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下《创新与实践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7
/ 2

双一流建设下《创新与实践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策略研究

刘莉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河北省廊坊市 065000

摘要:“双一流”建设统筹为一流学科与一流大学的建设,旨在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创新与实践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教学,在《创新与实践教育》中引入课程思政教学,是高校“三全育人”的重要途径,有助于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全面发展。本文探讨在“双一流”建设下《创新与实践教育》中融入课程思政教学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创新与实践;课程思政;教学策略


在《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中通知,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制定“双一流”实施办法,主要在于稳中求进、改革发展、集成创新,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全面发展。各所高校为响应“双一流”建设,促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创设《创新与实践教育》课程,从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方面推动建设学生的实践能力,将思政教学融入《创新与实践教育》中,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思政教学在教育改革方向的指引下,以立德树人为指导方向,将“三全育人”贯穿始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双一流”建设下《创新与实践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也同样需要开展新的方向,使高等教育的教育能力得到快速发展,为社会培育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在此之下,“双一流”建设重在建设研究型高校和高水平高校两方面,培养创新型人才。在《创新与实践教育》当中,其目的就在于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在孙洪义博士的《创新创业基础》中,提出了“三创、三新、三动、三力”的创新创业理论核心内容,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概念和系统流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创造性。这类创新创业基础课在创新与实践教育中符合“双一流”建设的目标,从创新和实践两方向阐述了学生如何探索和执行。《创新与实践教育》符合现代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把学科建设作为建设一流大学的重点项目,能够提高综合学科的实力。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高校《创新与实践教育》以完善的教育机制为社会培育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人才,以较强的素质带动各行业发展,提升我国的综合实力。


二、在《创新与实践教育》中融入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立德树人的观念必须贯彻在每一门学科当中,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创新与实践教育》使培养学生具有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但是只关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会使高校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念缺失,自我意识较强,导致学生出现职业道德观缺失、社会责任感不强等问题。在《创新与实践教育》中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已呈现必然趋势。在《创新与实践教育》中,挖掘课程中的思政要素,将“实践教学”与“思政教学”有机结合,既可以激发学生对于创新实践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在学习之中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同时,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体教育的优势,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引导方向,全面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创新与实践教育》中融合课程思政教学,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为主要目标,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又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三、双一流建设下《创新与实践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策略

以“双一流”建设目标为主要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并在”三全育人“的指导观念下,在《创新与实践教育》中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培养具有正确道德观念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国家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在此需求之下,在《创新与实践教育》课程思政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指导方式就尤为重要,生硬的教学内容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当中,需要在注重创新实践培养的同时,挖掘思政要素,将思政教学无痕地融入创新实践教学当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3.1教学内容的选择

3.1.1以学生为中心

在《创新与实践教育》中如果只是生硬地加入思政内容,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枯燥乏味,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影响到创新创业的教学效果,也无法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由此,思政教学中就需要加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以学生的中心了解学生在思政方面想要学习到什么,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并再次基础之上,融入创新创业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创新实践的学习当中深入思想道德观念的思考,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道德素养。

3.1.2融入实际案例

在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同时,可以融入生活中创新创业的案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创造、创新、创业的理论内容时,可以引入移动支付、共享单车之类的创新创业实例,引起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兴趣,并且在实例中挖掘思政要素。例如移动支付将互联网、终端设备、金融机构联合在一起,推动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使学生树立民族自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创新能力。


3.2教学模式与方法

在传统的思政教学当中,多数是以理论知识灌输的方式,使学生被动接受抽象且枯燥的知识,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对学生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和提升德育水平时,需要以学生为主,使学生主动去学习和实践,引导学生交流与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创新与实践教育》中可以以互动教学的方式,让学生组成小组,从问题、想法到产品,以项目为基础进行团队式的交流与思考,自主对创造、创新、创业进行探索,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并且帮助学生了解自己,选择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不仅如此,在课程中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介绍自己的创新创业项目,让教师指导学生在进行创新创业的同时,也要以“服务人民”为思考方向,正确引导学生建立职业道德情感和道德规范,以正确的态度面对自己的创新创业项目,在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同时,让学生能够脚踏实地地学习,并在不断地学习当中树立健康的道德观念,培养德智体美全美发展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结语: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在“双一流”的建设目标下,《创新与实践教育》需要紧随社会发展的步伐,并且在“三全育人”的教育观念下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建立健康的职业道德观念,为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林业铖.高校“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J].安阳工学院学报,2020.

[2]高英.创新实践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教学路径探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J].2019.





创新与实践教育-河北省教育厅社会实践一流课程教研项目(KC202000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