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史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4
/ 2

数学史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

黄海媚

大亚湾第二中学

摘要:学习数学史除了可以帮助初中生了解数学的发展过程外,还可以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启迪初中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初中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初中生的美学修养。

关键词:数学史:初中数学;作用

[1]现在的初中生为00后或05后,根据我国计划生育,他们大部分是家中的独苗。从小就受到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过分宠爱,导致他们意志力薄弱、没有刻苦专研的精神。初中的学习环境与小学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数学这个学科。知识内容难度变大,学习负担变重,并且学生学习的意志力不够坚强,害怕困难,形成了心理压力,失去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进而影响学生的数学成绩,形成恶性循环。就笔者所任教班级九(1)、九(2)而言,学困生普遍存在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畏难情绪过重的情况。

[2]针对这一情况,笔者研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文化作为教材的组成部分,应渗透在整套教材中。为此,教材可以适时介绍数学发展史的有关材料,帮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数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家治学的严谨,欣赏数学的优美。”从该文献中,我们可以明确数学史的地位。以人教版初中数学为例,数学史大多是以“阅读与思考”的形式展现。既丰富了初中学生的数学知识,又增强了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3]除此之外,笔者还仔细阅览了中国知网中与之相关的文献,《数学史材料分布、类型、应用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一文通过问卷调查指出大多数学生认为数学史对数学理解的具有积极作用,学生对知识理解了,学习的负担就会减轻,不会形成心理压力,进而,对新知识产生学习兴趣。也对各种类型数学史料的帮助作用也都是持有肯定的态度,这说明数学史引入课堂教育的必要性。

[4]学习数学史除了可以帮助初中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过程,由此激发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启迪初中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初中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初中生的美学修养。

  1. 能够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当前大部分初中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够,大多数是由数学教师忽视了教学中的方式方法而造成的,如果我们把课堂教学中恰当融合数学史的相关知识,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课本18的黄金分割数为例,课堂上通过解一元二次方程求出黄金分割数,从而达到巩固解一元二次方程这个知识点。学生在学习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因解法方式较为死板,容易产生厌学心态。在练习时引入黄金分割数,有效的防止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第二,能够启迪初中生生的数学思维。学习数学史,能让初中生学习前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明白数学是在提出问题,形成假设,进行论证,最后检验完善中发展起来的,从而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与其灌输给初中生定理、公式,不如循循善诱,让前人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完整的印迹,达到启迪初中生的思维的效果。

第三,能够培养初中生的创新意识。学习数学史,可以使初中生明白数学是无数数学家智慧和汗水的结晶,他们常常一个方法行不通就换另一种,有时运用创新性的办法解决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数学难题。通过这种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启发初中生的智慧,发掘初中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课本23的“赵爽弦图”证明勾股定理为例,达到既让初中生惊叹古代数学家的智慧,又启迪学生的思维的效果。

第四,能够提高初中学生的美学修养。学习数学史,能够让初中学生领悟这种数学美,这是一种存在于茫茫世界与广袤宇宙的美,是一种能够把各种纷繁复杂的表象联系起来的美,是一种变幻莫测而又严谨缜密的美。

数学史的学习可以帮助初中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提高初中数学成绩。但却不可为了讲数学史而数学史,而是应该做到像李文林教授说“数学史应该为数学教育而历史”。

为使教师能更好得将数学史的教育价值在课堂上体现出来,作为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5]1.挖掘数学史的知识与方法意义;2.尝试数学史有效融入数学教学的模式;3.学习与应用数学史的文化内涵;4.强化数学史的价值功能。

参考文献:

[1]莫亚香.初中数学学困生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J].初中数学教与学,2013,(22):14-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孙朝仁.《数学史材料分布、类型、应用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数学教学,2016,(2):42-45.

[4]余洪根.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学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10:147-148.

[5]任全红,陈燕萍.从数学史的视角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J].数学通报,2013,(12):20-23.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