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音乐形态学在中国民歌鉴赏教学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9
/ 2

基于音乐形态学在中国民歌鉴赏教学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薛芝菁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 214400

摘要:中国民歌是各族人民长期生产生活中口头创编、口头流传的短小歌唱艺术,简明朴实、生动活泼,集中体现一个地区或一个族群的审美理想、艺术追求;民歌的传唱更可以凝聚族群社会、传承优秀文化、拓展音乐视野、弘扬民族精神。作为高中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民歌鉴赏是高中音乐学科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民歌欣赏;形态学;高中音乐鉴赏课

引言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音乐作为一种能够表达内心思想情感的艺术形式,对于学生的审美情操及道德意识都要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也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因此,在高中音乐鉴赏课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教学优势,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进行积极的创新,将传统文化的因素进行有效的融入,使学生在提高自身审美意识的同时,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达到对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的教学目标。

一、音乐形态学内涵

民歌形态学的研究除强调音乐动态结构之外,还需将富有口头文学审美特质的“唱词”纳入到形态考察中来,其目的是通过对词乐形态关系的考察获得对民歌形态的完整性认知。换句话说,对唱词内容、语言音韵、节奏语调等的考察,都要结合音乐形态给予阐述。民歌形态学的理论为我们在教学内容上提出音乐形态、唱词形态、词乐形态关系三个板块的统合性认知奠定了基础。因此,在高中民歌鉴赏教学中,深入分析形态学要点,更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

二、将传统文化融入高中音乐鉴赏课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丰富音乐教育的内涵。高中音乐鉴赏课程内容丰富,鉴赏的音乐也是涵盖了古代到近代优秀的经典曲目,对学生的精神文化给予了有效的建设。通过将传统文化融入到高中音乐鉴赏课,可以增强音乐鉴赏课历史与人文相融合的教学功能,同时也有助于增强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力度,进一步创新性的拓宽了音乐教育的内涵。2.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综合、全方位的教育。音乐是一种能够传达思想情感的艺术形式,高中学生在进行音乐鉴赏的过程中,能得到心灵的净化和高尚人格的塑造,对于高中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通过将传统文化融入到高中音乐鉴赏课中能使学生在对传统音乐作品进行欣赏时,得到传统文化精髓与传统核心价值理念的陶冶和熏陶,从而使学生受到艺术、思想、道德、人格等全方位的教育,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3.有助于对学生进行艺术与精神相融合的教育。音乐作为一种听觉艺术,能对人的思维、情绪起到放松、舒缓的效果,有助于精神层面的建设和丰富。而通过传统文化与高中音乐的融合,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各个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从而向学生传达积极的生活态度和高尚的道德意识,使学生得到艺术与精神的融合教育,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更为深远的影响。

三、高中阶段民歌鉴赏的形态学要点

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音乐鉴赏》中,民歌鉴赏隶属第二单元。单从单元标题“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来看,已说明了其中的形态学要点:腔调情韵是对民歌词乐关系的总概括,“多彩”则是对民歌地域风格、色彩区划的说明。具体教学过程中,对词乐关系与色彩区划的理解又可分为整体认知与个案探究两个部分。整个教学板块分为四个章节,其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出两个特点:一是作品案例以民歌的地域性划分和民族性划分混合为依据,第2、4、5节为西北、中原、南方汉族民歌作品,第3节为北方少数民族民歌作品;二是有关民歌的知识,涉及民歌的概念、类型划分、形态要素、风格特质。落实到“多彩”二字上,可看出民歌的区域色彩、族群色彩。从形态学上把握民歌的区域色彩与族群色彩,可分六个内容要点,分别是音乐形态基因、唱词形态基因、人文形态基因、词乐基因关系、民歌与文化的关系、演唱形态风格。

四、民族音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一)引导学生欣赏民族音乐

音乐欣赏是高中音乐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将民族音乐加入欣赏课程,让学生通过欣赏民族音乐,学习民族音乐的专业知识,了解民族音乐的文化背景。尤其在当代社会,外来多元文化的剧烈冲击,让我国民族音乐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很多年轻人连聆听民族音乐的兴趣都没有。这就造成民族音乐面临严峻的发展挑战。音乐教师必须加强民族音乐的赏析课程,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体会民族音乐的美感。比如,在学习“独特的民族风”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让学生欣赏《辽阔的草原》和《嘎达梅林》这两首乐曲,思考这两首蒙古族民歌的特点,如速度、节奏、旋律等方面的差异性。学生通过对比后发现,《辽阔的草原》旋律悠长,绵延起伏,节奏自由,句幅宽大,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伴奏主要以马头琴为主;而《嘎达梅林》结构规整,节奏整齐,句幅短窄,字多腔少,具有叙述性的特点。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入长调和短调的概念,帮助学生从专业的角度理解两首歌曲的不同之处。

(二)在高中音乐鉴赏的内容中进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合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涵盖了艺术、文化等方方面面。因此,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的多方面元素,如音乐、戏曲、舞蹈等。首先,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音乐作品,作为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内容,以此提高学生对传统音乐的理解能力,完成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其次,将民族器乐的乐曲作为学生鉴赏的内容,使学生感受到民族艺术魅力。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中,有很多传统的民族乐器,并且也流传下了耳熟能详的代表作,如,琵琶名曲《十面埋伏》、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古筝名曲《高山流水》等。教师通过将这些乐曲引入到高中音乐鉴赏课中,能有效的加深学生对传统乐器的了解、加深对传统音乐的热爱。另外,民族歌舞、传统戏剧等,都是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教学内容,通过这种多样化传统文化的融入,不仅提高了音乐鉴赏课程的吸引力,更加深了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了解和喜爱。

(三)指导学生学习民歌演唱

歌唱是音乐艺术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因此,高中音乐教师还要做好在课堂上教导学生演唱民歌的准备。我国的民歌大多由劳苦百姓口头创作,没有曲谱,全凭人们口口相传,逐渐流传至今。当今的民歌大多数已经根据个人的喜好、地区的差异或民族的文化而进行了加工和整改,但总体来说还是具备即兴性和生活性,主要体现人们对真善美的赞扬和追求。比如,在学习“高亢的西北腔”这节课时,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劳动号子、山歌以及小调这三种民歌的典型体裁;其次,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学习《上去高山望平川》这首特色鲜明的西北民歌,了解西北地区的民歌风格通常都以豪放、高亢为主要的表达情绪,在演唱的过程中,也要多用假声和真假声结合的方式来凸显西北民歌的独特腔调。

结束语

总之,现阶段,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是每个炎黄子孙的历史使命,教师通过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高中音乐鉴赏课的融合,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提升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

参考文献

[1]胡晓勤.民歌的艺术特征与演唱风格探究[J].北方音乐,2019,39(13):249-250.

[2]孟贝璘.论中国民歌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艺术价值[J].戏剧之家,2019(21):88.

[3]李志坤,郑月圆.浅谈近代中国民歌的发展及现状[J].戏剧之家,2019(14):68.

[4]周常林.品味中国经典民歌[J].工友,2019(03):55.

[5]李庆文.中国传统民歌科学性之我见[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02):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