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源 创语境 授方法 求提高——初探“读思达教学法在课堂实践的策略研究”课题的后进生转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3
/ 2

追根源 创语境 授方法 求提高——初探“读思达教学法在课堂实践的策略研究”课题的后进生转化

林前钗

福建省连江尚德中学 福建 连江 350514

摘要:农村高中生普遍英语学科薄弱,笔者有幸参加省级课题“读思达教学法在课堂实践的策略研究”实验,尝试运用了一些方法与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追根源 激兴趣 授方法 求转变

近30年的英语教学历程,笔者碰到形形色色的后进生,也想方设法地开展了一系列转化工作,但收效甚微。这次有幸参加“读思达教学法在课堂实践的策略研究”的课题实验,尝试运用了一些方法与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追溯根源,探究后进的原因

我校地处农村,多数学生都能自觉刻苦地学习,但总体成绩不够理想。究其根源,是各个班三分之一的后进生英语成绩滞后造成的。英语学科后进的原因林林总总,主要归纳如下:

(一)基础过差,破罐破摔

相对于农村孩子,英语乃一陌生的异国语言,除了每周几节的英语课堂,几乎无处找寻英语自主对话的空间。因此,对他们来说,阅读英语无异于在啃一块难以下咽的骨头,时间长了,精力跟不上的,自然想罢手。从小学开始屡战屡败的结果更令他们对这块难啃的“骨头”望而却步,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二)学法偏离,效率低下

当然,更多的后进生不甘心听凭命运的摆布,他们相信“有志者,事竟成”,每日闻鸡起舞,课上聚精会神,课下手不释卷。可几个月的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攻读,换来的却是一样不理想的成绩,莫非英语真是一座攻不破的堡垒?!

除外,还有一部分后进生是因为:A.家中父母不和,自我封闭,无心念书;B.家庭收入丰厚,贪图享受,缺乏上进;C.父母外出打工,无人管教,成绩后退等。提高后进生的阅读能力迫在眉睫!

  1. 想方设法,激发读思达的兴趣

(一)培植想学的心理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后进生同样具有上进心、自尊心,渴望进步。他们在长期的挫败学习中,逐渐形成了一种自卑恐惧的心理,以为自己纪律差、成绩低,老师会看不起他们、厌恶他们。可见,消除后进生的错误认识,取得他们的信任,是转化后进生的关键。教师一个宽容的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一个会意的眼神,一个轻微的触摸,都会帮助他们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

(二)创设读思达的语境

英语是一门知识,更是一种语言,要想让后进生有兴趣接触,就必须创设良好的阅读、思考和表达的语言环境。

A.利用班级后面黑板,我委托学科代表及时更换每期的《21世纪英语报》、《英美名著导读》等,鼓励学生课下、晚自习时间读报刊、阅名著、谈心得。

2.每生分发一本相应级别的《拓展阅读》,鼓励学生开展文学故事的阅读。教师身先士卒,课上课下向学生“卖弄”哪一本书中的哪一篇文章写得如何如何……教室里先是“润物细无声”,没过多久,教师的热情,故事的魅力必然掀起“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象,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学生“欲知详情,还是看原文”的读书欲望被调起,形成了“我要读”“我会思”“我想表达”的契机。

(三)开展有益的活动

英语是一门实践技能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大量地阅读、理解、表达是英语教学的特点。而大多数后进生学习不主动,怕吃苦,或者因为尝不到甜头而对英语学科逐渐排斥。组织开展一些有趣、有益的英语活动,既有利于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又能有效地激活后进生的消极情趣。

A.每日一“播”

全班性地开展每日一“播”活动。要求每位学生收集电视、广播、校园内外的新闻、趣谈,或《拓展阅读》里的精彩段落,特别心得等,用简练的英语语言在班级“播报”。组织语言有困难的, 可以从阅读材料中直接裁选。因为是全班性活动,后进生们脆弱的自尊心得到了保护;因为没有教师参加,选择的材料自选,后进生们自然摒弃了自卑恐惧的心理。

B.每课一“练”

每节授课余十分钟左右,结合“维克多”系列读物中的小说内容,听听录音,简要介绍故事背景,谈谈读后体会等,延长后进生上课专注的时间。或者有意识地将好差生搭配起来,以集体、小组、双人等形式展开剧情排练。

C.每周一“读”

每周五安排一节阅读辅导课,课前学生自愿报名参加ABC组。课堂上,A组生(阅读能力强的)自主结合,交流一周课外所得与其中的疑难杂症,小组合作解决;B组生(会阅读但理解有困难的),教师鼓励他们向A组生靠拢、请教;C组生(基础薄弱的)是教师重点指导的对象,首先减轻他们的阅读量,从每天的5—10页减至5页,课上教师以其中一篇阅读材料为引子,重点训练他们开口的习惯,指导他们把文章读通、读顺、读准即可。

三、传授学法,帮助成绩的提高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要善于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使学生的阅读能够“自能通解,自求得知”,从而达到“用不着教”的目的。后进生的辅导亦是如此。培植了想读的学习动机后,应该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自读能力。

(一)学会辨析判断

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必然会碰到些许不懂的词汇。引导学生学会判断哪些单词对理解故事情节和大意没有障碍,比如一些首字母大写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可以跳过,无需深知其意;个别需要理解的词汇,可以借助上下文、构词法、句子结构来猜测,比如:She is wearing a beautiful garment. 学生只要联系wearing这个词就可猜测出 garment是个表示“服饰”类的名词;还有一部分生词、句型,可以通过同学间的交流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利用课下时间查找工具书。

(二)学会做读书笔记

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把阅读中的精彩描述、精彩对话、经典句型记录下来,以便今后运用。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求学生在读书过程中随读随记,不仅记下文章主要内容,还要写下读后心得。这样,不但能将一本书读懂读透,而且养成了认真阅读的好习惯。

(三)学会与人交流

口头交流省时省力,参与面广、收效快速,鼓励后进生课余时间自由结伴交流或背诵精彩语句、名人名言、故事内容等,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发动学生互相质疑、解疑,轻轻松松地领悟文章内容。

当然,提高后进生的阅读技巧与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它是一项复杂、艰辛的工程,但只要我们能持之以恒,教之有方,引之有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经验,采用恰当的工作方法,定能收获累累硕果!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梅德明 王蔷,2018)高等教育出版社

2、《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 (教育部2018)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