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5
/ 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研究

刘丽芬

湖北省大冶市中山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和政府对于小学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小学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对学生的发展和国家的建设都有着基础性作用。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其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前提,结合现代教学资源和手段创新教学方法,以构建高效课堂作为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更有趣和高效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深入研究教材,整合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来。本文章首先研究了目前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之后提出几点针对性的创建数学高效课堂的建议。

关键字:小学; 数学 ;教学效率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强调要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转变应试教育思想。传统的教学理念不断地暴露出其教育弊端,并且已经不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应该做到以学生为本,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设计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对于小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调动要更加重视,使其更愿意参加教师所设计的教学中去,努力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数学是小学教育中的基础学科,数学能力对学生将来的学习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落实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必要的能力和品格,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构建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研究

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相对较难的一门学科,数学本身就相对枯燥,再加上小学生智力水平低和自制能力差的年龄特点,这门学科在目前的教学水平不是很高,课上气氛沉闷,教师还采用传统的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课前教师通常会将所有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准备的教案中,在课上时“全盘托出”,学生只是机械的进行吸收和记忆,这个过程中学生思考和探索的内容比较少,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本就相对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乏味。学生上课的时候提不起兴趣,最终导致了课堂效率变得很低下。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该努力求变,思考效率低下的原因,回顾新课标改革的教学目标,注重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让数学课变得更有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1.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策略研究

1.通过创建趣味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一种逻辑的游戏,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有着很大的作用,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样,对这两点的要求也很高,如果学生在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上很欠缺的话,学习数学就相对吃力,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就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就导致了课堂效率的低下。所以,数学教师要研究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规律,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改革教学方法,创建出学生更加喜欢的教学情境,从根本上改变课堂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点一点培养起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逐渐的激起学生对于数学探究的欲望。

举例说明,比如一年级学习内容中有一课是《小兔请客》,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用符合学生年龄阶段的教学语言进行生动的讲解,通过故事提出问题,边讲故事边阐述其中的数学问题,并且一点一点引导学生思考数学问题,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程度,激起学生的思考和探究的兴趣,充分调动其积极性。首先,以讲故事的口吻说道:如果今天是小兔子的生日,她邀请大家去参加她的生日聚会,大家都愿意参加吧!让学生简单回答之后,继续故事:让我们看看小兔子除了请我们之外还请了哪些小动物?大家举手回答一下,学生回答之后,继续故事并且引出引出数学问题:被邀请的小猴子看到盘子里有好多的糖果,他马上想到一个数学问题(讲述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小动物,并且准备一些糖果,将班级创造出生日聚会的情境,在这种情境中学生不仅能理解讲述的数学问题还能积极参与,提高对数学的兴趣。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数学的课堂效率了。

2.联系实际生活,锻炼学生思维

小学数学课本中包含了许多抽象的知识,不仅不利于学生的理解,还会降低学生对数学的自信心,阻碍高效课堂的构建。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了解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方式,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例如在《混合运算》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在解决生活化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式。首先,教师可以出示人们在体育场上锻炼的图片,让学生说出自己观察到的信息,提问学生体育场一共有多少人,学生能够很快的算出打羽毛球的有2×5=10人,加上跑步的3人,一共是13人,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计算3+2×5的算式,思考两个问题的不同,使学生了解到混合运算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之后可以用购物问题让学生计算混合减法,学会混合运算中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这样既能使学生了解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了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3.让课堂提问变得高效

在小学课堂上,教师的提问是课堂进行的重要环节,对于课堂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的提问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通过提问的问题让学生明白学习内容的重点,有利于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够活跃学生思维,所以我们可以用提问问题来辅助课堂的进行,提高上课的效率。老师一定要掌握好提问题的时机和形式,当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没有任何思路时,当学生对问题的探讨没有任何结果时,教师就可以抛出适当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路,给学生启发,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不至于陷入思维定式,导致在错误的方向上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师再提问题的时候除了要掌握时机之外,还要掌握以下几个原则:首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启发性,其次,不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而是给他思考的方向,最后,提出的问题一定要使学生感到问题由繁入简了,学生通过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的思考自己的思路理清了。

举例说明,在小学数学学习小数的意义的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要求学生将低级单位的数换算成高级单位,通过单位的换算来理解小数的意义。直接的换算会相对抽象,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周围的物体进行测量,分别得到物体长宽高的数据,测量的数据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正好是整米数,另一类则是非整米的数据,对于整米的数据学生已经很熟悉,这时候向学生抛出问题:当我们的测量的物体不是整米数的时候我们该如何表示?比如,黑板的高度是1米36厘米,我们都表示成米该如何表示?这个时候就可以借助测量的尺子给学生进行演示,1米等于100厘米,1厘米等于1/100米,所以1厘米表示成米就是0.01米,相应的36厘米就是0.36米,这样1米36厘米就是1.36米,通过形象的演示和环环相扣的问题的提出就可以引导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一步一步理解单位之间的换算规则。由此可见问题不仅可以对学生产生引导的作用,还能让其步步深入,一点一点掉进教师已经设计好的知识中。

三、总结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效率还不高,教师如果一味的坚持传统的教学理念,这一教学现状将不会有任何改观。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改变思路,改革教学,创新方法。创造趣味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生心目中对于数学的偏见,让他们产生对数学的热爱。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数学从生活中来也要回到生活中去,通过和实际的联系可以让学生对数学问题有更深的理解。学会科学的,适当的提出问题,用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路,让其一步一步的沿着教师设计好的路线进行探讨,并且,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兴趣。通过这三点方法,小学数学的课堂效率就会有所提升,当然,在方法创新中不要拘泥于这三点建议,一定要结合实际大胆创新。

参考文献

  1. 沈华敏.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智慧课堂构建与案例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20,29(8):84-88. [2]张光荣.小学数学教学实验课堂[J].教育,2020,(30):85.

作者信息: 刘丽芬,女,籍贯,湖北黄石 出生年月,1985年12月,职称,十二级技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