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 读中学写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5
/ 2

读写结合 读中学写

王强

山东省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小学 256600

      我国传统语文教学认为,博览、诵读、精思、背诵,是学生接受丰富的文化滋养,积累语言培养感悟,形成较扎实的语文功底的有效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课程总目标。还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能吟”,那么如何在学生读书与写作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使读与写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如何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习写?基于以上认识我开始了课题《读写结合,读中学写》的研究。

实验目标

一.找准课内外阅读与习作教学的结合点,挖掘习作素材,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培养习作兴趣,进而逐步达到学生能乐于表达、自主作文

二.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习作教学结合起来,整合教育资源,实现多学科间的融合,丰富和发展语文教学资源,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研究步骤及方法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将近五年定为一个实验周期,从起始年级做起,具体实施过程分三个阶段梯次进行:

第一阶段(1—2年级):快乐识字,提前读写,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为进一步大量读写奠定基础。并及时做好阶段性总结、展示、认定等工作。

第二阶段(3—4年级):在总结第一阶段经验的基础上,经典阅读与广泛阅读相结合,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激发学生自主、广泛阅读,丰富积累,广开习作之源,创设多种习作情境,实现读写迁移。

第三阶段(5-6年级):在学生能普遍自主、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大量阅读与实践活动、习作教学相结合,指导学生以不同的创作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张扬写作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整理过程性资料,做好课题结题结题工作。

一、推开窗户教语文,让课堂荡漾着生活的气息

语文课堂相对于孩子丰富的生活世界,是渺小的。可是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是大气的,推开窗户教语文,让语文课上荡漾着生活的气息。我们应该走出文本教语文,让课堂上充满着人格的力量,应该走出语文教语文,让课堂包蕴着深邃的视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对人间世事认识肤浅,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力量去给孩子们创设一种情境,让孩子在情境中学会观察、学会想象、学会关注。

(一)亲近自然。美,源自自然,大自然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孕育学生灵性的最佳场所。因此我们的教育应该让学生亲近大自然。为此,我们在学生中开展了“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的语文实践活动。我们来到桃花园、小溪边、柳树下,徜徉在散发着浓郁生活气息的春天中。春寒料峭的时候,我们就将柳枝养在教室里,我们每天都仔细观察柳枝的每一点变化,并且将自己的观察结果记录下来。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开始认识到柳树的萌芽生长过程。我们把几枝盛开的桃花请进了教室,和学生一起赏桃花、说桃花、朗诵桃花诗,还用桃花瓣来表达自己的心愿。每逢下雨的时候,我们会让孩子去细心聆听雨的声音,去亲自品尝雨的滋味,深深的呼吸雨后的空气。我们在班里设置“生物观察角”,养了孩子们感兴趣的蚕、小乌龟、小金鱼、小龙虾和泥鳅等。这样孩子们在室内就可以领略花红柳绿,鱼虾嬉戏。

孩子天生就是诗人,他们的灵性与热情在大自然中得以最大程度的触发。我们的孩子写出了系列日记《与蚕相伴的日子》,系列作文《教室里的春天》。活动作文《我班的生物角》《水仙花》《龙虾》《吊兰》,观察作文《可怜的小树叶》《香蕉》《馒头》《可爱的猪宝宝》《咪咪》等等。

(二)感受亲情。引导学生去爱别人,去悉心体味人间真情应该是我们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对此,我们开展了“爱有千千结”的系列活动。活动“名字的故事”,让学生通过和父母交流,了解自己的名字的来历,从中体会父母对自己寄予的无限期望和浓浓的爱意。学生写到“我叫王芊逸,芊,就是因为我是属牛,哪里有草哪里就有牛,这个字里面有一个草字头。还有一个词语叫“草木芊芊”,意思就是草木茂盛。逸,就是潇洒飘逸的意思。

二、走出课堂学语文,让“探究”丰富情感的体验

“人是一根思想的芦苇”。我们在作文教学中着力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中为学生提供想象的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

三、让心灵捕捉生活素材,让妙笔佳作放异彩“走进黄河”这项活动,仅仅为了锻炼学生的意志,看一片水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让学生全面了解黄河母亲,激发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如何让学生了解湖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学生爱黄河、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呢?为此我们专门制作了一系列有关搜集黄河的资料并实地观察,引导孩子写自己的感受诸多活动融为一体,热爱黄母亲之情悠然而生。

生活是多彩的,孩提时代更是充满童真童趣,有时的不经意、课堂小插曲,这些都会稍纵即逝,不及时记录就将淡成模糊的记忆,当时的情趣就无法再次体验。我们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组织活动。在一次次活动中学生不仅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的加深,书写的作文更是在点点滴滴的提高中带给师生一份收获的惊喜。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孩子们更是如鱼得水,课间的休息、同学之间的矛盾、自习课上的混乱等都成了他们写作的素材。《都是冲动惹得祸》《让战火在五四消失》写出了同学之间的矛盾;《我不愿做优等生》《我不是会弹琴的猴子》写出了自己对参加学科竞赛的感受;《当老师不在的时候》《世界大战》则描写了自习课上的混乱……真可谓是“生活处处皆素材留心观察即文章”!

     有这样一句话:“听说的,我容易忘掉;看到的,我能理解;只有亲自做了的,我才掌握的很牢。”所以我们一直坚信,课堂因学生而生动,语文因实践而精彩。当学生感到有一滴圣洁的露珠滴落在灵魂深处的时候,当学生被没膝的丰草所震撼的时候;当学生被蜻蜓的薄翼感动莫名的时候……凭借符号与语言、自然与生灵、真诚与热情打开的思路就会一个个涌现出来,使学生的作文走向趣味与生动,走向丰富与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