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区域活动中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8
/ 2

室内区域活动中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

韦本英

望谟县王母幼儿园 贵州省 黔西南 552300

摘要:信息化时代迅猛发展,社会环境日趋复杂,要求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一定要加强合作,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学习和教育环境,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加强对幼儿各种行为习惯的培养,为幼儿以后的学习阶段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将从幼儿的其中一个行为习惯——分享行为入手,分析说明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因素,从而给予科学有效的方法,促进幼儿分享行为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家园共育、幼儿、分享行为、问题、策略

一、引言

分享行为就是一种不分你我,乐于将自己的东西分给别人,是一种善良的表现,也可以充分展现出孩子那种良好的行为素养,对于孩子的人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家长和幼儿园教师一定要密切关注孩子是否了解分享,是否真的愿意与别人进行分享,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培养幼儿的分享习惯。

二、幼儿分享行为养成的影响因素

1.家庭方面。首先,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的第一位人生导师,父母最先接触到孩子,孩子在幼儿时期还不具备分辨是非的能力,他们会无条件的相信父母的行为就是正确的,由此模仿对象也就产生了,这就会对幼儿无形中产生一种误导。所以我们应该明白: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深刻的影响着幼儿的行为习惯。其次,家庭环境也会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家人之间每一次都是各顾各的,从来不知道分享的意义所在,这就使得孩子在家中对于分享没有任何的概念,到了学校也就自然不会善于分享。最后,家长对于培养孩子分享行为的重视程度。现在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长也就把所有的爱和最好的东西全部给了唯一的孩子,孩子从小就吃独食,与别的小孩玩的时候总是有“这是我的玩具”等话语,不愿意与别的小孩进行分享,家长平时生活中的不引导、不重视,也就很大程度的影响孩子养成分享行为习惯。

2.学校方面。现在的孩子很小就被家长送到了幼儿园去上学,幼儿园说是学习知识的地方倒不如说是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的地方,那么这个时候幼儿园教师就对于孩子的影响起主导作用。教师的言语影响着幼儿的行为,比如两个小孩在校园内因为同一个玩具发生争执,教师如果在面对这种问题时不注重采取具有趣味性的方式去引导幼儿了解分享、乐于分享,这就会极大的阻碍孩子分享行为的养成。

总之,孩子的教育绝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一个人的责任。家长和学校一定要看清形势和孩子身上存在问题的本质原因,不能只靠学校的制度约束和教师的不懈指导来解决,也需要家长思考自身、家庭环境以及对孩子分享行为养成的重视程度。只有家校联手,才可以实现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策略

(一)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分享教育

大多数幼儿不喜欢分享是因为他们觉得分享意味着自己的东西将不再属于自己。首先,要改变幼儿这样不正确的行为观念。因此,教师必须做到:一方面,在进行教学时一定先要教导幼儿对于分享有一个正确的定义,创造一个相对成熟文明的环境,从而慢慢的培养学生的分享行为。另一方面,教师要随时注重观察,对幼儿开展针对性分享教育,及时有效的教育形式和鼓励对于培养幼儿分享行为有着重要意义。比如: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幼儿看一些传递分享精神的动画片短片,幼儿用心去看,也可以达到分享教育的目的,一举两得。

(二)为幼儿创造分享机会,方便分享

幼儿对于书面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还比较弱,教师想要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习惯就不能只是口头说说,必须采取直接、有吸引力的方式进行,为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习惯创造机会。可以举办一些娱乐活动或者是让学生之间玩一些小游戏。比如:玩一个送水果的游戏, 教师让每位学生都提前准备好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水果交给老师,然后邀请2位同学上台一人拿一个水果送给座位上自己认为最好的朋友,小朋友要说:“好朋友,你好!这是我送给你的水果”,并把水果放在好朋友座位上,被送的同学要说:“好朋友,谢谢你”。就这样游戏不断继续,直到送完为止。这个游戏就是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习惯,大家都拿出来自己最爱的水果,而且也送给了最好的朋友,不但丰富了幼儿校园生活,而且让幼儿明白分享的巨大意义。

(三)家校联手,共同培养分享行为

家庭和学校在幼儿行为习惯养成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家长和教师都要积极的运用自己的力量去为孩子创造健康良好的环境,在引导孩子学分分享的过程中,务必保证幼儿在分享中是愉快的,是真心的,家长要关注好自己孩子的分享行为习惯,教师在学校也要给予被分享者灌输一些正确的原则,以保证分享者和被分享者的互动是处于一个和谐的环境之中。同时,为了真正的展现家校共育,学校可以不定期举办一些亲子活动,引导家长和幼儿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深入互动,家长和教师积极交流,了解幼儿身上存在的问题,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慢慢的幼儿就会成长起来,并且有意识地积累经验,乐于与其他能够和睦相处的同学分享自己的东西,从而具备分享能力。

总结:对于幼儿而言,行为习惯的养成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这就对家长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定要细心、耐心的去引导和培养,将分享教育贯穿与生活学习中的各个地方,为幼儿的茁壮成长奠定坚实的人生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祥海. 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家园共育"的有效策略[J]. 华章, 2013(36).

[2].李幼穗, 赵莹. 4~6岁儿童分享行为的特点及培养策略[J]. 学前教育研究, 2008(02):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