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方史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5
/ 2

浅谈地方史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1. 贾来旺2.延强伟

陕西省绥德中学,陕西 绥德 718000

新一轮的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已在全国轰轰烈烈的展开。这对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大新的挑战。新的历史课程是由三大必修模块和六大选修模块组成,贯穿古今中外,涉及各个领域。其研究范围、空间的广阔性,知识、学习内容的广泛性、灵活性,对广大学生和教学工作者也是新的挑战。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由此可见,高中历史教育是通过这门课程来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质、人文素养和健全的人格,最终达到全面发展。于是,课程资源的开发已作为一个重大的课题被提出,正日益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学校是主体。而学校进行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各学科教学进行的。地方史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贴近学生实际,具体、生动,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因而,运用地方史教学,对于推进素质教育有着独特的作用。

一、激发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于亲近的事物,容易引起兴趣。事实也证明,学生在谈到家乡的故事时是特别兴奋的,学生对于家乡史的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和愿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时的注意力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历史的学习中去。学生对家乡史有特殊的感情,有学习的兴趣,但这在很多时候只是直接兴趣,它只是属于低层次的兴趣而已,只是限于好奇的水平,缺乏深邃性和持久力。因而,我们可以利用学生所感兴趣的历史人物的事迹去引发并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兴趣,从直接兴趣上升到理性兴趣,从而引发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主性,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高中阶段,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基本形成。历史上曾经有过重大影响的人物,其言行事迹,往往对学生有深刻的影响,这是教师借以引发并提高学生自我学习兴趣的很好教材。学生了解他们的言行事迹越多,受启发教育就越大,潜移默化效果就越显著。学生由原来光觉得有趣,逐步体会到历史智慧的博大精深及其重要的价值功能。由此而产生的爱好已不再是一种短期的兴趣,而是一种稳定持久、可以自觉维系并不断强化的兴趣,对今后自主学习有很大作用。陕北地处黄土高坡,自古以来英雄辈出。保家卫国,名震千里的一代名将杨业;精忠保国的抗金名将韩世忠;英雄豪气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陕北党的创始人,革命先驱李子洲;早期的共产主义者,“群众领袖,人民英雄”刘志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的马文瑞等等。他们以自己毕生精力,专注于人类社会的事业,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做出了无愧于时代的贡献,他们那光明磊落的英雄行为,足以成为当今青年学生学习的楷模。对这些人物的勤于创业、勇于进取、热爱祖国等精神的分析及引导,使其成为学生学习中深沉的、持久的动力,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

二、挖掘潜能,培养探究能力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地方史资料的运用,还有助于学生探究能力培养。在地方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不应是接受式的,而应是探究式的、实践式的。顾名思义,地方课程是与学生所处的“地方(社区)”与“时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历史课程的兴趣。由于地方史资料来源十分广泛,仅凭老师一人或几人的智慧与信息量,加上教师各自不轻松的历史教学工作量,业余的时间与精力也已经非常有限。学生的参与从客观上弥补了教师的时间、精力与信息量的不足,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探索与接触社区,接触自然的机会。教师让学生在课余分组到就近的地方参观并调查陕北石刻艺术,搜集有关汉画像石,从而了解古代家乡人民的生存、生活状况,挖掘家乡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样既可以拓展我们的课程开发空间,同样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思维新造空间,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正在变化的社会,捕捉一些新的有价值的信息而丰富自我的头脑。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提高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弘扬地方文化,提高思想素质

历史学科是适宜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学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基本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历史观和世界观,逐步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塑造健全的人格,逐步培养求真务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逐步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家乡水。”对于家乡的一切,学生倍感亲切,家乡史更易于使学生受到感染。因此利用地方史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唱响大江南北的经典民歌《三十里铺》,从侧面反映出绥德人民积极投身革命的热忱。那凄悲的旋律,不仅是绥德,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那个年代永不磨灭的记忆!通过吟唱,学生会更深层次的认识到,在当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统治陕北青年婚烟的状况下,主人公敢挣脱封建精神枷锁,追求理想爱情的反抗精神;为了革命勇于牺牲爱情的献身精神。让学生感到了作为绥德人的自豪。1947年春,蒋介石、胡宗南军占领延安。毛主席和党中央为彻底消灭进犯敌军、解放大西北的方针,决定继续留在陕北,亲自指挥这一战斗。转战陕北开始了。由于我方兵力少,机关多,行动时目标大,所以必须严格保守秘密。在转移过程中得到老区人民的积极拥护,胜利挫败敌人的主力,学生会因为家乡人民为革命所做的贡献而感到自豪。通过榆林战役的了解,学生更体会到战争的残酷性,明白了革命胜利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发自内心的崇敬革命前辈,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

在教学中,利用地方史知识是提高学生自豪感的最好素材。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更有一种亲近感。上郡,绥洲,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边塞要地,在西北方占据着重要地位。秦时的古长城,汉代画像石,抗金名将韩世忠故里,西夏时的统万城,李闯王行宫,转战陕北时的杨家沟等等。家乡这些悠久的历史沿革、深厚的文化积淀、优美的民间艺术、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古老而淳朴的民情风俗,让许多学生改变了对家乡的看法。他们更加热爱家乡了,增强了自豪感,历史责任感,决心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

四、展第二课堂,培养运用能力

新的教育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让学生全面的、主动的发展。它要求教师在教育方式上变单一为全面,变封闭为开放,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新颖、直观、多样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地去寻求知识,并转为能力和本领。

实地参观是运用地方史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因为历史总给后人或多或少地留下了痕迹,供后人去瞻仰和缅怀,而这些遗址、古迹就近在咫尺,不需要花费什么努力就可以看到。古城榆林,绥德都是边塞要地,是古代西北方少数民族的过度带。历史遗址、古迹很多,这些都是师生进行教学的很好的素材。我们在参观中,既可以完成教学任务,又在大自然中,在日新月异的家乡新面貌中对学生素质、修养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如组织学生参观扶苏墓、汉画像石博物馆、蕲王韩世忠故里,有条件的参观长城遗址、统万城,清明节组织学生到子洲烈士陵园扫墓等。参观之后,把自己所见所闻整理出来,再搜集资料,写调查报告,历史论文。还可以号召学生收集家乡史料,采写家史、村史,收集民间传说,撰写有关家乡文物古迹的文章。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的学习与研究。在参观古迹、缅怀革命烈士、采访调查的过程中,使学生更加具体地了解和观察历史,更加直接地接触历史的环境。学生得到了在教科书中所得不到的知识,拓宽了知识面,有利于提高水平,而且在实地考察过程中,学生想使自己成为发现者,研究者的愿望会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这将会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追求和探索,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

总之,地方史内容丰富,史料真实、直观。把地方史引入课堂,将成为开发校本教程,改进历史课教学的重要途径。恰当运用地方史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政治思想素质,更好的实现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