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文化  培育高尚人格——记地方红色文化蕴含的德育课程资源实践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9
/ 2

传承红色文化  培育高尚人格——记地方红色文化蕴含的德育课程资源实践 运用

蔡娟

四川省广安友谊中学 638000

摘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特别是地方红色文化的德育课程资源,并充分将其运用于德育日常教学中,对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十、三四的青少年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期,人格社会化尚未完成,把握这一关键教育期,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深入的红色文化德育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着重从地方红色文化入手,阐述其德育资源的实践运用。

关键词:红色文化 德育课程资源 实践运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很大程度决定于公民思想道德水平。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特别是地方红色文化的德育课程资源,并充分进行实践运用,对于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充分将红色文化中的德育资源运用于日常教学及实践活动中,既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时代的召唤。

一、红色文化的界定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积淀、创造、整合形成起来的一种特定的文化类型,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其界定学界各有观点,纵观学界对红色文化资源内涵的各种解释各种观点入手,我们认同朱晓理、胡松等教授的观点,即“红色资源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改革开放前创造形成的可以为我们今天开发利用,且必须经过转换才能彰显出其当代价值的革命精神及其载体的总和。”

二、红色文化中蕴含的德育资源

从革命年代沉淀下来的红色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物质红色文化也有精神红色文化,既有显性红色文化也有隐性红色文化。教育工作者对这些形式内容多样的红色文化进行再提炼、再加工、再整合,形成系统性的、成体系的针对青少年的德育课程资源。

广安,地处四川省东北部,是连接蜀渝两地的咽喉地带,它曾经经历了革命的洗礼,是全国著名红色城市,在这里红色资源丰富,保留着众多红色历史遗迹,邓小平故里、华蓥山红色革命资源、红岩精神·····将这些德育资源融入到德育实践中,用先进的事迹侵染学生思想,可陶冶情操,升华心灵,激励精神;把这些资源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可打造更有生命力的德育课堂,促进学生形成正能量的人生信仰,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1. 地方红色文化中蕴含的德育课程资源的实践运用

(一)实践运用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没有德育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道德与法治课(以下简称“道法课”)的德育功能在中学各门学科中独树一帜,其精髓在于关怀学生的成长,以德育拓展学生的精神世界,以生活育人,将党、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对人的思想道德要求紧紧扎根于学生的生活之中,引导初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最直接的领悟思想道德的价值。在课程改革的强劲推动下,初中道法课的教学有了很大改善,打造生活化的、具有生命力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政课堂成为政治教师们的追求。

我校地处广安市中心,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距离邓小平故居、邓小平陈列馆6公里,距离邓小平文献中心、邓小平图书馆仅1.2公里,这在客观上为教师收集课程资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也为学生接受红色文化德育教育提供了保障。从2012年起我校政治组、历史组就着手开始收集、整理邓小平红色德育资源,通过调查、采访、查阅文献、整合,汇编了首本红色德育教材《小平风范 伴我成长》,读本通俗易懂、简洁明了、选取的事例符合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生动、准确、有趣地展示了邓小平同志的伟人风范,受教育者通过学习邓小平同志青少年时期的优秀事迹,感知伟人的成长历程,达到自我反省自我提升的效果。

从2013年起,我们陆续在道法及历史课程教学中融入地方红色德育资源,比如在讲解《一国两制》时,融入小平同志的爱国情怀教育——“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在讲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这一章节的时候,辅助使用德育教材《小平风范 伴我成长》,如春天的故事、小平爷爷走过的路等;在讲解《友谊的天空》这一章节时,融入少年邓小平的故事、我的法兰西岁月等经典红色德育资源。将成体系的红色德育课程资源有的放矢地融入至课堂教学,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实践运用于德育课外实践活动中

我校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距离红色实践基地非常近,这为我们开展红色德育实践活动提供了极好的条件,每学年我们都会围绕“小平伟人风范”这一主题开展现场教学及实践活动。众所周知,小平同志作为世纪伟人,作为一位在政治上叱咤风云60余年,三落三起而不倒,古稀之后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改革事业的大国领袖,邓小平的政治品质、道德品质和人格风范,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也是邓小平留给我们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近年来,我校政治历史组教师围绕这一红色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如:如邓小平故居敬献花篮、开展邓小平陈列馆现场教学、选拔优秀学生参与“小平故居讲解员活动”、手抄报比赛、歌咏比赛、征文比赛、街头宣传、评选道德模范等,营造学习小平同志优秀品德的浓郁氛围。同时为了延伸红色德育教育的空间和时间,我们以网络为载体,延伸德育资源的影响力,我校在2016年专门建立了小平风范德育资源网页和QQ交流群,将筛选出的德育资源在网络上进行共享。

(三)实践运用于受教育者德育评价中

目前,考试仍然是评价学生成长的主流评价模式,但这样的评价过分地强调了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了对学生的改进和激励功能,过分地强调结果而忽视的过程性成长,背离了德育教育初衷,特别是将红色文化中的德育资源运用在课程教学中,如果仅仅只是依靠考试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的话,不利于红色德育文化在学生精神世界中的渗透,德育教育的特殊性更注重人的内在品德的形成,而品德是难以用考试分数来生硬衡量的,所以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比如我校曾采用4:3:3的评价模式构成,即笔试考查占40%,日常行为习惯占30%,社会实践性评价占30%,虽然这种评价因客观原因而没有成为常态评价模式,但却对评价模式的创新作出了尝试。我们认为好的品德评价机制应该是能促使受教育者主动内化于思想和行动的评价,纵然我们不能改变以考试为主流的评价方式,但是否可以在考试形式和内容上进行变革,从重考查受教育者知识掌握转向重考查受教育者观念观点、思想动态、品德认知等。

四、结语

斯郡天宝蕴物华,此处地灵生人杰。广安,全国著名红色旅游城市,有着悠久的红色历史,厚重的文化积淀,邓小平故里更是蕴藏着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优良的红色资源条件为学校进一步开发红色课程资源,加速与德育课程的融合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各方应相互协调配合,重视红色文化的德育教育作用、深度挖掘、系统利用,才能充分展现其德育功能,营造一个积极、和谐、高效的德育教育氛围,让我们广大德育教育工作者携起手来,传承经典红色文化,培育受教育者的高尚人格,为社会的发展,中华民族复兴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朱小理 胡松.红色资源概念的鉴定[J].井冈山大学学报,2010(09) :17-18

[2]朱春英邓小平的人格风范[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04) :21

[3]何学军.学习伟人风范 培养优良品格——以广安学习邓小平风范为例. [J].四川教育,2017 (10):45


姓名:蔡娟

出生年月日:1982年9月2日

性别:女

民族:汉

籍贯(省市):四川省

学历:硕士研究生

单位:四川省广安友谊中学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5f9a5021f03b6_html_57eb4da3ad53ef71.gif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