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3
/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策略

于华乐

丰润区银城铺镇李庄子中心小学 064000


摘要: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是一门充满趣味性的课程,然而在如今的小学数学课堂上,却由于老旧的授课方式而致使数学的趣味性迅速下滑,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也无法获得有效的提高。所以,小学数学老师就应当秉持着一定的原则,来开展授课,切实培养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基于此,笔者将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策略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广大小学数学老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原则与策略

小学生正处在学习的初始阶段,也是培养其形成创新意识的良好时期。而数学则是一门富有充足逻辑性的课程,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老师就需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培养。并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来使用不一样的授课模式,在耳濡目染中让学生拥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进而营造出活跃放松的学习氛围,可以让学生在此种氛围中掌握越来越多的知识,切实增强授课效果和授课质量。

  1.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

  1. 质疑性原则

若是想让学生可以积极地去了解知识、掌握知识,就一定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质疑,进而可以勇敢的去进行质疑。所以,老师在授课的环节中,需要有针对性的、有意识的、有目标的去对提问环节做好设置,真正激起学生自主探究、主动思考的意识,并提高学生自身的质疑能力。使学生可以发现问题,会由于自己的质疑意识,去深层次探究问题,切实掌握越来越多的数学知识。如此一来才有助于老师举办数学创新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较强的思维能力。所以,老师在开展授课的时候,需要提出部分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欲望,如此才可以达成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切实体现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 主体性原则

老师应该意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在制定授课目标的时候,需要秉持着“以生为本”的原则,在开展课堂活动的时候也要全程围绕学生的创新意识来进行。在原先,老师始终占据着课堂的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的听讲。老师在课堂上仅仅是不断的为学生填充大量的数学知识,并不考虑学生能否全部理解与掌握。这就导致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对数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如今的数学课堂上,老师需要知晓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切实变成学习的主人,只要老师真正转换老旧的授课观念,借助多种有效的授课手段,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才可以增强最终的授课效果和授课质量。

  1.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

  1. 数学和生活相结合

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联,生活中到处都有着数学知识,而利用数学知识也可以处理实际生活中碰到的各种问题。所以,在平时的授课环节中,老师需要把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相结合,如此一来才可以更有效的培养学生形成创新意识。老师也需要多多对生活进行观察,把自己时常可以见到的情境、问题和数学知识真正联系起来,并提高学生自身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可以自主的去挖掘生活中存在的数学。比如,在讲解有关加减法的知识时,老师就能够为学生构建出生活化的授课情境。并预先准备好大量的物品,对每一个物品的真实价格进行标注。然后,老师就可以对学生提出问题:“现在,大家要一起去商场购物,一个笔记本是五元钱、一个书包是三十元钱、一根铅笔是两元钱,那老师总共有四十元钱,是否可以把这部分物品全部购买下来呢?”此种富有充足生活化的情境,必定可以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主动利用自己所积累的知识,来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这样一来就切实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并且,生活化的情境还可以为学生营造出活跃放松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

  1. 布置开放式的作业

老师不止应该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需要在课外对学生进行培养,课外的培养关键呈现在作业的安排上。老师一定要为学生安排部分富有开放性质的课后作业,要让学生切实体现出自己的联想能力,并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其能够带着充足的动力去处理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比如,老师在为学生讲解完有关正方形与长方形的知识时,就能够为学生安排一定的开放性作业:“现在,同学们要去商场为教室订购合适的窗帘,整个教室内所有窗户的长宽都为两米,那大家知道应该要采购多大的布料才最为合适吗?”有部分学生觉得,购买四平方米的布料就够了,但还有部分学生觉得只有四平方米的布料是无法把窗户完全遮住的,在边缘的部位会透进一定的阳光,另外一部分学生则觉得,布料需要购买两块,如此一来就可以遮盖住全部的阳光。此种开发性的问题必定可以让学生进行激烈的讨论,并培养学生形成较强的创新能力。

  1. 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科学设置数学问题

在以往的数学课堂上,老师对于授课目标的制定及授课内容的设置仅仅是根据教学大纲来完成的。授课目标的制定应当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注意学生素质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形成。所以,在数学授课环节中,老师一定要知晓自己的授课目标,确实为培养学生形成较强的创新能力铺垫基础,同时把其划分成一个个小点,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细节划分,由表及里,层层递进,从而达成授课目标。在开展授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让学生自主进行思考,而培养学生形成创新意识的基本渠道就是借助问题。所以在把授课目标进行细分的环节中就能够考虑利用科学的问题来辅助学生开展深层次的思考。在对问题作出设置的环节中,首先老师就要意识到问题的趣味性,只有如此才可以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基础,可以契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来避免问题的复杂性导致其出现畏惧。最后,要注意问题的逻辑性以及衔接性,在逻辑方面要秉持着“层层深入”的原则,辅助学生在对基本问题作出解答以后还可以借助自己的认知能力对复杂的问题完成处理,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较强的创新意识。

结束语:总而言之,小学数学的授课目标就是想要培养学生形成较强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老师需要切实掌握学生的身心特点,由表及里、逐渐引导,促使学生自主的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切实为社会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陆小青.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6):154.

[2]卫民芳.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策略[C]. .教师教育论坛(第三辑).: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207-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