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背景下在线个性化教学的困境与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9
/ 3

疫情防控背景下在线个性化教学的困境与策略

向柱文

四川省成都市第十二中学 610041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学校普遍依托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了以班级为单位的在线直播课教学来落实“听课不停学”的上级指示。但由于在线教学具有师生不在同一实体空间、难以真正实现教与学的实时互动等局限,使得素质教育核心目标之一的个性化教学的有效实施面临诸多困境。而通过创建基于班级在线直播课教学的新型集体备课运行机制、运用“核心问题教学模式”、建立配套交流“社群”平台和开展“云家访”和“云辅导”等策略,可以有效地突破在线教学的局限,提升个性化教学实效。

关键词:疫情防控,在线教学,个性化教学、教学策略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特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为配合国家疫情防控工作,学校不得不暂时中止在校教育教学活动,而代之以全员全程的在线教育教学来贯彻落实上级教育主管部们“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通知精神,努力将疫情防控给学生学业造成的可能性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但由于这是一次涉及整个教育行业的以学校为整体全面铺开、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切实推进的史无前例的教育教学实践,因而不可避免地遇到了诸多困境。比如,在以班级为单位的在线直播课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1]就是亟需重点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疫情防控背景下在线个性化教学的主要困境

笔者基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在线直播课教学实践实际,大致梳理出如下三方面具有普遍性的难题:一是在线教学首要考验的是技术基础和操作水平,而目前相关线上教学平台的高效使用还受到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二是以在线教学平台作为“教”与“学”关系建构的主要途径,教师的教学管理职能与监督功能明显弱化;三是由于师生不在同一实体空间,教师实时准确研判学生的学习体验情况难度极大,导致个性化教学难以有效实施。前两个问题的产生源自在线教学得以展开的两个潜在的前提性假设,即依托于平台软硬件的物质基础和学生自主性的价值基础,前者作为教学的客观技术条件,是可以很快得到完善的,后者属于学生的主观品质条件,也是可以随着家校双方及时有效的教育跟进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的。而第三个问题属于疫情防控背景下的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在线直播课环境下的个性化教学问题,关涉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一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此次疫情之前,尚没有人对此进行专门研究,因而也就缺乏可以“拿来即用”的有效应对策略。

就我们的初步调研分析,疫情防控背景下,以班级为单位具体实施的在线直播课教学制约个性化教学有效推进的因素有四:一是课程教学通常是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简单地由现实课堂移植到线上教学平台,一般是以视频或类视频的形式借助网络渠道进行讲解和传递,忽略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内容的协作式设计和重构,从而限制了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整体创构优化;二是固定的在线教学平台功能模块和缺乏系统组织架构难以真正实现实时互动的在线教学形式限制了教师课堂教学的创新空间,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跟随教师的教学进度,自主学习受到制约,难以形成或运用自己的学习模式;三是在线教学可以很方便地借助网络平台功能对学习结果进行清晰评价,但对学生个体的具体学习过程、状态及的评价却十分模糊甚至缺失,难以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定制服务”;四是教学过程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通过课堂中的讲授完成,内化则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者实践完成,但由于“教”与“学”分别位于“线”的两端,教师的知识传授和学生的知识内化和能力形成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难以在协调统一中获得全面发展。

二、疫情防控背景下在线个性化教学的基本策略

(一)创建线上集体备课和教师线下个人备课有机结合的新型集体备课运行机制,实现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整体创构优化。

