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户外区域体育活动中幼儿“社会人”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6
/ 3

幼儿园户外区域体育活动中幼儿“社会人”的培养

杨显文



南京理工大学幼儿园 杨显文

摘要:幼儿园教育既要增强幼儿的体质,也要重视幼儿的身心保健。户外区域体育活动对于发展幼儿的社会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我们通过合理规划、巧妙设置户外区域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推进户外区域体育活动的逐步开展,在整个户外区域体育活动过程中,让幼儿了解社会规则、学习社会规范、履行社会角色,在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上都得到全面发展,有助于他们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

关键词:户外区域体育活动 社会人 社会规则

体育活动是幼儿的本能,是他们探索客观环境的最有效手段,是直接受他们的生、心理发育的规律所支配。他们不仅需要通过活动来感知世界,而且通过运动来积累经验,从而为他们的心理发展打下基础。《纲要》指出:“为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既要通过体育锻炼增强幼儿的体质,也要重视幼儿的身心保健教育。”户外区域体育活动,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幼儿体育活动的需求,有效的组织和开展幼儿园户外区域活动,不仅要锻炼幼儿成为合格的“自然人”,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建立独立、自信、进取的能力和品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幼儿社会性的健康、和谐发展才能够使其成长为一个能够被社会接纳的社会人。

一、户外区域体育活动与社会人的基本概念

1.户外区域体育活动。户外区域体育活动是一种把幼儿园运动场地按区域进行划分,并以区域的形式开展的体育活动。它以分散活动为主,让幼儿在户外通过自主管理、自由发挥、探索创新的方式进行活动,使他们的运动及各方面能力在与环境、材料、同伴的互动中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2.社会人。社会人是指具有原始的、未开化的动物天性的生物人,经过长期的社会学习过程而被社会化的人。在社会学中,社会人指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的完整意义上的人,与“自然人”相对。通过社会化,自然人在参与社会生活、学习社会规范、履行社会角色的过程中,逐渐认识自我,并获得社会的认可,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

二、区域体育活动中的幼儿“社会人”教育实践

近两年来,我园尝试结合《指南》中的社会学习指导要点,将幼儿社会性发展设置到自主的户外区域体育活动的大背景中进行,在开展户外区域体育活动时纳入社会规则、社会秩序、社会礼仪等方面的内容,有效地促进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以及幼儿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意识的积极形成,提高幼儿的交往技能,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在幼儿体格锻炼的同时促进孩子的社会性发展。

1.创设交通活动场景,培养社会规则遵守意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要关注幼儿的社会发展能力:“帮助幼儿主动参与各项活动、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户外区域体育活动不同于日常的集体游戏,可以最大限度地将活动的规则和目标物化在活动材料中,故而,我们将幼儿容易理解的社会交通场景作为切入点,通过在游戏中设置简单、易理解的交通标识和规则,让幼儿在活动中逐步了解交通规则,遵循交通秩序,参与交通活动,形成合格的社会交通参与习惯和意识。

(1)交通标识的纳入

我们在户外区域体育的环境的创设中,设置不同的标记、符号给幼儿以引领与提示。如在行车区画上“车道”、“人行横道线”、“停车场”等标识,让幼儿可在游戏中“各行其道”,自然而然地在交通标识的指示下进行游戏。自觉遵守了游戏规则,又无须教师过多的语言提示。

(2)交通规则的设置

幼儿的规则意识并不是成人强加给幼儿的,也不是限定某一点不变的,而是幼儿将规则潜移默化的作为自己行动标准。怎么才能达到这一点呢? 我们在纳入交通标识的基础上,增设了“红绿灯”、“直行”、“禁止通行”等交通规则标识,这样一来,幼儿无论去哪个区活动,都不需要教师反复讲规则,在无形中提升了他们的自制力和遵守规则的能力。

(3)交通秩序的培养

在户外区域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还引入了“先下后上”、“靠右行驶”等交通秩序标识,让幼儿在自主活动的同时发展自己的有序的社会行为。例如:在“小车快跑”游戏中,通过划分左右车道和车辆行驶箭头,让幼儿根据前进方向按道骑车行驶,培养幼儿基本的交通秩序遵循意识;通过设立车辆停靠站标志,让幼儿知道只有在允许停靠的地点可以停车上下乘客,其他地方是不允许的;通过设置先下后上的简易示意图,让幼儿知道要遵守的乘车秩序。同时,我们还注意对游戏活动的一些细节进行指导,例如告诉幼儿应该从左侧超车,车子经过斑马线要骑慢一点,要注意避让其他小朋友,让幼儿养成礼让斑马线的意识。

2.职业体验情境打造,产生社会秩序感

人类学家梅尔文・科恩特指出:“没有与同龄者的交往,对事物共同的体验就失去了可资比较的机会和协商合作的可能。”通过在户外区域体育活动创设物化的社会规则环境,孩子和老师们一起参与活动,形成一个小型的社会模式,进而依据体育活动区域的教育功能及体育锻炼的价值和特点,创设富有情境的游戏活动,可以使游戏进一步精细化、情景化。我们在活动中打造了各种社会角色的缩影,为幼儿提供更多、更形象的交往机会,幼儿通过扮演角色承担各种社会职责,学习各种社会规范,认知他人的观点并调整自己的行为,逐渐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和社会秩序感。

