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诗教学中的诵读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3
/ 2

论古诗教学中的诵读法

蒋悦

重庆师范大学

摘要:“熟读古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不管是体会古诗韵律节奏,还是在感受古诗思想感情,亦或是感受形象,诵读法都显得格外重要。在古诗诵读中运用诵读技巧读出节奏,感受韵律美,形象美,和谐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古诗教学 诵读 语调 节奏韵律

古诗教学应重视诵读法作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古诗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

古诗有一定的格律,富有节奏感、音乐美、形式美与和谐美,生动有力地再现诗歌的思想内容。古诗是诵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味古诗中的情感,给人以巨大的感染力。古代教育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文文字的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在中国的语文教学中,诵读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诵读法在帮助学生欣赏作品中具有重大意义,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情感内涵,还能使学生把握艺术特色。

一、明确诵读的作用

“诵”是一种情态,一种以声传情的方式,“读”强调内容的解释。从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开始,诵读就已成为语言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诵读是理解古诗的重要手段,通过内部语言进行理解,把原文转化为自己的思想,从而理解和掌握原文。古诗诵读教学要抓准韵脚、节奏、语调等诸多要素,引导学生读好诗韵,读准诗意,读出诗境。

二、注意诵读的语调

所谓语调,就是为了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强调表达效果而在读音上所表现出来的高低、升降的变化。要朗诵好一首古诗,首先必须理解这首诗内容,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根据需要调整语调。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讲解古诗的涵义,再采取示范、教读的方式引导学生读古诗。根据诗歌的情感表达确定哪句或者哪一部分用升语调哪一部分用降语调。最好教学生在正确使用语调的同时融入感情诵读。举个例子,如王安石的作品《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其中“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可作如下语调处理:明月何时/照我/还,读升语调时音量逐次加大,力度渐次加强,语尾音节上扬且拖长;读降语调时,力度从强次减弱,语速平缓。“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可以这样处理:春风又绿/江南岸。诗人离开家乡的时候,正是草长莺飞的春天,看到春天满目的心绿,想到家乡,春天再来的时候,而自己离开了家乡,什么时候能再回来呢,这一思乡的愁绪像春天的草一样,很快地滋生、蔓延起来,当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诗人的心里也充满了乡愁。所以为了体现诗人的这种愁绪,可以将“绿”处理为升调,并且“绿”字是这一句的诗眼,与之对应的“江南岸”处理为降调,这样更能体现形象的鲜活,突出那种春意盎然的感觉,在读的时候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而来。而且就整首诗而言,上句与下句,前两句与后两句语调配置也要交错对应,这样可以取得起伏跌宕、相应谐趣的效果。

三、读出节奏,感受韵律美

诵读古诗当然要重视它的节奏,这个节奏当然包括了速度与停顿。速度是由古诗的思想感情变化决定的。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试读,然后教师加以评价,提醒学生注意读的速度。诗歌诵更好地表现出诗的韵味,读的时候不能太短促,有的字音要适当拖长些,从整体上表现出古诗回环起伏、委婉动听的音韵美。一般地说,紧急、热烈、愉快、兴奋的内容要用快速;平静庄重、沉郁、悲伤的内容要用慢速;说明、交代,感情没有突出变化的地方要用中速。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第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读的速度应稍快,春风吹过江南,江南在春风吹过后,大地披绿,处处生机盎然,要读出那种春风拂过的那种感觉,仿佛看到了春天满目的新绿。第二句“明月何时照我还”速度应该缓慢,读出诗人心中的那种惆怅,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到自己的家乡,“何时还”充满着未知,什么时候还,能不能还,都充满了未知。所以在朗读的时候,应该以缓慢的速度,低沉的声音,慢慢的吟诵,细细的揣摩,体会诗人的那种浓浓的思乡情怀。

渲染某种思想感情或使情绪转化,有时为了表示作品的结构。选择一些古诗,进行录音后放给学生听,再让学生跟读,了解语法停顿、逻辑停顿、感情停顿、结构停顿等,处理停顿上的差异,掌握好朗读停顿的要领,既可以给学生以思考回味的时间,又便于理解和接受,还可以增强朗读的节奏感和声音美,准确表达诗歌的思想感情。

例如《泊船瓜洲》教学: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每行诗句都可以处理为三处停顿,略带吟诵的味道,使听众能感觉出诗的音韵美和节奏感。当然,读的时候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做出自己认为更妥当的停顿。例如: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和“水”间的停顿,强调数量一,指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长江,距离比较近;“只”和“隔”间的停顿,也是为了突出诗人所在的地方瓜洲到自己的家乡钟山很近,仅仅隔有几座山而已。“照我还”中间也处理了停顿,旨在突出“我”,诗人离开了家乡,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回到自己的家乡,未走想到回,表达了诗人心中充满了浓浓的乡愁。诗人想到的是在明月下回家乡,明月在此处蕴含了团圆的意思。如果沿着这样的思路来分析,诗人那种思恋家乡的感情便会跃然纸上。

停顿是指朗读时词语与词语的间歇,既是生理需要又是表达需要。停顿的作用是:给诵读者换气的机会,从而调节气息,合理用气;鲜明语意而使听者听得更明白;突出强调某些词语而使表达的内容得到深化;形成语言的空白美而给听者以回味的余地;形成诗文的节奏而使诵读朗朗动听。朗读古诗要抑扬顿挫,才能体会其古诗的真正意境,阅读停顿是为了显示语法结构,有时也是为了突出某一事物,强调其特殊涵义。

四、结语

诵读是学习古诗的入门途径。朱自清先生曾说:“诵读是一种教学过程,教学的时候先由教师范读,然后由学生跟着读,再由学生练着读,有时还得背诵,除背诵以外,都可以看着书”。这样看来,诵读法是古诗教学中必须采取的一种方法,当然也是提高古诗文教学效果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周汝昌,俞平伯.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

[2]张连元.让学生与文本共鸣的诵读教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3]李静.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

[4]姚春杰.小学语文名师古诗文课堂实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