疫情防控背景下,线上集体备课就成了学科集体备课的不二选择。但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平台,创新集体备课方式,提升集体备课有助于个性化教学的实效性,就成为了线上直播课高效课堂建设实践中面临的现实问题。此次疫情防控期间的线上集体备课和直播课教学实践让我们认识到,只有把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种能充分发挥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两方面积极性的新型备课运行机制,才能切实提高教师集体备课的质量和效率。为此,就须牢固树立“以学定教”的备课理念,在集体备课实践中,既要认真研讨学科课程标准、 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内容,更要侧重于研究学生学情,切实增强集体备课的针对性,为个性化教学的达成提供教学设计保障。此次线上直播课教学实践中,我们就此问题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创建了一种学科备课组教师线上集体备课与教师个人线下备课有机结合的新型集体备课模式。我们的具体经验和做法是,在线上集体备课前,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个人线下备课优势,人人设计教学方案并提前上传到线上电子集体备课室;在集体备课中,要求教师人人交流备课心得,在此基础上形成集体备课意见;在集体备课后,再要求每一位教师根据所教班级学生学情进一步完善个人教学设计,形成个性化教学设计方案。

[2]实践证明,只要把集体备课的这三个环节真正落到实处,就能从根本上实现疫情背景下线上直播课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创构优化,使个性化教学的顺利实施得到保障。

(二)运用“核心问题教学模式”增进学生在线直播课教学中的个性化体验,促进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生成。

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构建个性化和协作型的教学模式。教育家李秉德教授认为教学模式对教学活动的顺利组织实施有着重要的影响[3]。传统的课堂模式往往依赖于教师的管理,强调基于课堂纪律的教学活动的稳定有序,但疫情背景下的在线教学由于师生都位于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时空,因而教学只有立足于“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来构建教与学的基本模式,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从而真正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就要求在线课堂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协作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以获取知识和经验进而生成能力。而我校多年来根植于学科课堂教学的校本教研成果“核心问题教学模式”正好与线上个性化教学的这一基本需求相契合。所谓“核心问题教学模式”是指依托由课时核心内容生成的能够驱动整节课学生学习活动的中心问题或者中心任务来建构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通常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反思提升和运用反馈四个相互关联的环节组成,旨在实现学生活动体验中的学习与发展。在疫情防控期间开展的线上直播课教学中,我们自觉尝试用“核心问题教学模式”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我们发现,在这一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在核心问题的引领下,能更加快捷地融入学习情境,更加主动地参与相关学习活动,积极感受意义关联,乐于跟同学和老师进行对话分享,勤于自觉反思。在这一系列学习体验中学生个体不单能将课堂知识有效内化,而且其包括思维能力在内的诸多学习能力也会得到理想的发展。

(三)充分利用在线教学平台的功能模块并建立配套交流“社群”平台,以弥补在线直播教学中互动的不足。

我们知道,在以班级为单位的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实时互动是实施个性化教学的最重要的途径。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疫情防控期间以班级为单位的线上直播课教学由于师生不在同一实体空间,教与学的实时互动受到很大的限制。就我们目前已积累的经验而言,充分利用线上教学平台功能模块,如科大讯飞“口袋课堂”中的“连麦”和“讨论”等功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及时判断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和知识掌握情况。在直播课教学中,借助平台的音视频连麦等功能模块,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实现快速的沟通交流,实现针对性教学。比如,在语文古诗文教学中,通过音视频连麦朗读,教师可以非常方便地发现并纠正学生字词和句读方面的问题,有助于指导学生对文本情感内容的准确理解。在平台“讨论区”讨论、留言也是在线教学重要的互动方式。由于此功能模块比较符合大家经常聊QQ、微信的习惯,因而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更便于师生沟通交流,答疑解惑。另外,创建与线上直播课教学相呼应的课下学习交流“社群”平台也可以有效弥补线上直播课教学中互动的不足。比如,在“三顾云”、QQ或微信平台建一个班级学习交流群。一方面可用以布置和批改作业,督促学生预习和复习,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课后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教师能捕捉到教学优化信息,进行教学设计优化处理,实现教学的针对性,达成个性化教学目标。

