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军事课的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7
/ 2

高校军事课的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敖 锋 孙文雅

国防科技大学 湖南省长市沙 410000


摘要:高校军事课经过多次大纲修订,在课程目标和功能定位上进一步明晰,其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等要素为该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在该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能够为有效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提供坚实保证。

关键词:高校军事课 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


“课程思政”是高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效切入,也是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高校军事课则是普通高校大学生常态化国防教育的主渠道,是高校国防教育功能实现的主要依托。因此,二者在相互结合、相辅相成方面既有现实需求,又具备有利条件。

一、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与现状

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纲要》提出,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一核心点,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切实提升立德树人的成效。

1.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有力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党的十九大、全国教育大会等重要会议上,就立德树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和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等。立德树人教育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与方式来进行,教育方式具有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区别。以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把力气花在了正面的、显性的教育上,而对于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则缺乏足够的重视。其实,课程思政隐性教育具有榜样示范性、交流平等性、知识专业性和方式灵活性的特点,可以弥补思政课程显性教育的一些局限。自觉、有目的地采用课程思政隐性教育,可以有效拓宽育人工作的途径与方式,切实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立德树人效果。

2.课程思政建设已经在国内高校全面展开并取得显著成效

在习总书记的倡导下,全国高校都在积极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工作。各学校纷纷组织专门机构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工作,出台全面高质量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见,提出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在教学科研奖励等方面对课程思政进行政策鼓励,设计规划课程思政建设的工作机制,将课程思政建设纳入教师业绩和办学评估考核指标,从管理制度上加大力度。各省也积极召开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推动会、调研会、座谈会,通过一系列举措提高广大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的认识,激发课程思政建设的内生动力,评选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设置课程思政建设专项课题,为课程思政建设的推进提供了动力。

3.课程思政建设的开展仍需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从课程思政建设管理来看,高校的管理部门普遍倾向于让本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或者思政课建设相关部门来负责课程思政的建设管理工作。由他们与其它专业院系进行协调,在各专业院系的专业课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建设任务。尽管马克思主义学院和负责思政课建设的相关部门和院系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深厚的积累和丰富的经验,但是他们对于专业院系的专业课程却并不一定熟悉。如何将这些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其实更应该发挥专业课教师以及专业院系学科建设领导者的积极能动性。从课程思政的建设主体来看,各专业课程的教学团队对于本专业课程的知识传授和实验组织驾轻就熟,但是他们普遍在日常学习和教学工作中对于时事政治和形势政策缺乏深入的了解,因此对于如何将专业课程的知识架构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还缺乏深入思考。此外。目前高校尽管设置了一些能够激励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政策,但是在各种考核评价机制方面,专业课教师对于课程思政建设依旧还缺乏足够的积极性。

二、高校军事课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优势

高校军事课建设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基本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体系。该课程的内容体系、教学目标等教学要素对于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具有独特的优势。

  1.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不断推进发展

从2002年起,普通高校将军事理论课程纳入公共必修课程。2006 年,教育部联合原总参谋部、原总政治部联合修订《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进一步明确军事理论课的课程目标和功能定位。2019 年,教育部联合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新修订《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结合教学实践对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的课程目标和功能定位进行了调整,以此牵引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的课程建设和改革。

  1.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思政属性明显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是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国防知识普及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从本质上来说,高校军事理论课程应该属于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的一个环节。在教学目标上,高校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国防意识,了解当今世界国际战略格局和军事力量态势,这属于形势政策教育的范围,也使军事理论课程在教学目标上与思政类课程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在教学内容上,根据最新的教学大纲,高校军事理论课程需要讲授中国国防相关基本概念与知识,以及当前的国家安全形势和战争样式等内容,这与党史军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课程具有一定的交叉。

  1.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思政作用突出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包含文化课和实操课。这两部分内容使大学生既掌握了当前有关国防和军队建设以及战争战略相关的知识,又对基本的战术动作有了粗浅的了解,培养了他们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作风。由于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涉及国家安全战略等时效性较强的专题,因此对于大学生的形势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使大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了解当前国家正面临的安全威胁,使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不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不断砥砺大学生的强国之志和强军热情。通过课程的学习,大学生能够深刻领悟到强国必须强军,国家的强大必须有军事实力作为后盾。课程中的相关知识能引导大学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密相连,为其立志做时代的奋斗者打好灵魂基础,确实实现通过课程教学为强军重任培养优秀人才的目标。

三、高校军事课的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高校军事课的课程思政建设要遵循工具价值与思政价值同向、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行、全面推进与因校制宜兼顾、全面发展与德才兼备统一的原则。

1.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要以习近平强军思想为遵循,全面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和总体国家安全观,围绕立德树人和强军目标开展教学研究。教育引导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高校军事理论课程的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着力构建课堂内外相互补充、主辅渠道相互促进、理论实践相互印证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把爱国主义教育不断引向深入,引导学生做到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推动爱国之情转化为实际行动。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

2. 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在新时代开展高校军事理论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也必须与时俱进,充分运用好新科技新手段,通过短视频、互动参与、答题竞赛等互动性强、参与度强、获得感强的新方式新方法,使课程教学成为开展红色教育的重要阵地。完善课程思政建设相关的体验式浸入式教育平台,把课程教学与历史传承紧密结合,全方位、多渠道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深入开展“我爱祖国”“永远跟党走”等主题讨论活动,积极组织革命圣地现地教学活动,积极探索建立学生军事营地育人长效机制。

3. 开展爱国强军实践

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爱国强军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践行能力。比如组织大学生到社会基层根据自身的特长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从自己真懂真信,到帮助别人将爱国主义入脑入心,既积累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经验,又提升自身组织协调能力。带领学生走近爱国英雄,开展慰问活动,亲身感受爱国故事,丰富人生阅历,强化责任担当。此外,校园文化建设也可以成为爱国强军实践的平台。可以组织大学生把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当中,营造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增强当代大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意识。

四、结语

高校军事课是强化大学生国防意识、国家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途径。该课程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我国面临的复杂国际安全形势,时刻保持警惕,随时听从召唤。该课程在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上具有良好的基础,可以成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抓手,为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韩宪洲. 深刻认识“课程思政”的时代价值.《人民日报》,2019.08.18。

[2] 魏波,时慧. 浅析“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军事理论课的育人作用.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年10期。

[3] 杨福军.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9。

[4] 于向东.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 《光明日报》,2019.03.27。

[5] 朱同. 探析"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军事理论课的育人作用. 《人文之友》,2020。

作者简介:敖锋-男-1980-汉-四川泸州-副教授-国防科技大学-文化安全-410000

孙文雅-女-1997-汉-黑龙江哈尔滨-研究生-国防科技大学-文化安全-4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