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战略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服务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9
/ 2

健康中国战略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服务探析

常伟 张亚男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陕西咸阳, 712064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在“健康中国”的战略背景下如何有效提升心理健康服务变的至关重要。本文阐述了健康中国战略思想与高校心理健康服务内容,分析了我国各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现状及问题,最后提出了在健康中国战略下建构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策略。

关键词:健康中国战略;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市场竞争加剧和工作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精神压力与日剧增。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服务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

一、健康中国战略与高效心理健康服务

2016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隆重召开新世纪第一次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明确了建设健康中国的大政方针;同年10月,发布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了行动纲领。党的十九大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升到国家整体战略层面统筹谋划。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长远发展和时代前沿出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统筹推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坚定不移地实施这一战略,促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和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必将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扎实的健康根基,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支撑,有利于促进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从以往对物质的追求变成了对自身生理健康的追求,同时也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这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健康中国”战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安排,是新时代健康卫生工作的纲领,彰显了国家对健康的重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加强心理健康服务是全面推进创新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党中央、政府把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提高到了历史高度,这对高校心理学工作者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高校心理健康服务是以心理学理论和方法为依据,通过心理健康教学、心理健康评估、心理辅导及心理危机干预等活动,提高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心理健康水平的专业活动。高校心理健康服务要以学生的发展性心理服务为主,是培养人才、构建和谐校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二、健康中国战略下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及服务体系现状

1、 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度不高

尽管我国的高校基本都有大学生心理咨询服务,但学生愿意去去咨询的却是少数,甚至还有许多人表示不知道学校有这个服务,去进行咨询的学生就更少了。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不够,重视程度不高,这使得高校的心理健康服务形同虚设,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不到任何作用。

2、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

各高校中普遍存在着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工作人员一般身兼数职,心理咨询老师可能同时也是辅导员,校领导,这会使得他们混淆他们的工作。之所以会出现这个问题,是因为缺少专业的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者。很多高校虽然已经建立了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指导机构,配备了一定数量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服务人员,但所开展的工作往往是站在宣教者、诊疗者、授业者、监督者的角度,很少凸显服务者的意识,更没有很好地把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实际需求,这必将严重削弱心理健康服务的质量。从而出现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较高而实际主动求助几率很低、心理健康服务完成率偏低、学生对心理健康服务专业认可度不高、学校心理辅导服务工作效率较低等现实问题。

三、健康中国战略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服务的完善

1、把握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实际问题

高校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是高等教育满足社会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是培养大学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时代要求,构建科学高效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对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实现现代化强国梦和个人理想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区域发展极不平衡,国内仅有为数不多的综合大学建立了比较系统科学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这必将影响高校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实效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我们应紧紧把握普通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发展历史现状及特色,发现问题、研究对策,以进一步规范和改善我国高校心理健康专业服务体系,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和谐发展。

2、注重高校心理健康服务目标定位

构建科学有效的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要重在“服务”两字。在充分了解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要求的基础上,“心理健康服务”应以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需要为导向,适时运用心理学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为部分有心理问题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服务。同时,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应遵循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向全体在校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围绕此工作的心理设备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人员培训督导等所组成的综合系统。

3、优化高校心理健康服务内容

通过显示,“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为“90后”大学生心理问题之首。而目前高校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十分重视,已经实现了全校学生进行规范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讲授,客观上满足了在校生的相关知识讲授的需求。高校心理健康服务应调整心理健康服务内容,有针对性地满足“90 后”大学生的心理成长需求,提供相关职业生涯辅导、就业规划、自我成长、自我认知等方面的心理健康服务,不仅要通过专业心理咨询帮助来访者增强自我认知的能力,更要对大学生如何规划好自己的人生进行专门辅导。鼓励她们通过自我探索,找到自己生活的真正意义,开发自己内在的潜力与资源,拥有健康的、积极的、自信的、有意义的生活。

4、提高心理健康服务机构认可度

心理咨询对大学生而言是比较陌生的概念,大部分学生只是从影视剧或书籍报刊等渠道了解有心理医生这种职业,并不清楚可以寻求什么帮助或如何寻求帮助,再加上校外专业机构一般收费不菲,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是一个不小的负担,而学校的心理咨询机构作为公益、免费、开放、便利的心理咨询专业机构应更具有更高的认可度。高校心理咨询服务不能仅仅局限在咨询室内的个别服务,不能采取“来者不拒,去者不究”式的传统服务模式,而要用多元化的服务和灵活的形式帮助大学生。经常宣传介绍专业的心理知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或健康教育活动等对辅导员教师和心理信息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开展各种让学生喜闻乐见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都是很有必要的。

5、 重视心理健康服务的社会支持系统

有很多大学生选择向周围同学求助,这表明非专业人士提供的社会支持系统对于“90 后”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意义和价值是非常重要的。大学生首先会选择向身边非专业人士求助,只有小部分同学会选择向专业机构求助。在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同时不可忽视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应积极指导身边辅导员教师、父母及亲属用适当的方式提供心理援助。特别是要增强学校教师和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服务意识,当发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能及时提供专业心理服务渠道。

参考文献:

[1]俞国良,侯瑞鹤.论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及其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5(8)

[2]吴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服务模式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7(9)

[3]李斌,全面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求是网,2018-03-15

[4]李玲;傅虹桥;胡钰曦;从国家治理视角看实施健康中国战略[J].中国卫生经济,2018(1)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2019年度专项科学研究计划,编号为19JK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