(四)组建基于活动理论的在线协作学习小组,借助网络社交平台的交互性、协作性等功能来实现小组内成员的相互促进以获得个性化发展。

活动理论源自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Lev Vygotsky)。该理论认为,人类的活动系统包含主体、工具、客体、分工、群体和规则六个要素;在一个活动系统中,主体就是参与活动的个人或小组成员,每一为成员为完成某一共同活动任务而采用的合适的协作行为可以为不同风格其他成员提供支撑以达到最佳的活动效果[4]。疫情背景下的以班级为单位的在线在直播课教学不单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受到制约,学生之间也不能像正常课堂教学时那样自由而有效地进行互动。由于基于活动理论的小组协作学习能够深化学习体验,充分利用网络社交平台的交互性、协作性功能来实现小组内成员在完成共同学习任务中的相互促进以获得个性化发展,因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不足。在线直播课教学环境中的协作学习小组的组建要以学生为中心,要充分考虑学生的 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尽管在线教学是一个十分开放的系统,但是教师仍需要依据学生学习的历史记录和学习需求设计并推荐学生感兴趣的学习任务,包括课外学习任务。因此,协作学习小组组建完成之后,教师要基于各小组“组情”,立足线上直播课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设置最适宜的小组学习活动任务来供各小组课下在诸如QQ学习交流群等网络社交平台上协作完成,以此促进学习资源的高效利用、学习潜能的深度开发和学习效果的有效提升,并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促进学生个体的个性化发展,实现个性化教学。

(五)开展“云家访”和“云辅导”,调研学生参与在线直播课的学习过程、状态、心理以及学习程度等,为班级学生实施“定制服务”。

疫情防控背景下的线上直播课教学期间,教师没法如常规课堂教学那样随时与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谈心,也没法随时通知家长到校交流学生情况。但要落实个性化教学,要使学生个体得到最适宜的发展,又必须了解学生学习的第一手情况。于是, 开展“云家访”和“云辅导”活动就十分必要而重要。学科教师需要创新工作手段,依托各种互联网交流平台建立疫情期间与自己的线上教学相适配的“云家访”和“云辅导”工作长效机制,规范工作的内容与形式,真正把关心关爱学生的工作做到“家”,“访”出温暖,“辅”出效果。比如,有针对某一学生某一时间段在线直播课学习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找学生交流谈心和单独辅导,找家长沟通交流。教师借助这些渠道所获得的信息,就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和心理进行“定制服务”式的积极干预。从此次疫情期间我们的实践情况来看,这种“云家访”和“云辅导”对线上教学实现个性化教学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六)立足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在线直播课学习进行多维性评价,以优化学习行为,提升学习参与度,促进个性化教学目标的达成。

疫情防控期间以班级为单位的在线直播课教学使得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了明显变化,教师的教学将按照在在线学习理念设计,教师要更新思维方式和优化教学行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线学习过程中,学生自身的主观意识与学习习惯也要作相应的调整,树立主动学习的学习意识,积极更新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在协作学习中努力完成任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在线学习活动成为真正的灵活、务实、高效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也应做相应调整,要立足于形成性评价,以多维的评价方式来优化学生的学习行为。当代教育研究者认为,形成性评价是保证远程教育学习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5],而学习参与度评价是加强形成性评价的重要策略。通过形成性评价,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进展情况,获得教学过程中的连续反馈,为教师随时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提供参考。如今的在线教学平台功能越来越完善和强大,一般都能为教师的形成性评价提供客观而详实的数据支撑,比如科大讯飞的“口袋课堂”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数据进行记录存储、分析反馈,是一个整合和共享多种信息的在线教学服务平台,并能够借助学生的学习轨迹、 任务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因此,在线教学中,教师不能只依据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而要采用多维的评价方式,重视过程性评价,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结果的全面化,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在线个性化教学。

参考文献

[1]王中华,熊梅.当代个性化教学研究述评[J].当代教师教育,2012(06):52

[2] 杨应福.也谈“互联网+”背景下集体备课的实效性[J]. 才智,2016(22):181

[3]颜正恕,徐济惠.线上线下一体化“互联网+”个性化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05):76

[4] 李桂春.基于在线教学构建互动高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教育,2017(10):45

[5] ]谢浩,陈丽.现代远程教育中形成性评价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