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生活  品味数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4
/ 1


走进生活  品味数学

徐钰

江西省乐平市洪岩镇湖村小学


众所周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新《数学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以及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一、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要生活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越接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数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索和应用,学生就会发现原来熟视无睹的事物竟包含着这么丰富的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商不变规律》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大头儿子是个天真可爱的孩子,小头爸爸想让他自己学会管理零用钱,就对他说:“我给你10元钱,吃5天早餐。”(出示:10元、5天)大头儿子一听,叫了起来:“10元!太少了!”小头爸爸又说:“那给你20元,但要用10天。” (出示:20元、10天)大头儿子说:“不够,不够!”最后小头爸爸说:“那给你50元吧,不过要用25天。”(出示:50元、25天)大头儿子高兴地说:“行!” 大头儿子得到50元后,是不是每天可以多用点钱呢?这样,不但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数字变成了来自生活的数学问题,同时还充分地提高了学生研究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投入、积极探索。

二、数学问题生活化,感受数学

北师大版教材呈现给学生的都是一些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我认为这本教材能够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将会感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如小学三年级上册第53页第4 题,让学生认识交通标志牌。课前老师可以布置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到有标志牌的公路上或者城市街道上走一走,逛一逛,他们不仅会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而且还会很好地掌握许多交通知识,使他们切实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感受到现实生活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再如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马路边植树、小朋友排队、路灯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使同学们真正明白在一段路中植树的棵数与距离的关系,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们体会到只要用数学眼光留心观察广阔的生活情境,就能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含着的数学规律。比如爬楼层,其实是学生天天都少不了的事情,但是他没有去研究。如果你领着学生带着问题重新走一次,他们很快就明白了到五楼只需爬四层楼梯,否则他总是认为10秒钟一层,到五层要50秒钟。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多探究生活,教师会觉得教得舒心,学生会感到学得开心。

三、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基本上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教学图形的周长以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测量的实践活动,量黑板,量操场都是一些活生生的好教材;当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有关知识后,让学生去计算教室的空间大小、家里纸箱的体积;又如教学“人民币”后,可组织学生到超市进行购物等活动。这样学生会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更好的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才能学得快乐,学得丰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