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欣赏 ·评述学习领域培养学生创意实践素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4
/ 2

在美术欣赏 ·评述学习领域培养学生创意实践素养

刘晓惠

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建设街小学 , 河南 平顶山 467001

摘要:新课程改革目标逐步推进的背景下,美术教师开始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注重培养学生创意实践素养。美术创意实践素养的培养不仅能促进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还能促进学生生活层次的提升,使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美术 创意实践 教学

引言: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美术功底的培养,而且需要根据时代发展需求和新时期的教育教学要求,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尤其是对于学生创意实践素养的培养。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意实践尤其重要,而培养

学生的创意实践不仅能够开发学生心智、陶冶情操,还能够拓宽小学生的视野,能够发展小学生多元性的艺术创作能力。因此,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当今课改的要求,提升小学生美术创新思维的实践才能顺应当今美术教育发展的潮流。

1 目前小学生美术创意实践问题剖析

目前,小学生美术创意实践素养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归纳为以下三点:一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缺乏创新美学教育思维,不注重学生对周边事物的独有思考,仅是靠教师的教学教案和刻板的教学模式营造教学氛围,致使学生难以主动探索美术的魅力,进而致使小学生对于美术创新思维认识缺失。二是教师不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意实践的培养,在绘画过程中只是按部就班的按照教案为学生灌输知识,让学生达到临摹的程度,这也无法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培养。三是,当前的美术教材缺乏时代性,不能与时代接轨的教材无法使学生在真正意义上体会到美术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在加之一些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就更加影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但就美术而言,它是一门需要学生自身去体验的一门学科,是需要实践的,而社会环境无法提供培养学生美术创新思维的场地或是灵感,这就不能形成长时间持续性的创新思维培养,也就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意实践素养。

2 培养小学生美术创意实践素养的必要性

人们经常会说到“世间从不缺少美,而缺少对美发现的眼睛”,小学美术的具体教学中,不仅可以使学生的鉴赏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而且还需训练学生具备良好的眼光,通过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熏陶,通常可以使学生实现良好成长。创造力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能力,应试教育下,部分学生逐渐失去创造与想象力,且学生的思维也逐渐被禁锢。而通过美术教学,通常可以有效唤醒学生自身的创造能力,并使学生在美术世界当中,想象绿色的天空,红色的大海,以塑造学生自身的审美与创造能力,并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潜能。只有那些具有创新的人才能从多元化的角度中发现不同程度的美。对于美术的认知是先天形成和后天培养的,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提升小学美术核心素养的需要。因此,培养小学生美术创新思维是必然的,教师通过良好的美术教学方式,与时俱进的创新性教学,才能真正促进社会教育的发展以及学生内在发展,才能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有效的提升。

3 培养小学生创意实践素养策略

3.1 设立情景,引导学生探索归纳

美术教师应提高对情感教育的认知,在平时的教学课堂中积极融入情感教学,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比如:教师可采用多媒体电子教学播放一段关于森林里小动物的音频,让学生们想象音频里所呈现的画面,让学生记录下听到的画面,并用画笔表现出来,让学生结合生活常识与想象力去欣赏大自然的美。在这节课堂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营造有色有声的美术教学课堂,让学生在引导下对森林有更多想象空间,从而让学生拥有更多的绘画素材,让学生自由选择绘画内容,发挥出他们自身独特的优势。另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构建正确的审美观,从而提高学生对美的多元化、多角度的思考。在美术情境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良好的创新思维的培养能在身边发现更多美的事物从而寻得更多创意与灵感,有利于学生将灵感运用于绘画中,以此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和美学素养。因此教师利用情境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有着重大意义。

3.2 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创意实践素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老师可以增加动手实践环节,由此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比如在学习到课程《皮影》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对其中的内容亲自动手制作,由于皮影是由各种兽皮制成的,材料的寻找上有一定的难度,老师可以退而求其次,让学生使用白纸来代替兽皮,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制作各种皮影模型。在学习到中国文化剪纸艺术的时候,学生可以准备好红色的卡纸和安全剪刀,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心地进行剪纸练习,通过老师的鼓励和引导,学生可以把自己内心所想呈现在纸张上,促进学生创造力的提升。知识来源于生活,而且艺术也不例外,艺术是人们在长期的活动中,通过对生活中和自然界中各种事物的观察,总结出来的一种经验和文化。美术老师可以使用生活化教学的教学方式,这能使学生通过对美的事物的感知,从而获得更多的绘画灵感。为了实现对学生图像识读能力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在日后的学生和生活中,能够利用内在感知,对视觉文化现象、海量图文信息的价值进行准确识别、对图像内涵进行解读,教师就需要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要知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才能够使得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同时也才能提升学生的创意实践素养。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方式,引导学生用联系、比较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大自然美的印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强化图像识读能力和美术创作能力、艺术想象力等,同时提升学生的创意实践素养。

结语:教师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核心素养,创新思拓宽了学生们对美术作品的无限发挥空间。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对提升学生的美学素养有着重大的意义,教师应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信心,通过鼓励的方式促进学生对美的事物的多元化、多角度探寻。

参考文献

  1. 洪雪婷.让核心素养落到实处—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名师在线,2019(13).

  2. 冯皓.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