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命教育的初中“以艺抗疫”项目化创作导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6
/ 3

基于生命教育的初中“以艺抗疫”项目化创作导引

周海燕

浙江省衢州市第四实验学校

摘要:疫情期间,初中学校的生命教育状况堪忧,本文通过“导学单“导”问题驱动;资源包“导”云端采风;画小稿“导”作品创作;多媒介“导”作品传达“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主题的项目化美术创作,在提高对生命认知的基础上,也向大众传达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关键词:三阶四导、生命教育、项目化创作


“生命教育”一词正式出现在国家级纲领性文件是在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2020年2月12日,教育部网站上发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明确指出要加强生命教育。2020年2月16日,教育部网站发布《给全国中小学生家长在疫情防控期间指导孩子居家学习生活的建议》,此《建议》又提出:加强生命教育,增强孩子自我保护意识。由此可见,国家在疫情之下,多次强调生命教育的重要性。然而,抗疫时期,初中学校的生命教育状况堪忧,其主要问题如下:

一、重应试教育轻生命关怀

长期以来学校课堂对生命教育不够重视,即便有一些相关课程或活动,也常常被所谓的主课挤占。课题组梳理目前学校生命教育内容,发现七、八年级道德法制课中有涉及生命安全及生命价值内容少量。疫情下,恐慌和安慰,病死和救治,逃离和逆行,至美和极恶,绝望和希望……爆棚的信息常导致初中生不知所措,更甚者留下心理阴影。故部分学校在线上曾开设生命教育主题第一课,这是不够的。身处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身处疫情,面对死亡,仅仅抓应试的空中课堂,必然导致我们的初中生缺乏生命关怀。

二、有美术学习缺抗疫联动

目前,有不少学校响应国家“五育并举”文件精神,适时开设线上美术学习,但侧重教材本本的知识技能的学习为多,关联“抗疫”的美术学习则并不多见。即便有,也是教师以录制微课的方式单方输出,学习过程缺乏“师生联动”“生生联动”,师生对于生命的探讨、作品创作的探讨均是缺失的。

三、多形式参与少项目创作

网络上,有许多初中生参与的疫情美术作品推出,但大部分属于形式主义的参与,学生只是按照教师提出“口罩设计”“抗疫小报设计”之类要求,完成指定的创作任务,并无生命参与的原创。基于内驱型的项目化创作极少,对生命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项目化艺术创作则更少。内驱力下的学习能够让初中生们主动去理解和感悟生命,而以美术创作的方式加以引导,则增加了其趣味性,让学生乐于主动学。

为破解上述问题,笔者团队提出“基于生命教育的初中‘以艺抗疫’项目化创作导引”这一方法,旨在引导学生主动就疫情中的各类生命事件进行采集、阅读分析、探究、感悟,并以个性化的美术作品来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理解,通过传达让作品传递正确的生命观,以此实现“以艺抗疫”。

二、基于生命教育的初中“以艺抗疫”项目化创作的价值意义

基于生命教育的初中生“以艺抗疫”项目化创作导引研究是指借项目化创作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疫情,对“生命”展开主动探讨,进行艺术创作,以此助学生实现对生命的感知、理解、解惑,并以个性化的艺术作品向大众传达自己的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和生命价值观。其中生命教育”是指直面生命问题的教育,目标在于使学生学会尊重生命、理解生命意义以及生命与天人物我的关系,学会积极生存、健康生活与独立发展,从而推动其实现生命最大价值的教育活动。以艺抗疫”是结合当下疫情进行艺术创作,以个性化的艺术形式向大众传达抗疫正能量的艺术活动。项目化创作”是指学生的艺术创作按照项目化学习的原理,经历探究、采风、创作以及传播等在内的完整学习过程。其主要解决学生在疫情期间对于生命认知和项目化美术作品创作的四大具体问题:

  1. 从“单一认知”到“三阶认知”

本研究,引导学生对生命认知进行系统的学习。从三个梯度:“关怀自然”

“关爱自己”“关心社会”完整地了解生命,让初中生明白生命不仅仅是活着的时间轴。生命可贵、生命价值都是其一部分。

  1. 从“你要表达”到“我想表达”

项目化创作最重要的就是驱动学生进行“自我探究“。由于作品创作的全

过程都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究,如作品创作切入点、作品创作内容、作品创作的形式等都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空间,不再是统一的作业指令,因此,学生的创作从被动变为主动。

