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应用中心静脉 -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指导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8
/ 2

对应用中心静脉 -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指导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的效果分析

彭顺刚 张成 罗聪 陈希洋 黄杰 刘晓春

重庆市武隆区人民医院 408500

【摘要】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应用P(cv-a)CO2指导液体复苏治疗的价值。方法:选2017.02~2020.08区间收治6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研究,分为2组(指导方案),对照组32例以ScvO2为指导实施机体复苏治疗,观察组32例以ScvO2+P(cv-a)CO2为指导实施机体复苏治疗,统计两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28d内病死率(18.75%)、肺水肿发生率(6.25%)低于对照组,统计值对比无差异;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统计值P<0.05。结论:P(cv-a)CO2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实施机体复苏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控制病死率、肺水肿发生率,亦可评价循环血流、组织灌注状态,值得借鉴。

【关键词】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组织灌注

感染性休克为急性发作的全身性疾病,以血压下降、神志不清、皮肤湿冷等为临床表现,严重时可诱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危及患者生命。早期目标导向的液体复苏治疗(EGDT)为控制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的重要措施,通过EGDT治疗可降低组织缺氧程度,阻止病情持续进展,为明确ScvO2+P(cv-a)CO2指导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治疗中价值,本文选择6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研究,汇总: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6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均选自2017.02~2020.08区间,依据指导方案分为2组。观察组32例中男/女=17/15,年龄均值(58.42±6.92)岁;感染部位:12例肺部者、11例腹部者、6例泌尿系统者、3例其他者。对照组32例中男/女=16/16,年龄均值(58.52±6.34)岁;感染部位:11例肺部者、10例腹部者、7例泌尿系统者、4例其他者,数据统计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以ScvO2为指导实施机体复苏治疗,维持CVP在8-12mmHg范围内,维持MAP在65-90mmHg范围内,确保ScvO2≥70%,尿量≥0.5ml/kg/h,持续治疗6h。

1.2.2观察组以ScvO2+P(cv-a)CO2为指导实施机体复苏治疗,维持CVP在8-12mmHg范围内,维持MAP在65-90mmHg范围内,确保ScvO2≥70%,尿量≥0.5ml/kg/h,P(cv-a)CO2<6mmHg,持续治疗6h[1-2]。若两组治疗中收缩压<80mmHg可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治疗。

1.3观察指标

①根据28d病死率、肺水肿发生率评价临床疗效。

②临床指标包括: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液体平衡量、MAP、CVP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计量资料以5f647278e50f0_html_4b6de43e75c9e3db.gif ±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有差异。

  1. 结果

2.1统计两组临床疗效

与对照组28d病死率(43.75%)、肺水肿发生率(25.00%)相比,观察组无明显变化(P>0.05)。见表1。

表1:临床疗效[n(%)]

组别

28d病死率

肺水肿发生率

观察组(n=32)

18.75%(6/32)

6.25%(2/32)

对照组(n=32)

21.88%(7/32)

9.38%(3/32)

5f647278e50f0_html_709a2c930081ed66.gif

0.5612

0.2169

P

0.5242

0.6414

2.2统计两组临床指标

与对照组5项指标相比,观察组明显改善(P<0.05)。见表2。

表2:临床指标(5f647278e50f0_html_396ca2460f9352a7.gif

组别

机械通气时间(d)

入住ICU时间(d)

6h液体平衡量(ml)

MAP(mmHg)

CVP(mmHg)

观察组(n=32)

25.32±8.82

42.02±11.32

3140.51±1198.52

83.11±6.25

15.11±3.62

对照组(n=32)

35.62±10.91

51.82±8.41

2415.42±680.25

78.72±5.82

12.24±3.14

t

4.1531

3.9311

2.9763

2.9078

3.3879

P

0.0001

0.0002

0.0042

0.0050

0.0012

3.讨论

研究发现,P(cv-a)CO2在纠正感染性休克患者组织灌注中占据重要地位,当感染性休克患者存在组织低灌注时,经液体复苏治疗后,心输出量的升高会增加组织中二氧化碳清除率,使P(cv-a)CO2呈现下降,达到改善组织灌注的目的,众多研究表明P(cv-a)CO2≥6mmHg提示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不充分,此时需继续给予患者液体复苏治疗,以达到改善组织低灌注的目的,为此临床可根据P(cv-a)CO2水平判断患者组织灌注程度[3]

结果显示:观察组28d病死率18.75%、肺水肿发生率6.25%与对照组比无差异(P>0.05),5项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证实以P(cv-a)CO2为指导进行液体复苏治疗价值显著,分析:以P(cv-a)CO2为指导治疗可以动态监测容量反应性、心输出量、组织灌注情况,提高补液精准性,减少治疗中不必要的液体输入,规避心肌损伤、肺水肿风险,达到改善氧合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的目的,这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证实观察组得到充分的液体复苏治疗,且心排血量增加,在改善组织灌注、细胞代谢中有重要作用,因此治疗后机械通气时间低于对照组,且治疗中两组死亡率、肺水肿发生率对比无差异,证实以P(cv-a)CO2为指导实施液体复苏治疗安全性较高,不会因为液体复苏过量增加肺水肿及死亡率[4]

综上,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治疗中以P(cv-a)CO2为指导,可密切监测患者液体平衡情况,亦可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卿楠,李晶文,颉永乐,等.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对脓毒症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指导价值的临床研究[J].临床荟萃,2019,34(10):907-910.

[2]李丽,李正艳,秦玲,等.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联合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评估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29(19):2899-2904.

[3]辛恺.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联合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监测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效果评估[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8,16(02):42-45.

[4]林爽,罗彬,张静.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联合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在指导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7,36(2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