(1)行车赛道主题:让孩子扮演交通警察指挥交通,其它参与游戏的小朋友在警察的指挥下或行或停,有序通行。在活动中,扮演路人和驾驶员的小朋友能认真的听从警察的指挥,“警察”呢?更是站得笔挺,对人有礼。小朋友在扮演警察和路人、驾驶员的职业角色中,体验了到被尊重的同时,产生自我价值感,进而形成自尊自信。

(2)沙水娱乐主题:在这个游戏中,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孩子扮演迎宾接待客人;有的负责租借钓鱼杆,有的热情引导顾客到钓鱼区域,还有的在每个钓鱼区帮忙介绍和整理材料。整个游戏过程中,你看不到一个老师在指导,只见到每个小朋友都在忙碌,他们分工合作,各司其职,你还能看到他们特别开心地打着招呼“欢迎光临,很高兴为您服务!”“您好,请向这边走。”“再见,欢迎下次再来!”……孩子们在沙水娱乐主题里一个小小的钓鱼活动中,就形成了初步的规则意识、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完成了自己所能完成的最好的“社会任务”。

(3)行军探险主题:我们布置了蜘蛛网架,在顶部放置了一面红旗,设定蜘蛛侠的角色,让幼儿成为小小蜘蛛侠进行战斗,通过蜘蛛网爬到顶端,触摸到红旗完成任务。这项具有挑战性的区域游戏,在“蜘蛛侠”的英雄角色定位中,让幼儿由内而外的增强了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抗挫折的能力。

通过幼儿职业体验式的区域情境打造,我们深深地意识到: 户外区域体育活动是一种十分有利于幼儿人格和社会性主动发展的教育模式。主题区域的“职业体验”为幼儿提供了社会角色体验的机会,创设了一个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扮演各职业的幼儿瞬即也有了角色的转化,更加能结合具体情景,学习交往的基本规则和技能,通过幼儿之间的互动,避免了单一呆板的说教形式,扩大了幼儿间的接触与交往,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相互影响、共同提高,在活动的潜移默化中形成了社会秩序感。

3.培养社会礼仪,促进幼儿内化升华

(1)手环自评培养幼儿自律习惯

游戏活动评价是指导游戏的一个重要方面,评价的形式和内容要反映出是否促进了幼儿主体性的发挥,有针对性的评价,有利于深化活动内容,并为下次游戏提出更高的要求,促进幼儿的自我发展,促进社会性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活动的评价除了教师的评价外,还要多鼓励幼儿对自己的活动行为和游戏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幼儿良好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估、自我约束的能力,让自律成为幼儿一种自觉的行为,主动去做“应该做”的事。在区域活动中,我们为每个活动环节提供一种颜色的手环,让幼儿在完成相应的环节后,自己判断如果按要求完成了该项活动,就可以戴上对应颜色的手环。起初,幼儿可能会因为一些原因,没有活动就戴上了手环,随着幼儿评价时相互交流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孩子更愿意展现自己最真实的实力,“诚信”地奖励自己。常听到他们骄傲的说:“我玩了四个游戏,拿到了四种颜色的手环。”“你看我橘色手环最多,我一共做了……次蜘蛛侠,都成功了!”“我帮好朋友一起得到了绿色的手环!”通过这种评价形式,孩子们逐步形成了自我评价和自律的良好习惯,诚信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里生根发芽。

(2)参与活动内容设置,学会合作和谦让

在开展户外区域体育活动时,我们把活动内容设置的权利交给幼儿,尤其是大班幼儿,已经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还能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故而,我们和孩子们一起设置游戏材料,布置游戏场地。一开始游戏内容并不完善,幼儿在游戏中总会遇到一些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讨论,调整完善游戏的器材。随着活动的逐渐开展,幼儿不仅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能力选择不同的材料,还能考虑不同场地的特点,逐渐与自己的想法整合起来,将活动区材料从单一的练习改善为不同层次的练习,从单通道转变为多通道的游戏形式等等,活动内容日益完善。我们看到孩子们能够主动承担自己可以承担的责任,在这样的游戏转变过程中,孩子们也从一开始的“争抢”转变为了“谦让”、“有序”, 能够共同游戏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大进步。它意味着幼儿的目标意识、合作意识、沟通能力、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3)以强带弱,养成互帮互助的美好品质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之一是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会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的良好品质。”例如:我们在酷跑游戏中,改变原来的个人完成目标为大家一起完成,并将幼儿进行适当的分组,以大带小,以强带弱,共同完成活动,特别是在翻越轮胎和竹梯桥环节,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在共同完成的过程中,能力弱的孩子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帮助和关心,能力强的孩子通过帮助、付出,达到小组完成目标,也可以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喜悦,形成“心中要有他人”的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正确地与人交往,帮助同伴、乐于助人等优良品质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这也是是幼儿形成良好社会行为的基础。

三、总结

户外区域体育活动对于发展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经常参与户外区域体育活动的幼儿,合作意识、交往能力、对集体和社会的关心程度都会得到提高,而且幼儿在户外区域体育活动中所获得的合作与交往能力能迁移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由此可见,户外区域体育活动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在幼儿园开展区域体育活动,对丰富幼儿体育活动的内容、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加强社交能力都具有重大意义,并且为更好地开展幼儿体育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工作提供依据,具有深入探索研究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 主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吴文菊.幼儿社会性发展教育模式的研究[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11,11:53-55.

[3]李婥娟.幼儿园户外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6 (3): 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