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小学生积累习作素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7
/ 2

如何引导小学生积累习作素材

曾莉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门中心校 541004

摘要】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多角度地开展习作训练,能有效地打通阅读与作文的壁垒,激发写作兴趣。捕捉素材闪现的瞬间,引导学生经常观察生活中的小题材;有意识地开展游戏活动,创造作文素材;定期整理和交流观察到的素材,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素材,挖掘生活的意义,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好作文。

关键词】素材积累;捕捉;创造;整理;交流

通常拿到一个作文题,大多数学生会发愁:写计么好呢?日子一天天地过着,仿佛也找不出特别有意义的来写。最根本的原因是学生没有很好地积累习作素材。这就好比仓库空空的什么都没有,怎能向生产车间提供各种材料,生产加工出产品来呢?

如何引导小学生积累习作素材,我结合自己平时的习作教学实际来谈谈这方面的做法。

一、捕捉素材闪现的瞬间,限时即兴作文。

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多角度地开展习作训练,能有效地打通阅读与作文的壁垒,降低难度,化整为零,通过激发兴趣,全方位地进行学生书面语表达能力训练,将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渗透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情趣相融的氛围下不知不觉地形成较强的书面语表达能力。”

有一次,我在上阅读课文,板书时笔没墨了,打开讲台柜门准备取墨水出来上,发现一只老鼠呆在柜子的角落里,“啊!老鼠!”我夸张的声音和退后的动作引起了学生们的注意,前排的几位同学立即围过来,有人递过来一把扫把,老鼠被吓得从数据线孔急窜而出,往门口奔去。几个男孩追出去,一会儿又“咚咚咚”地跑回教室,兴奋地告诉我:“老师,那只老鼠会飞!”“哦?怎么会飞?”“那只老鼠被我们追到楼梯转弯处,一飞就跳到了一楼跑走了……”一边说一边动手比划。其他同学也都饶有兴致地听着,这时候,我要是再接着讲课已经没有多大的意义了,他们收得下心吗?于是,我限时十分钟,以《一只老鼠》为题,让孩子们把刚才的情形写下来。为什么要限时?在他们意犹未尽的时候,在他们的感官被充分调动起来的时候,笔触是最流畅的。曾经有过最好的记录:十分钟写了十七行字。

这样的情形还有很多:绕着学生头顶飞的蜜蜂,爬在读书角上方的大蜘蛛,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这些“不速之客”的造访,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打断我的教学,这时候我会有意识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观察、倾听、感悟。“那只蜘蛛去哪了?”“被XX同学给踩死了。”“哈哈哈……教室里响起一片哄笑。”这何尝不是一个很自然而有趣的作文结尾呢?

捕捉素材闪现的瞬间,引导学生经常观察生活中的小题材,将生活中的小插曲、心中的小感想及时记录下来,由浅入深,对学生作文能力的成长很有帮助。

二、有意识地开展游戏活动,创造作文素材。

鲁迅先生曾说过“游戏对儿童来讲,是人间的乐园,是儿童的天然喜好,对儿童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创设与学生认知水平、学习兴趣等相关的情景,可以活化僵化的写作知识和程式架构,使学生的思维更鲜活,更利于实现写作的教学目的。

我曾经给学生做过一个“打野鸭”的游戏,一个孩子当猎人,其他孩子当野鸭。猎人用羽毛球当子弹,子弹打中谁,谁就“死了”,变身为猎人。如此循环。我当时采用小组轮流玩的形式,这样没轮到的小组可以在一旁充分地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

一个孩子写“糟了,李斌准备用力地把羽毛球扔向黄云辉,我对黄云辉大喊‘快跑!李斌来了!’李斌见状,急忙把羽毛球扔向黄云辉。可是,老天爷偏偏要跟他作对,让风婆婆一吹,球又飘回去了。我们都开怀大笑,肚子都笑疼了,黄云辉也哈哈大笑,说:‘李斌太倒霉了,这样都没中!’”

另一个孩子写“李斌不甘示弱,迅速捡起羽毛球就扔,不料,一砸就砸中了梁依凡,李斌欣喜若狂,说‘哈哈,吃不到烤乳鸭,吃个红烧鸭也不错!’‘嗬,’染依凡生气地说,‘竟然敢说我是红烧鸭,不想活了!今天我非要宰了你不可!’说完,怒气冲冲地拿起羽毛球砸向李斌。不料那羽毛球不听她使唤,三番五次都让李斌逃脱了。李斌还不停地朝她扮鬼脸,嘴里说:‘抓不到我,抓不到我!’梁依凡这回可真让李斌给惹毛了,连眉毛都竖起来了,咬牙切出,使出了吃奶的力气把羽毛球一扔,‘啪’地砸在了李斌的肚皮上。梁依凡喜出望外,终于把李斌给制服了,报了她的一‘球’之仇。大家见了,都捧腹大笑起来。”

孩子们玩得津津有味,作文写得生动活泼、充满童趣。先玩后写,边玩边写,在玩中学,在玩中写。游戏不仅为写作提供了素材,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还开发了孩子们的写作潜能,激发了创造力与观察力。

提炼一周内发生在身边的有意义的事,交流观察材料

生活,不是缺少素材,只是我们未曾发现;留心观察,不仅可以发现生活的美,而且还可以发现生活中一些有趣的事。

每周写作课有一个环节,我会与学生回忆这一周身边有什么新鲜事,这样做的目的是不仅训练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能力,而且引导学生定期将平时观察的生活素材,进行归类整理,学生头脑中就会形成一个有序的网格化的认知结构,写作时就不会无话可说了。

例如有位学生介绍抓四脚蛇。天气晴朗,和小伙伴去抓四脚蛇,先介绍在石头上、小土堆上抓四脚蛇的情形,后介绍烤四脚蛇吃的一系列动作。由于是亲身经历,说出来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引起了那些做过这件事的孩子的共鸣,于是大家又兴致勃勃地讨论起这个话题来。有位同学关注到了星期四突然而降的一场倾盆大雨,由雨带给放学回家的同学的不便,联想到雨缓解了西南灾区的旱情,不知道该埋怨还是该感谢这场雨……学生观察事物,大多依照个人的喜好、生活习惯和观察能力进行的,这样获得的观察素材虽然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但存在片面性。为此,在引导学生收集生活素材的基础上,组织开展素材交流,可以达到互相启发、取长补短的目的。长期坚持训练,学生明白了如何从生活中寻找素材,挖掘生活的意义,才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好作文。

会选择素材,学生作文时就不再有“无米下炊”的为难,渐渐地爱上写作文。疫情过后,因为忙于赶课,不能每周按时写周记,一个调皮的男生跟我说:“老师,好久没写周记了,我好想写啊!”那一刻,成就感满满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黄金丽,写作教学现场感的内涵、特征及改善策略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20/7·8

【3】廖玉萍 朱秋庭,学科教学难点分析与对策、小学部分、小学语文.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6

【4】王霞,把游戏引入作文课堂 《文学教育》:http://www.zzqklm.com/w/wy/63.html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