时刻按照ISO9000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学校的管理要求,通过完善教学规章制度,优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与管理小组的工作机制,以及课程组自查-系部复审-教学管理团队检查-院级督导抽查-反馈修改持续改进的闭环体系的运行机制,加强教学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真正取得课程思政改革的育人效果。

项目资助:天津工业大学“课程思政”改革精品课建设项目,项目编号:2018-KCHSZH-JP-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