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个词串起文意理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6
/ 1

八个词串起文意理解

尹玲

武汉市堤角中学,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要】词义的理解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找准文章中的关键词、积累实词虚词的同时,理解文意,体会文章情感可以帮助学生高效地学习。通过识记,分析《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即”“既”“走”“趋”“行”“嗜”“慕”“乐”八个词,学生能理清文章脉络,了解一个经历了艰苦的学习过程、对学习执着热爱的宋濂。

【关键词】词义理解八个词了解文意



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疏通文意是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基础也是重点,抓住文章中的几个能串起文意理解的词,让学生识记词汇大意的同时,进一步理解文意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所以在文章中选取关键的文言词汇,成为老师备课的重点和抓手,也是教学的切入点。《送东阳马生序》的教学,我选取了“即”“既”“走”“趋”“行”“嗜”“慕”“乐”八个词,并根据义类将其分为三组,不同的分组在文意的教学上有不同的内容:

一、分析“即”“既”,理清文章脉络

《送东阳马生序》按时间顺序记叙了宋濂艰苦的求学过程,理清文章脉络是第一步。文章是按时间顺序记叙的,综观全文,有两个标志性的表示时间的词“即”“既”,甲骨文分别写作5fa4c1e5e8f51_html_e2100dc00f3cce34.png5fa4c1e5e8f51_html_c94956daa4faf93f.png ,本义分别是“人就食,接近,就”和“饮食完毕,尽,已经”,这两个词所在的句子分别为“余幼时即嗜学”,“既加冠”,仔细体会这两句话,学生可以感受到“即”“既”是与时间有关的两个词,也可以把宋濂求学的三个阶段进行很好地划分,很清晰地显示出了文章的层次,达到理清文章脉络的教学目的。

二、分析“走”“趋”“行”,探索求学的艰辛路

在知道了宋濂求学的三个阶段的基础上,分别找出三个阶段的对应的词,便可带动学生由浅入深把握文意。第一阶段“走送之”的“走”,第二阶段“尝趋百里外”的“趋”,第三阶段“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的“行”,是三个属于同一义类的词,但在古代汉语里的表意有细微的区别。“走”的意思是“快跑”,甲骨文写作5fa4c1e5e8f51_html_d8be9d3c1b7912c4.png ,一个在跑步的人,宋濂跑着还书,我们能体会到这是一个“嗜学”的宋濂,一个讲诚信的宋濂;“趋”的意思是“抢收成熟的小麦”,也有小步快跑的意思,宋濂小步快跑是为了“执经叩问”,侧面表现宋濂对学问道理的渴慕;第三阶段的“行”是“步”的意思,速度最慢,原因是宋濂“负箧曳屣”“大雪深数尺”,所以只能在路上慢慢行走,可以看书宋濂求学的艰苦。“走”“趋”“行”速度由快到慢,也可以反映一个正在成熟的宋濂,人生的路越走越稳健,在受到学问道理熏陶后,有着更沉着的个性。

三、分析“嗜”“慕”“乐”,感受热爱的三阶段

对应三个学习阶段的学习态度,也可用三个词来概括:“嗜”“慕”“乐”。“嗜”的意思是“保持一生的口味,喜欢,喜好”,宋濂在很小的时候就“嗜学”,所以才会有后文“假借于藏书之家”“余因得遍观群书”的描写,说明宋濂从小就爱学习,所以会经常找别人借书阅读;“加冠”之后,“益慕圣贤之道”,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后,对圣贤的美好学说更加向往和仰慕所以进一步执经叩问,最终学有所获;在外从师时,宋濂冒着风雪行走在深数尺的雪中,“足肤皲裂不自知”,周遭的同学“烨然若神人”,而宋濂“缊袍敝衣处其间”却毫无羡慕的神色,此时的宋濂已然沉迷于学海之中,已将学习作为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所以,条件艰苦不觉其苦。“嗜”“慕”“乐”也是一个递进的过程,由纯粹的喜欢,到进一步的仰慕,到乐在其中,可以看到宋濂对学习的热爱之情愈发强烈,由爱好成为了一种人生的追求。

以上八个词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八个词,他们可分为三个义类,同一义类间的含义又有细微的差别,不易分辨,而正是结合文章内容仔细理解,才能有效识记这些细微差别,从而更清楚地识记这些词汇大意;反过来,这些细微的差别也促使读者对文章的大意有了深入的了解,宋濂的形象也塑造得更加丰满,他的品质也更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