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3
/ 2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分析

胡国栋, 李庭平

黔西南州中医院,贵州 兴义 56240

摘要目的:分析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价值。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在本院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66例患者视为研究对象,双盲法划入参照组与干预组(n=33)。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予以综合护理,比较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及自主生活能力。结果:护理前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无显著区别,护理后干预组病患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降低,与参照组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病患的进食、如厕、床椅移动及平地走动评分均高于参照组,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改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症状,增强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护理价值较高。

关键词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膝关节;自主生活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为临床中治疗严重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能够通过膝关节置换的方式,消除患者的炎症,改善患者的膝关节运动能力。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年龄多相对较大,受到病情的影响,患者内心焦躁、不安,手术治疗中配合程度较差,且易于出现各类并发症,需要加强临床护理干预。综合护理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及围术期护理指导。为了深入探究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临床护理的价值,文章将在本院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66例患者视为研究对象,根据结果讨论,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在本院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66例患者视为研究对象,双盲法划入参照组与干预组(n=33)。参照组男女病患占比是18:15,年龄44-78岁,均龄(62.03±6.39)岁。干预组男女病患占比是18:15,年龄44-79岁,均龄(62.17±6.24)岁。不同组内基线数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入选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p>0.05)。

1.2方法

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术前指导患者参与各项检查,术中专业配合医师,术后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临床表现。干预组予以综合护理,详情如下。

1.2.1术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患者多为老年人,疾病知识匮乏。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介绍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应用价值、作用及流程等。倾听倾听患者的想法,鼓励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②饮食指导:患者耐受性较差,可以鼓励患者禁食高蛋白、高维生素及高热量的食物。术前12h禁食,4h禁饮,禁烟禁酒。③训练指导:术前指导患者学习床上排便的方式,学习咳嗽、深呼吸等方式。术前1d使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双足早晚各1次,30min/次。

1.2.2术后护理

①病情监测: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临床表现及尿量变化情况等,手术当日8h内正压引流,8h后负压引流,保持引流管通畅,注意观察患者的引力管情况,预防引流管弯折,避免切口渗血。②体位护理:全麻未清醒的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抬高患肢20~30°,腘窝悬空、患肢保持中立位。③疼痛护理:术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受,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介绍疼痛为正常反应。护理人员可以指导患者看电视、听音乐等,分散注意力。指导患者家属与患者交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受。必要情况下可以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④预防护理:术后感染、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较高,需要加强预防性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切口情况,保持术区敷料干燥、清洁。若发生污染,则需要及时更换引流管。术后指导患者定时翻身,至少每间隔2h翻身1次,协助患者拍背,指导患者深呼吸、咳嗽等,做好双上肢的主动训练指导,预防肺炎的发生。保持患者口腔卫生,预防口腔感染。术后指导患者禁食高胆固醇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鼓励患者早期积极活动。

1.3评价标准

使用Lequesne评分对比病患的膝关节恢复情况,指标包含关节休息痛、关节运动痛等,分数越高则表示膝关节功能状态越差[1]。应用BI指数(barthel index,巴塞尔指数)对比患者自主生活能力,床椅移动、平地走动0-15分,进食、如厕0-10分。评分与病患自主生活能力具有正比关系。

1.4统计学处理

SSPS 20.0统计数据,t计算计量性资料,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无显著区别,护理后干预组病患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降低,与参照组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病患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对比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

干预组(n=33)

9.53±2.26

3.01±0.21

参照组(n=33)

9.48±2.32

5.18±1.73

t

-

8.02

p

-

0.000

2.2 自主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干预组病患的进食、如厕、床椅移动及平地走动评分均高于参照组,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病患的自主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组别

进食

如厕

床椅转移

平地行走

干预组(n=33)

8.57±2.19

7.97±1.11

12.42±2.22

12.37±1.36

参照组(n=33)

5.38±1.12

5.27±0.38

7.24±1.08

7.24±0.37

t

7.02

7.31

8.34

8.22

p

0.000

0.000

0.000

0.000

3讨论

综合护理为新型护理模式,具有人性化、精细化等特征。综合护理以患者为中心,相较于常规护理模式,更加关注患者的就诊体验,以提升临床护理质量为目标[2]

针对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护理当结合患者的病情、心理状态等实施针对性干预[3]。综合护理模式下,能够在全面了解患者身心状态、认知状态的基础上,为患者实施健康指导[4]。术前加强心理疏导,术中专业配合,术后健康指导,使患者明确手术治疗的价值及配合的方式,术后通过早期康复训练、科学饮食等方式,促进其症状的快速恢复[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干预组病患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降低,且干预组病患的进食、如厕、床椅移动及平地走动评分均高于参照组,数据比较均优于参照组。在围术期综合护理模式下,可增强患者的疾病认知程度,提升患者的护理及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术后病情的快速恢复,使患者保持积极的治疗状态。

综合上述,综合护理可改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症状,增强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护理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王许艳,田聪.基于FTS理念围手术期护理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20,36(08):1237-1239.

[2]吴凤莺,周燕芸,翁艳.围手术期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影响[J].福建医药杂志,2020,42(02):155-157.

[3]梁苗苗,郭兰,丛琳.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0(11):829-832.

[4]詹彩华.临床护理路径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心理月刊,2019,14(16):139.

[5]贺彩玲,张玉娟,王丹倩.临床护理路径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7,17(07):1090-1092.

作者简介:胡国栋(1987.12-),男,汉族,贵州遵义人,本科学历,护师,主要从事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