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迁移理论下的高中化学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5
/ 2

学习迁移理论下的高中化学教学

山丹

新民市第一高级中学, 110300

摘要:学习迁移理论强调通过原有知识对现有知识产生影响,也就是举一反三的能力。化学老师对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合理运用,可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老师运用学习迁移理论对自我教学理念的更新;其次,老师运用学习迁移理论对自我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再次,老师运用学习迁移理论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然后,老师运用学习迁移理论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最后,老师将学习迁移理论运用到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学习迁移;高中;化学

学习迁移理论主要指基于知识点之间的共同性与相互关联的特性,一种学习对另外一种学习的影响,这种知识之间的影响可以是学习理念、学习方式、学习思维等方方面面的。广义的学习迁移,是双向的,既包括已经掌握的知识对新的知识的学习的影响,又包括新的知识对原有知识体系的扩充,也就是教学中经常提到的“触类旁通”,对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归纳能力和分析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化学作为一门规律性强、注重科学实验的学科,站在老师的角度,要想使学生更快地掌握这门课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率,懂得学习迁移理论的合理运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其对高中化学教学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和引导作用。学习迁移理论的合理运用,不仅会使整个化学课堂的授课理念、授课方式更加新颖,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对一些也需要记忆知识点在总结规律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能力。因此,在高中化学课堂上,老师要注重运用学习迁徙理论,引导自己进行课堂活动设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其爱上化学课堂。

  1. 老师运用学习迁移理论对自我教学理念的更新

《新课标》对我国高中阶段的化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提出要培养学生对高中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受《新课标》中化学教学理念的影响,化学老师要及时更新自我的教学理念,以符合当下的学科新要求。

我国建国初期错误地保留了国外的填鸭式教学理念,这种理念强调课堂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绝对的主体地位,教学形式完全按照老师的意愿进行,老师只需要按照教学的要求把所学习的知识讲述给学生,至于学生有没有理解,能不能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则不需要过分在乎,反过来学生则把这种形式的学习当作是一种任务,只要自己死记硬背,完成任务即可。然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如果只是一味地记住这些知识点,而不能理解其中的奥秘,对于化学教育而言,除了应付考试没有一点实际用处。

作为教师,为了能够真正让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让学生在化学学习中不断地创新,就要先更新自己的观念,不能一味守旧,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明白自己虽然在教学活动中起到主导作用,但是教学关系真正的主体是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特征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情景体验式教学模式和自主教学模式等,鼓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多与老师互动,勤于思考、积极回答问题,课下积极进行化学实验,验证课堂中所学习的知识。

  1. 老师运用学习迁移理论对自我教学方式进行创新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已经习惯了早上起来刷一刷手机,通过手机了解世界各地的大事、要事,通过对互联网平台的依赖,在学习迁移理论的影响下老师可以思考如何将其与化学教学相结合,创新自我的教学方式,用更加新颖的授课方式,吸引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预习阶段,老师可以在网络上搜索相关知识点图片、文字、视频等,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在学习之前,对所学习的知识有一定的印象,同时能够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以人教版高中化学《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中,在介绍乙醇的相关特性时,可以在网上下载相关乙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他们在学习之间就了解到乙醇的特性,从而加深印象。在课堂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途径,把原本只能用单一语言形式表述的知识,通过更加生动的形式表述出来,尤其是一些物质的特性和元素周期表中的特殊物质,通过这种表现形式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提高课堂学习积极性。反过来,从教师的角度,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使自己的想法得到更好的表达,把知识点变得更容易理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在课下,学生可以网络信息媒介,学习更多课本中知识点的相关信息,从而加深对随学知识的理解,拓宽知识面,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1. 老师运用学习迁移理论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

化学是一门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学科,也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化学教育方式,才能真正发挥化学学习的意义与价值。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性思维。受这种思想的影响,老师要鼓励学生课下能够利用自己所学习的知识自主设计实验。通过自主设计实验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自己思考并独立完成实验过程,提高实操能力,而且学生可能在实验过程中通过一些基础条件的变换得出不一样的结论,而这则可以培养其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例如,在学习物质的酸碱性和PH值时,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回家选择生活中常见的蔬菜(例如包菜、空心菜等)做实验来判断物质的酸碱性,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结果大胆猜测该蔬菜可能含有的营养价值和可能包含的化学元素,以及物质属性。另外还要鼓励学生利用所学习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面临的问题,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可以激发其创新性思维,例如利用让学生尝试用白醋帮助父母除去茶壶中的水垢,然后让其思考白醋为什么可以去除水垢,他们发生化学反应后产出的物质是什么?是否可以尝试写出化学方程式?家里人可以直接把产生的物质喝掉么?为什么?

