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对中国学校体育改革的指导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2
/ 2

建构主义对中国学校体育改革的指导价值

王延华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滨北街道办事处北城英才学校 256652

摘要:建构主义是制定体育课程的三大理论依据之一,它的提出对于改进我国体育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意义,并由此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确这些新型学习方式相对于传统的以灌输式为主的学习方式可以说是让人耳目一新,许多中小学体育教师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形式主义泛滥、自由主义倾向严重,造成了教学无序化的混乱状况,教学内容轻技能,重形式等负面问题。本文深入阐述了建构主义对中国学校体育改革的指导价值。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校体育改革;指导价值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学习,并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此外,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建构主义对中国学校体育改革的指导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强调了学生已有知识对新学知识、技能的重要性

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首先涉及了“同化”过程,它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对某些动作有关的知识经验,都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是有些技能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当新的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还会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能力,形成对新技能的认知。因此,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热时应当把学习者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上,将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新技能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

在运动机能学习理论中,涉及了运动技能的正迁移与负迁移,这种迁移的作用直指新学的知识、技能与学生固有的知识、技能的关系,因此体育教师在安排运动技能学习时要注意利用学生已学的知识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技能,并防止习惯技能的负迁移。建构主义理论提示我们在体育教学时一方面要重视把已学知识运用到新的知识中,如可以运用学生已学的物理知识来理解投掷项目、跳跃项目等运动技术原理;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运动技能来学习新的知识,如可以运用球滚动的知识与技能来学习前滚翻技术、运用日常生活中的跳跃动作来学习跳远技术等。这样的教学提示不仅你可以节约运动技能的学习时间,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新学知识、技能的理解。

二、强调动作游戏在儿童智力发展中的重要性

皮亚杰对游戏的研究始于他的职业生涯的发轫期,他试图通过研究来确定游戏在智力发展中的作用。他把游戏划分为三种类型:实践游戏、象征游戏和规则游戏。皮亚杰赞同了格鲁斯的研究结果:“游戏是对有机身体的发展有益的一种准备练习,正像动物的游戏乃是联系它的特殊本能,如战斗与猎捕的本能的方法一样,当儿童游戏的时候,他也是在发展他的知觉、智慧与体力等”。

三、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强化了情景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其中“情境”特征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景创设看做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建构主义非常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对话。合作学习小组可以淡化学生个体之间的竞争,鼓励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八个人目标转化为群体目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这对于学生的体育的合作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四、建构主义师生观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权威,学生则没有选择项目、运动时间、教学方法的权利,教师教什么技能,学生跟着学什么技能,这种角色定位和教学方式压抑了学生的主体性,束缚了学生的自由活泼的精神。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以自己的经验和方式来建构意义,因此教师不应站在教学的中心,他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和促进者。因此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体育学习和练习的真实感受与体验,善于观察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情绪、学习体验等学习行为,并为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真实的问题,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诱导和激励学生对提出的问题展开思考,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

五、建构主义教学观有助于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运动技能教学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巴甫洛夫“刺激与反应”学说,该学说是基于大量动物试验的基础上提出的,而学生是具有高级感情的人,因此教师主要靠讲解和示范来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必须改革。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个体内部都是一个多向交流的过程,在各种形式的学习交流过程中,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应各有不同,因此我们的体育教学既要重视以往的教学方法,也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学习方法,如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学习方法。这些方法的开发对于完善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发生很大变化。学习者必须通过自己主动的 、互动的方式学习新的知识,教师不再是以自己的看法及课本现有的知识来直接教给学生,而是根植于学生的先前经验的教学。而且,在建构主义的教学活动中,知识建构的过程在教师身上同时发生着,教师必须随着情景的变化,改变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方式以适应学生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互动的合作关系。因此,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应该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课程的开发者、意义建构的合作者和促进者,知识的管理者,是学生的学术顾问,教师要从前台退到幕后,要从“演员”转变为“导演”。新课程中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皮亚杰:《结构主义》,倪连生、王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陈越:建构主义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J]惟存教育,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