(三)从“类型单一”到“形式多样”

在本次疫情中,大部分艺术创作基于“艺术形式“而开展,如抗疫海报设计、抗疫漫画创作、抗疫心愿卡制作等。本项目,给予学生充分的艺术创作空间。每一主题下的作品创作形式皆可是多元化的,作品最终呈现为:视频、海报、素描、观念摄影、计划表、图文解说等多种形式。

(四)从“作品私藏”到“观念传达”

在以往的美术日常作业中,学生的作品多静静地“私藏“在学生作业本中,而本项目创作中,教师与学生们通过之江汇平台成果分享、微信群分享、朋友圈等方式实现作品的创作理念分享以及生命意识的传达,初步增强了学生对抗疫的信心和积极性,也体现了教师对于学生社会责任心的培养。

三、创生“三阶三融”抗疫美术课程研究内容

本项目指向初中生对疫情中“生命”的探究,来助领学生“以艺抗疫”的美术学习活动。为此,课题组创生了“三阶三融”抗疫美术课程。

  1. 构架课程结构(图1

5f88ee0c20468_html_775710c73464793a.jpg


(1)以“生命教育”为学习主线。通过关怀自然、关爱自己、关心社会,扩展学生对于生命的感知、理解和领悟,获得生存的技能和生命意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以“以艺抗疫”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聚焦“抗疫”这一关键点,生命点、艺术点和抗疫点交融共生,实现美术创作从浅表走向深度。

2.研发课程内容

本课程内容包含三个单元,每单元包含四节生命课题,学习目标是“美术学习、生命教育和抗疫活动”三者的交融达成。(图2)

5f88ee0c20468_html_976389cfc764876a.jpg

四、 “四导”项目创作导学方略

作为项目化创作学习,教师重在对学生作出引导,培育初中生问题提出、解决、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重要能力,重点落在美术作品创作的过程。为此,本团队设计了如下“四导”项目创作导学方略(图3):

5f88ee0c20468_html_41588d6e2471aefd.jpg


  1. 导项目选择

导学单“导”问题驱动。学生通过导学单,对疫情信息阅读、周边事物观察、自我体悟三种途径进行生命探讨,引发驱动性提问。借此选择确定美术创作方向。

  1. 全程式”导学单设计

本研究共涉及12个主题的项目化创作,每个主题进行四课时的时长。导学

单的设计并非只在课前驱动问题的引发时使用,而是贯穿了整个主题的每一个课时。如,课前导学内容为本主题相关知识的课前了解,相关作品的课前搜寻,第1、2课时导学内容为作品的创作思维导图完成,第三课时为作品小稿,第四课时为云作品展览的策划单(图4.5.6)。

5f88ee0c20468_html_992c224c32430068.jpg5f88ee0c20468_html_2316e0ad89a6ca7a.jpg5f88ee0c20468_html_1d279940f644f6fe.jpg

图4-图6:学习单

  1. 跟踪式”导学单应用

全程式导学单的应用关注学生每一个环节的推进,教师能整体了解学生的创

作思路及方式并及时作出引导。

(二)导探究采风

资源包“导”云端采风。借助互联网,引导学生搜集抗疫图文,学习优秀作品的创作方式,并在云小组内与组员共同欣赏优秀作品,互相分享经验,逐步萌发创作灵感。

  1. 教师资源包导创作驱动。

教师资源包内容含三部分内容:线上微课12节、各主题下的项目化学习方

案12个、各主题下的作品范例若干。

线上微课促学生主题切入。疫情期间团队共录制12节线上微课指导学生对主题进行解读。

学习方案保项目化创作开展。教师细化每一个主题的项目化学习方案,内含:项目名称、项目简述、核心知识、驱动性问题、成果与评价、高阶认知、实践与评价、项目过程、所需资源9方面进行前期的“备课”,以便让学生顺利开展项目化创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图7.8.9项目化学习方案)

5f88ee0c20468_html_de4cf733c446fd.jpg5f88ee0c20468_html_ae9bd3ec547e4650.jpg5f88ee0c20468_html_57ebe56560ce185c.jpg

