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语言形式奥密的金钥匙——浅析批注式阅读助力中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9
/ 2

打开语言形式奥密的金钥匙——浅析批注式阅读助力中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马红霞

新疆吉木萨尔县第三中学

【摘要】新学期开始,我尝试了批注式预习的教学方法。文章从教材示范性批注、词语赏析式、任务驱动型批注、自主能动性批注四方面,很有梯度的引导学生认识、学习、践行批注式预习,逐步发现和玩绎语言形式里的秘密,和作者进行心灵对话,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批注式预习 语言形式 任务驱动

文本中语言形式的诸多秘密,语文教师到底要怎样才能解开?在课堂中怎样引导学生去玩绎言语形式里的这些秘密呢?经过不断的探索和践行,我发现一个打开言语形式秘密的金钥匙——批注式预习。

第一步:学习教材示范性批注,语言形式奥密之初感悟

最新人教2016版部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中,选入了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在14页有这样的批注:“喜欢吃硬的东西”,有人说这里暗示鲁迅先生刚硬的性格,你同意这种看法吗?[1]根据学生对鲁迅的了解,很容易得到肯定的答案。在这里可以引导学生初步感悟:批注不一定是自己的感受,也可以是疑问,比如对于“硬”这个字,就暗示了鲁迅刚硬的性格这样的秘密。

有了初步感悟,在学习后文中的内容——可鲁迅先生还是在饭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能再吃几个吗?”时,我发动学生大胆进行自主批注,然后在小组内交流,选出批注很精妙的同学进行展示。让我们来看看学生们精彩的体验:

【场景】

学生1:我看到了鲁迅先生很会赞扬别人,明明萧红自己明白做的韭菜盒子并不好,但是鲁迅先生的这句话,不留痕迹地赞扬了萧红的手艺,萧红心里肯定是美美的。

老师:确实呀,鲁迅这样的夸奖,真的可以让萧红嘚瑟一阵子了。

学生2:我看到了鲁迅先生是个妻管严,想多吃一个韭菜盒子,这么小的事情,还要问问许广平的意见。(全体同学开始大笑)

老师:啊?你这还真是大男人主义呀,但是妻管严有什么不好吗?老师觉得这很好呀,很温馨!

学生3:我和刚才那位同学有不同看法,我觉得这句话说明鲁迅在家里,没有大文豪的架子,很尊重自己的老婆,是个好丈夫!

老师:你说的真好,接地气,老师要给你鼓掌!(老师和全体同学一起鼓掌)

第二步:小试词语赏析式批注,语言形式秘密之初体验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我们要引导学生在预习时,自己做批注,才会有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在2016版部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的课后,有这样的习题:

积累阅读:做批注是非常好的读书方法。阅读时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评价或疑难问题,用简练的语言和相应的符号标注在文章的空白处,这就是做批注。

1、学习课文中的“批注示例”,想一想示例是从哪些角度进行批注的。

2、请在课文中选出最能体现黄河特点的两三处词语,仔细品味并加上批注。

【场景】

学生1、“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这一句中的“劈”字特别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有力地表现了黄河横贯中华大地的雄伟气势!

老师:说得太好了,给你赞一个,我们批注就要找这样的词语进行玩味。

学生2、“摇篮”和“屏障”这两个词,用了比喻,形象的说明了黄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和她对中华民族天然的保护作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老师:嗯,是这样的,你的词找的好,解说也很到位。

学生3、“千万条铁的臂膀”,生动形象的展现了黄河支流在南北两岸分布的情况。

……

就这样,学生把我想说的词,都找出来赏析了一遍,他们在批注词语中,感受到了成功的乐趣,发现了一点点语言形式中的秘密,有了进一步探究的浓厚兴趣。

第三步、践行任务驱动性批注,语言形式秘密之再玩绎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2]

以《阿长与山海经》为例,看看学生们利用批注,寻找到哪些超出传统教学之外的语言形式之奥秘。

【场景】

学生1、文中的隐鼠,多次出现,有什么作用?

老师:这个问题提得好,那我们现在来勾画一下,都是哪些地方出现了隐鼠,画出相关语句,再来分析。(给学生时间勾画后,进行展示)

学生2、第一段最后一句: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通过前面的分析,阿长是诚心诚意把迅哥儿当儿子看的,叫阿长,不叫长妈妈,这对阿长是很大的刺激。而不叫阿妈的原因,就是隐鼠之死。在小孩子眼中,小隐鼠是他的玩伴,隐鼠比长妈妈重要多了。

老师:请大家关注一下倒数第二段,再思考一下感情问题

学生3除了愧疚之情

老师:你太棒了,说说从哪儿读出愧疚之情的

学生3数第二段“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只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读出愧疚的,因为长妈妈对迅哥儿那么好,掏心掏肺,当亲儿子一样。但最终迅哥儿却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还有“大约”一次也说明,只是猜测,并没有细问过。说明作者回顾过去,感到对长妈妈关心太少,所以愧疚。

看吧,在任务驱动作用下,学生对语言形式的赏玩,是多么的有趣!竟然让学生探究出了鲁迅隐含的愧疚之情,感觉到了与大家对话玩味语言的乐趣,对于语言形式的奥秘,不是更有兴趣探索了吗?

第四步、踊跃参与自主能动性批注,语言形式秘密之再深入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3],批注式预习正是为了达到学生会自主阅读的目的。在《老王》一课中,学生探索如下:

【场景】

学生1:老王在最后一次来作者家送香油和鸡蛋,他说了“我不是要钱”,但最终为什么又“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离开呢?

老师:这个问题提的好,谁来帮他解决一下?

学生2、他是为了不再麻烦作者托人稍,因为后文说“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老师:那为什么不说成“他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而要加上“也许”二字呢?“也许”是什么意思?

学生3、这是作者猜测的,并不一定对

老师:那你说说,老王为什么站着等我拿钱去?为什么要收钱呢?

学生3、我觉得是老王看到作者执意要给钱,知道作者不会把他当真正的朋友了,很失望,所以就拿钱了

老师:嗯,有点意思,谁还来补充

学生4、老王也许已经知道自己生命即将走向尽头,他来就是为了感恩作者一家对他的帮助的,但是作者执意给钱,伤害了老王的自尊心

老师:很好,谈到伤害了,那作者后来知道自己伤害到老王了吗?这样的伤害能够弥补吗?

学生5、这样的伤害无法弥补了,作者最后也明白了,从最后一句话“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就可以看出来,她正是为了伤害到老王却又无法弥补而愧怍。

“愧怍”一词的解读,本是本文的难点问题,对老师而言,也很难一下子解释透彻。但是在“自主能动批注”后的探究中,这个难点似乎也没有费多大周折,就被学生们攻克了。

批注式预习,我和我的学生还正在探索的路上,路漫漫其修远兮,学生对以后的文本还会有什么样的探索结果,抑或会有什么样的问题生成,这都是未知数。刘勰的《文心雕龙》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眼下我要做的,是快速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发现文本中语言形式的更多奥秘,才能泰然面对学生玩绎语言时生成的“千剑”!

参考文献:

[1]温儒敏主编.教务部深定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下册语文[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2]郑金洲.教学方法应用指导[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叶圣陶编著《叶圣陶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