另外,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化肥与农药》章节的时候,学生可以将课堂上学习的肥料和农药的成分,与市面上比较常见的农药成分进行对比,从而印证课堂所学习的内容。另外可以自己在家中种植小型植物,运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培养,并对其进行观察,进而发现其在实践运用中与课文知识的异同,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对其掌握程度。

  1. 老师运用学习迁移理论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

学习迁移理论的合理运用一大特点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这种归纳总结能力在化学课堂上的应用既体现在对相关知识点的汇总与建立内在联系,能够通过对某一个知识点的深度挖掘,掌握其相关知识点,而且还包括解题思路的归纳总结,现在较多的高中学生在解决相关化学问题中都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教师即使在课堂中讲过类似的习题,在此基础上列举出一道相似模式的题目后学生仍然不能很好地对其进行解答。这既体现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点掌握程度不高,对其内容理解不够透彻,也侧面说明了学生触类旁通能力较差,不能够很好地举一反三。
  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的学习为例,在课堂上了老师可以以金属Na的相关特性为引子,先通过对其的复习,引入过氧化钠和氧化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课堂上做Na与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和氧化钠的化学实验,让学生通过肉眼观察到的现象,自己总结出由Na到过氧化钠,氧化钠的过程,进而将两者进行对比分析记忆。此外,在相关知识补充环节,老师可以把过氧化钠与氧化钙进行对比分析,过氧化钠是一种碱性氧化物,其特性与氧化钙比较相似,具有碱性氧化物的共性,然后鼓励学生依据氧化钙的特性,尝试列出过氧化钠的一些化学性质。引导学生回忆氧化钙与水、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化学反应,列出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同理,在学习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转换中,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测,然后通过实验的形式对猜测内容进行验证。

  1. 老师将学习迁移理论运用到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化学是注重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学科,化学的科学探究方式对于培养孩子对未来知识的好奇心和学习力具有较强的引导作用。在化学的实验教学中,合理运用学习迁移理论,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相关的理论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高中化学学习阶段,很多高中由于化学实验器材有限,而将一些化学器材束之高阁,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允许使用,而且只允许老师进行化学实验操作。

为了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老师一定要利用好实验教材,引导学生认知观察和操作化学实验,激起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为以后化学学习奠定基础。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老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实验,不怕出错,才能更好地理解一些化学原理和化学方程式。并且在进行化学实验之前,老师最好能够根据过往类似物质的一定属性,设置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只有这样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才知道其关注的重点在哪里,老师要教会学生如何记录化学实验的现象,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发挥化学实验应有的教育价值。以氧化还原反应实验为例,在化学实验开始前,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浓硫酸与硫酸的特性猜测,不同的金属物质在与不同浓度硫酸反应时可能有的化学现象,从而判断浓度、酸度对氧化还原产物的影响。另外为了让学生理解电极电势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可以在实验的时候针对不同金属多进行几次实验,让学生发现规律,进而总结规律。

总之,学习迁移理论注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老师通过对学习迁移理论的掌握与应用,不仅能够更新自己的知识库,从其他学科中借鉴具有共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优化自己的高中化学课堂设计,提高授课效率,而且可以将这种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通过对其合理运用,提高学生对高中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其能够将所学习到的化学理论知识,与生活相结合,从而提高其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其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王祖浩,朱大辉.“迁移”教学方法论初探——论化学知识与技能教学的有效策略[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2(03):101-108.

[2]赵玉兵.基于学习迁移理论的高中化学教学优化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04):4-5.

[3]汤蕾. 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