图7.8.9项目化学习方案

  1. 学生资源包导艺术碰撞。

学生在课前进行线上图文资料的搜集后,与同学进行各类型范例的分享,在分享与讨论中,产生思想及艺术探究的碰撞。从而使作品的创作更具多元。

(三)导作品创作

画小稿“导”作品创作。借助画小稿,引导其思索作品创作形式的多元化,内容的思辨及个性化,直至完成作品创作。

绘小稿:在环节二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作品的创作。

评小稿:引导学生提升作品表达的准确性及艺术性。

目标一:作品主题表达的准确性。例:同学A分享她的小稿后(图10),教师首先肯定其绘画作品的创造性,再引导大家分析其对本课主题表达的准确性。同学思考回答:“作品主题不突出”“是不是少了点病毒的元素?”教师总结:“这幅作品本身很不错,但是主题和本课不符合,它表达的是我们要禁止食用野生动物。”

目标二:作品学科表达的艺术性。例:针对同学B的小稿(图11)。教师抓住他在构图上的灵动引导同学们进行赏析:“我们来看看这幅漫画的每一幅小图的构图,是不是都很讲究?“同学惊叹说:真的是啊,每一幅构图都不一样,从开始的犹抱琵琶半遮面到最后的占据整个画面!”(图12)教师继续让创作者进行解说和分享。同学B分享他的创作心路:“我在画第一格的时候,是想让大家进行猜一猜,所以,取了病毒的一小半进行构图,最后一格我想强调病毒可以用口罩隔离,其他部位不重要,所以就突出了口罩。”其他同学纷纷为他点赞。

5f88ee0c20468_html_571e23076708cb18.jpg5f88ee0c20468_html_13796781af8315f1.jpg5f88ee0c20468_html_b26345458160846f.jpg5f88ee0c20468_html_498912eb0d15f55.jpg5f88ee0c20468_html_80227ef002f6e845.jpg

(图10)同学A小稿 (图11)同学B小稿 (图12)探讨截图 (图13) 同学A成稿 (图14)同学B成稿

个性化作品的最终实现是学生个体在“表达内容”“创作方式”“画面艺术”三者的结合点。最后,学生A与B的作品最终呈现如下,达到了生命点、艺术点的交融共生。(图13、图14)

(四)导观念传达

多媒介“导”作品传达。通过公众号、QQ、网络等多媒介的可能探索,思考如何将艺术作品成为“抗疫”正能量,发挥其尽可能大的功效。学生们通过钉钉群内作品分享、父母朋友圈分享、教师通过之江汇、媒体等多种方式进行作品的推广,表达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图15.16.17.18)

5f88ee0c20468_html_1a652c8185087ff2.jpg5f88ee0c20468_html_f40fe09feaff4421.jpg5f88ee0c20468_html_b6101912e27deb.jpg5f88ee0c20468_html_b8ced7b6230f74de.jpg (图15)(图16)学生线上作品展 (图17)(图18)浙江教育资源平台学生作品发布

本项目化的创作已在笔者所在学校七八年级实践,学生们创作完成了多种形

式的作品。(图19.20.21.22)项目化内驱激发创作热情;趣味潜移生命教育;云采风、云探讨、云指导提升作品品质等都是本研究优势所在。在授课过程中,团队组注意和学生群及个人点对点沟通,让线上课在探讨中生出温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当然,开展项目化学习的研究对教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要对生命认知知识点的准确掌握,还需要有对作品的精准反馈,是对教师的新挑战,却也是核心素养下面向未来的教师的养成途径之一。

5f88ee0c20468_html_6d3d9bdc8d767c72.jpg5f88ee0c20468_html_68e4abdb77428bb.jpg5f88ee0c20468_html_f580366927d471b6.jpg5f88ee0c20468_html_f4c57d21d3ea2d07.jpg (图19)观念摄影作 品 (图20)小报 (图21)手工作品 (图22)海报设计


参考书目:

1.冯建军 著《生命教育教师手册》[M].山西教育出版社,2018,08-01

2.谢宇松《项目学习的三种基本课型》[J].教学与管理,2019 02期,ISSN:1004-5872,22-24

3.夏雪梅 著《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

4.张悦颖 夏雪梅 著《跨学科的项目化学习:“4+1”课程实践手册》[M]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9



本文系浙江省“疫情与教育”专题课题“三阶四导:基于生命教育的初中‘以艺抗疫’项目化创作导引研究”(课题编号:2020YQJY243)阶段性成果。

课题组单位:衢州市第四实验学校

课题负责人:周海燕

课题合作者:朱建木、刘丹、李军勇、叶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