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三物理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6
/ 2

提升高三物理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唐立

四川省青川中学校 四川 广元 628000

摘要:在高考的压力下,高三阶段的学习对学生而言既是紧张的又是重要的。而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不断研究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情绪变化,以此寻找到行之有效的方式作用到实际教学中,这样既能够优化课堂教学,还能够进一步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因此,本文笔者以高三物理为切入点,从五个方面对教学的有效性展开探究。

关键词:高三物理;兴趣;思维;应用意识

物理是高三阶段的重要课程,并且在高考中占据很大的比重。在紧张的高三阶段,教师与学生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并且教师的教学思想还是以“注入式”为主,将知识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这样既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还直接影响他们高考的成绩。鉴于此,教师在高三物理教学过程中,首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找到可行性的教学方法作用到课堂中,这样既能够帮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学习乐趣,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此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还能够完善学生的认知,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构建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行为产生的驱动力,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备的内部心理品质。由于物理知识呈现出抽象性的特点,并且对学生而言,容易产生思维障碍。鉴于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构建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兴趣。此外,在趣味化的学习环境下,学生便会自然而然地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

例如:在“传感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知道什么是传感器,并知道其工作原理,笔者首先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传感器,如:自动门、自动水龙头,这些现象都是学生所熟悉的,但其中的原理却不是学生所了解的,进而引发了他们的好奇心。随后,笔者出示一个思维导图,如:“当光线弱时,眼睛看到、经过大脑反应、人本能地用手将灯调亮”,这一过程类比“光敏元件——控制电路——电子开关”的过程,以此揭示传感器的概念。最后,在学生对传感器的概念具有初步掌握后,笔者引导学生学习“传感器各部分的作用”,以此推动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展开。可见,通过情境的构建,吸引了学生的关注度,唤醒了学生对新知识探究的好奇心,以此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重视实验过程,完善认知结构

实验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学生认知结构的重要途径。在高三阶段,实验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实验活动的展开,不仅能够使学生的多种感知觉同时参与,使他们对新知识产生新理解、新认知,还能够给学生一定的体验,并潜移默化地使他们建立科学的思维。此外,实验活动的展开还能够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实验现象,以便于理解新知识。

以“交变电流”为例,为了使学生知道正弦交流电是矩形线框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产生的,笔者首先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出示手摇发电机模型,并连接演示电流表。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到“当线圈在磁场中转动时,电流表的指针会随着线圈的转动而转动”这一现象。由此,笔者引出“交流电”这一概念。随后,为了探究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笔者再次投影展示“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强中匀速转动的四个过程”这一模拟实验,这样不仅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从具体上升到了抽象,还降低了他们理解抽象概念的难度,以此使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设置课堂问题,促进思维发展

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载体。如果教师还以一言堂的模式展开教学活动,只会使学生产生惰性心理,还会直接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鉴于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以教学重点为主,为学生设置课堂问题,这样既能够使学生以问题为导向,不断促进其思维的发展,还能够以问题为核心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

以“楞次定律”为例,为了使学生掌握楞次定律的主要内容,并能够使他们熟练运用楞次定律来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笔者首先引领学生回顾电磁感应实验,并伴随着问题的提出,即:不同的实验下所得到的感应电流方向是不同的?此时,笔者再次将电磁感应实验演示了一遍,让学生观察检流计的指针偏转方向有没有变化。实验结束后,紧接着,笔者再次追问:“感应电流的方向有哪些因素所决定?遵循什么规律?”以这些问题为核心,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同时,也引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在此基础上,笔者展示模拟实验让学生观察,进而解决了以上问题。可见,问题的出现不仅唤醒了学生的思维意识,还进一步推动了实验活动的开展,此外,问题也是学生确定重点学习内容的载体,以此体现了学生的能动作用,并进一步促进了他们的发展。

四、引入生活实例,塑造应用意识

物理知识大多数来自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可见,物理学科具有一定的应用性特点。鉴于此,教师不能再以教材当成课堂教学素材的唯一来源,而应丰富教学素材,并将生活实例引入课堂中,为课堂注入新活力,这样既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物理知识的密切联系,还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并潜移默化地塑造其应用意识,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以“自感现象”为例,为了使学生了解自感现象以及自感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帮助他们了解自感现象在日常生活和生产技术中的应用情况,笔者首先介绍科学与生活的关系,并将“日光灯的照明”这一生活实例引入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以日光灯为研究对象,初步对自感现象有了清晰的认知。当了解自感现象的反应原理后,学生便能够将其作为理论基础,结合日光灯对自感现象在其中的应用有了更加深刻的影响,以此使其应用意识得以不断增强。可见,通过生活实例的引入,不仅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物理之间的关系,还切实强化了他们的应用意识。

五、完善评价机制,树立学习自信

评价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一种良好的评价不仅能够给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尤其对于高三的学生而言,由于部分学生在这一时期情绪波动大,对学习效果的重视程度高,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受挫能力差。鉴于此,在高三阶段,教师不仅仅需要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做出及时引导,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情绪也是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笔者以无声以及有声的评价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维持学习的良好情绪,还能够使学生获得自我效能感,以此促进学习行为的产生。如:在解决物理问题时,笔者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深入思考,在此过程中,有的小组遇到知识上的困难,这时,笔者便及时干预,作出合理的引导。最后由小组代表将小组内讨论的结果与其他小组分享,这时,笔者首先对其优点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于不足之处,给予合理的纠正。此外,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让他们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合理的评价,以此反思自我,并完善自我。

综上所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教师所关注的问题,尤其在高三阶段,由于这一时期是完善学生认知的时期,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上升期。因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而言,应优化课堂教学,更新教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完善教学质量,使教师的“教”真正与学生的“学”实现有机统一。实践证明,通过教学情境的构建、课堂问题的设置以及实验活动的展开,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还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以此使课堂呈现出了高效性。

参考文献:

[1]王国敏.在高三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几个做法[J].才智,2017(10).

[2]孟拥军.高效生成的高三物理复习教学策略[J].物理教学,2015(8).

[3]胡建明.浅谈如何提高高三物理实验复习的有效性[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