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视角下的跨文化交际冲突与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6
/ 2

二语习得视角下的跨文化交际冲突与措施

童艳丽 李莉娜

宁德师范学院 福建省宁德市 352100原平职业学校 山西省忻州市 034100

基金项目:宁德师范学院“应用语言学与二语习得”科研创新团队项目( 2018T08),宁德师范学院“二语词汇与应用能力的量化分析及其结构模型研究”重大培育项目( 2018ZDS04)

摘要:现阶段,国内经济发展态势稳中向好,纵观全球,整体发展全球化趋势明显。在全球化经济发展要求下,对具有多种语言交流能力人才的需求日渐增长,要求学生或者相关社会人员应在掌握除母语之外其他语言的基础上,对其他国家的文化也应具有一定的了解。在实际教学或者生活中,由于学生文化背景不同,生活方式各异,跨文化交际中容易出现冲突,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因此,分析二语习得视角下的跨文化交际冲突,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差措施,尤为重要。

关键词:二语习得;跨文化交际;冲突原因;措施分析

一、跨文化交际中的冲突分析

(一)日常生产生活方面

在日常生活方面,由于西方人对一些问题比较忌讳,在与国内学生交流时,会出现各类“尴尬”情况,例如西方人对涉及宗教信仰、年龄、家庭成员、婚姻状况以及工资情况等问题比较敏感,一般情况下会拒绝回答此类问题,认为此类问题侵犯了个人隐私权[1]。但在中国,此类问题类似日常见面打招呼,稀松平常,并无深意。因此,在日常打招呼方面,会出现跨文化冲突。此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国外学生适应国内的语言环境与人文习俗,鼓励其广泛了解国内问候文化的来源以及发展特点,使其从根源上了解我国国内此类文化的形成过程,进而加深对日常交际语言的理解,消除内心的恐惧与不安。另外,国内的学生应力求尽量避免问题突兀造成的文化误会,在发觉对方出现不理解情绪时,应及时解释与交流,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

(二)政治形态以及历史文化方面

政治形态以及历史文化不同导致的文化冲突程度一般较为深刻,也就是说,由于此方面原因产生的文化冲突一般很难解决,因为涉及的知识以及理论与相应国家的发展目标和历史背景息息相关。在实际的二语习得课堂中,教师一般会使用合理的措施避免发生此方面的文化冲突,尽量回避类如经济发展、军事力量、外交政策以及历史遗留问题等方面的问题。但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与蔓延,很多学生对不同国家的政治形态以及历史文化的兴趣日渐浓厚,一些西方国家的学生对我国“一国两制”、“一带一路”等政策比较感兴趣,在课上会结合其他国际问题一同讨论研究,使得二语习得课堂氛围时显尴尬。特别在涉及战争问题时,由于各国家的战争目的不同,战争遗留问题各异,一些极端事件其实无法得到合理的解释,领土争端问题、宗教信仰问题或者各类屠杀事件在课堂授课中一旦被学生提及,教师很难使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均可获得满意的答案。

(三)媒体舆论方面

如果说政治形态以及历史文化对文化冲突问题的影响在于深度,那么媒体舆论对文化冲突问题的影响在于广度[2]。现阶段,各类电子设备应用异常方便,各类新闻信息获取异常简单,很多社会现象被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广泛关注。由于成长环境不同,历史文化背景差异性较大,很多学生无法理解国内出现的一些社会现象,例如大声喧哗、排队插队或者不规范过马路等。与此同时,国内学生对国外的各类社会现象也不甚理解,例如疫情不戴口罩、干涉其他国家内政或者不断发生的领土争端等,造成学生在交流时的冲突不断,误会较多,不利于二语习得的整体学习质量。

二、二语习得视角下的跨文化交际冲突的解决措施

(一)深度剖析语言文化,从根源上加深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

语言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的文化命脉,承载着不同文化的历史发展历程以及历史发展特性,在不同语言以及文字的发展源头,往往具有类似的特性,而这些特性在日后的文化交流以及融合过程中得以凸显,会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不同文化背景学生之间的跨文化冲突[3]。因此,教师在讲解不同国家之间的日常用语差异时,可从此类语言的发展源头进行剖析,结合不同国家的经济、历史以及政治发展特点,深度发掘蕴含在日常交际用语中的文化,使学生问日常用语的文化特性方面达成共识,进而消除日常交流中出现的冲突,消除彼此之间的误会。例如,国内日常交际用语中经常会出现“您吃饭了么?”,教师应从我国的经济发展历程以及饮食文化方面对此日常用语展开剖析。首先在经济发展方面,由于我国古代或者近代“饥饿”问题突出,“吃不饱,穿不暖”时期较长,很多老百姓“穷怕了”,在长期的语言文化积累下,“你吃饭了么”是对熟人的真诚问候,表示对对方生活状态的关心,与外语中的“Hello”等词汇别无二致;其次从饮食文化方面,我国的饮食文化在世界上独树一帜,食物种类多,菜系繁杂,造成“吃饭”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均丰富多彩,“您吃饭了么”虽然是日常问候语,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国饮食文化多元化的特点。总之,教师应从根源上剖析语言文化,消除文化隔阂。

(二)多角度解读政治形态以及历史文化,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媒体舆论

不同国家的政治形态和历史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或者说,由于历史文化不同,导致政治形态发展轨迹各异,而由于政治形态的表现不同,造成历史文化的外在形式差异化明显。教师在二语习得课堂中,不应站在“对与错”的角度评价各国政治与文化,而应站在“发展”的角度,分析政治与文化和国家内部人民生产生活需要之间的联系以及矛盾。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通国家的经济基础不同,再加上历史文化特性各异,造成“上层建筑”无论从“结构”上,还是“内容”上,均有明显差异。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此类差异,培养学生辩证性的文化思维,使其明确不同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均会出现各类问题,但问题本身的好与坏不能站在“上帝视角”妄加评论,应结合具体的时间、地点以及人物具体分析。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媒体舆论,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总之,二语习得的教师应多角度解读不同国家的政治形态以及历史文化,减少跨文化交际冲突。

三、结束语

总之,二语习得视角下的跨文化冲突较多,教师应依据学生群体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措施。无论是深度剖析语言文化,从根源上加深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还是多角度解读政治形态以及历史文化,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媒体舆论,均是笔者在教学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希望可以给广大二语习得教师提供有效参考。

参考文献:

[1]梅晓明,王爱民.二语习得视角下的跨文化交际冲突与措施[J].校园英语,2020(01):219-220.

[2]赵璐,孙影.基于二语习得视角的跨文化交际冲突成因初探[J].校园英语,2019(26):232-233.

[3]陈斐. 基于跨文化交际冲突视阈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