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材中“工匠精神”教学资源的挖掘与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1
/ 2

中职语文教材中“工匠精神”教学资源的挖掘与应用

李景阳

湖南省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 412200

【摘要】语文学科是中职教育的基础课程,本文深入挖掘中职语文教材中潜在的“工匠精神”相关教学资源,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加以强化渗透,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在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在职业源头上培育中职学生的“工匠精神”。

关键词:中职语文;工匠精神;现代学徒制;传承

引言:弘扬“工匠精神”、劳动光荣已成为时代主题。“工匠精神”提法出现在2016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在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体现

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所以,中职语文教师要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将自身的“工匠精神”传承下去,为祖国的建设培育出不同领域的“大国工匠”。    首先,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有关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在学生深入了解课文主题的基础上,向学生普及我国源远流长的人文情怀,帮助学生建立社会责任感,使其形成责任意识。    其次,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中,还应该渗透一些自然学科、艺术领域的知识,确保学生的思维能够全面发展。同时,中职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开展一些课外实践调研,既可以鼓励学生去了解大国工匠的先进事迹,也可以鼓励学生去寻找社会上在某些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先进人物,促使学生了解“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实现“工匠精神”的薪火相传。    最后,中职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将“工匠精神”及语文教育精神发扬光大,使其经久不衰。 以精益的工匠精神教学资源,“精益”是指职业者应该对每一道工序的操作、每一件产品的完成,都做到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职业品质。老专心雕琢的精益精神也正是中国优秀传统精神之一。

二、发挥职校优势,传承工匠精神 

中国手工技艺作为传统农耕文化背景下人民社会生活的重要部分,承载着民众赖以为生的经济与文化诉求,维系上千年之久,稳定且持恒在文化创意产业开发和“非遗”保护的视域下与“工匠”精神回归的时代诉求下,传统手工艺生产所承载的造物理念、独具匠心对于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为了更好地做好中国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进一步体现手工技艺,职校一定要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以学生、企业、学校为主体,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

在这过程中,学生在校内以受教育者的身份,根据专业教学的要求参与各种以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在校外根据市场的需求以“职业人”的身份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联的实际工作。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同时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

醴陵市陶瓷烟花职校创办惜瓷艺术馆,是教师和学生直接面向市场的第一站。由专业人士经营销售教师和学生的陶瓷作品,将作品变成产品,由市场价格反映质量水平,逐渐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基于产品的陶瓷工艺教学模式”,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陶瓷专业群,培养了一大批陶瓷产业人才。

三、春风化雨,重视工匠精神的培养

在陶瓷产业发展的大部分时期内,陶瓷技艺通过传统师徒制得以传承与延续。制瓷巧匠师父们在将一身技艺传于徒弟之时,也同时将耐心、执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传于徒弟,因此,传统师徒制在陶瓷工匠精神培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尊师重教的师道精神的培养

传统制瓷技艺是专业性非常强的一门手工艺,决定了任何人都必须通过艰苦的学习过程才能够真正掌握,因此,尊师重教是景陶瓷工匠精神中最基本的素养。在传统师徒制下,徒弟往往对师父怀有崇敬和敬畏的心态,崇敬其高超的制瓷技艺,敬畏其人格力量,也只有这样,徒弟才能对传统制瓷技艺形成同样的崇敬与敬畏心理,从而树立起传承传统制瓷技艺的信念。醴陵市陶瓷烟花职校联合新世纪陶瓷有限公司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成立“大师领衔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由省工艺美术大师领衔组建教学团队,基于行业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3+2”(一周三天在企业,两天在学校)、“1.5+1+0.5分段式”育人模式,校企共同规范有序开展各项教学工作,并通过市场导向建立教学评价、考核方式,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缩短学生从学校到工厂的“转型期”,更让醴陵釉下五彩陶瓷文化传承后继有人。

2、持之以恒的敬业精神的培养

敬业精神是工匠精神得以形成的最重要基础,陶瓷工匠精神的培养同样离不开敬业精神。在“现代学徒制”下,师徒关系是一种终身制,在没有特殊情况下,一般来说,当入于一名制瓷师父的门下时,实际上就是选择了这一行业作为终身职业。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制瓷能工巧匠才会将一身技艺传于徒弟,因此,敬业精神的培养实际上也是传统师徒制的基础。传统师徒制下,学习制瓷技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日复一日的练习。在这漫长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师父的言传身教徒弟逐渐形成了对陶瓷技艺的热爱与坚持,使敬业精神得以形成。

3、精益求精的创造精神的培养

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核心与灵魂,陶瓷工匠精神的培养同样以精益求精为生命。一方面,制瓷师父对徒弟的管理非常严厉,不允许徒弟有丝毫的马虎和懈怠,徒弟的制作产品会因为种种问题而不断地要求返工、修改,直至达到令师父满意为止;另一方面,制瓷师父通过自身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创造出优秀的产品来使徒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精益求精绝不是默守陈规,而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在精益求精的创造过程中青出于蓝、超过师父的情况并不鲜见,从而在整体上推动着我国陶瓷技艺不断追求卓越、开拓进取。

四、以敬业为工匠精神的教学资源

“敬业”是指从业者源于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状态。“敬业乐群”“恪尽职守”历来是中华民族崇尚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经典《论语》就提及“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主张人在一生之中应坚持做到。中职语文教材中《物种起源绪论》一文,除告诉我们达尔文“进化论”最核心的观点之外,还有关于介绍达尔文研究、得出观点过程的内容。在这一内容里,我们可以总结得出达尔文的精神品质,那就是“严肃、审慎”的态度,以及毫不动摇的信念和勇于坚持真理的精神。这些内容都是“敬业”的重要体现。正是因为达尔文对自然科学的敬畏态度加上他勇于实践的精神,他才最终创立了伟大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进化论学说。此外,还有《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悼词中,恩格斯介绍了马克思对社会科学做出的伟大贡献,同时对马克思全身心投身革命活动,执着敬业的精神进行了高度赞扬。我们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对这些内容加以延伸和阐发,让“工匠精神”得以在中职语文课堂中得到有力渗透。

结束语:

中国是个传统的农业大国,不仅是中国社会的主要构成,也是传统手工艺的主要发源地。在当前倡导“工匠精神”社会背景下,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问题,不仅仅是“非遗”保护视域下的保护和传承的问题,更是关联着乡土文化的重塑和传统文化活力的激活。故而,在当下中职语文课堂上,利用工匠精神来看待问题,逐步提升学生对中国传统手工技艺的了解以及兴趣,使得学生主动参与到中国手工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中来,在此过程中,使其更为清晰地了解与学习中国当代的手工技艺工匠精神,做好手工技艺传承与发展工作。 

参考文献:

[1]彭程熙.浅析如何通过中职语文教学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J].世纪之星·交流版,2017(9) 

[2]李进.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及培育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