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库巴曲缬沙坦在初诊HF-rEF患者中对房颤影响的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2
/ 3

沙库巴曲缬沙坦在初诊 HF-rEF患者中对房颤影响的观察

许迎春 缪春波 徐莎 常方圆 张云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探究沙库巴曲缬沙坦在初诊HF-rEF患者中对房颤影响。方法:入选80例初诊HF-rEF患者,采用随机方式导入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对照组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治疗,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血压水平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房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在初诊HF-rEF患者中能够有效预防房颤的发生,值得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沙库巴曲缬沙坦;初诊HF-rEF;房颤;影响

心力衰竭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所引起的心脏功能和心脏结构的异常改变,导致心室舒张充盈或收缩射血功能发生障碍,进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其主要以液体潴留、活动耐量下降作为临床表现。目前临床根据LVEF值分为三种类型,即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射血分数下降性心衰。心衰并非单一疾病,也是各类心脏病的终末阶段[1],具有极高发病率、死亡率,不仅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同时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心衰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以房颤为主,其发生机制与心肌纤维化增加、心腔充盈压提高、调控心房肌细胞内钙化离子通道的失调、自主神经内分泌功能障碍等具有密切关联性。房颤作为常见的心律失常,在临床具有极高致残和致死风险。房颤引起心衰的机制主要是通过降低人体左心室输出量,最终引起心衰。房颤患者通常丧失房室同步性,导致心房原有的收缩功能丧失,进而降低左心室舒张期充盈量,减少每搏输血量,从而对血流动力学造成影响,导致心功能降低[2]。本文目的在于探究沙库巴曲缬沙坦在初诊HF-rEF患者中对房颤影响,具体内容见下文。

1.资料/方法

1.1基线资料

将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初诊HF-rEF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纳入标准:(1)均首次诊断为心力衰竭;(2)未合并房颤;(3)既往无房性心律失常和房颤病史患者;(4)患者和家属均签署书面同意书,且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1)排除严重肺病史、严重心源性休克者;(2)排除血清钾在5.2mmol/L以上者;(3)排除近三个月发生过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颈动脉、心脏或其他大血管手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4)排除伴有恶性和血液系统疾病者;(5)排除过敏体质患者;(6)排除临床资料不全者。

观察组年龄18岁~63岁之间,年龄平均值(40.51±1.32)岁,其中男28例、女12例。对照组年龄19岁~63岁之间,年龄平均值(41.22±1.32)岁,其中男29例、女11例。两组资料比较,结果显示无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马来酸依那普利治疗:

马来酸依那普利初始剂量为2.5-5mg,每日一次,后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逐渐增加剂量。

观察组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

初始剂量为25-50mg,每日一次,根据患者耐受情况,每2-4周滴定一次,但最大剂量应在每日200mg以内。

两组均治疗12个月为一疗程。

1.3观察指标

比较2组心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血压水平改善情况、房颤发生率。

心功能指标采用型号为飞利浦IE33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测定;采用杉金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所提供的NT-proBNP试剂盒进行检测NT-proBNP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2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和精确概率法,以%表示;检验水准为α=0.05。


  1. 结果

2.1对比2组心功能指标

观察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小于对照组,(P<0.05)。如表1:

表1:心功能指标的对比

组别

左心室射血分数(%)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mm)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37.25±1.02

46.82±1.85

60.25±1.45

52.02±1.12

对照组

37.26±1.52

41.02±1.52

60.52±1.45

58.85±1.56

T值

0.035

15.320

0.833

22.493

P值

0.973

0.000

0.408

0.000

2.2分析肾功能指标

观察组治疗后NT-proBNP低于对照组、肌酐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2:

表2:分析肾功能指标

组别

NT-proBNP(ug/L)

肌酐(umol/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n=40)

6652.25±20.56

1425.25±18.25

152.25±1.02

124.25±1.52

对照组(n=40)

6653.26±20.52

2618.52±18.56

152.26±1.23

115.02±1.56

T值

0.220

289.936

0.040

26.802

P值

0.827

0.000

0.969

0.000

2.3对比血压指标

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3所示:

表3:对比血压改善情况(mmHg)

组别

例数(n)

收缩压

舒张压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40

135.25±1.02

115.02±1.02

89.22±1.02

72.02±1.52

对照组

40

135.26±1.52

128.02±1.52

89.23±1.52

80.25±1.95

T值

-

0.035

44.916

0.035

21.053

P值

-

0.973

0.000

0.973

0.000

2.4比较两组房颤发生率

观察组中,发生1例房颤,所占比为2.50%(1/40);对照组中,发生10例房颤,所占比为25.00%(10/40)。观察组房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1. 讨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作为首个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其能够对脑啡肽酶和ATI受体同时产生抑制,是沙库巴曲和缬沙坦两种成分以1:1摩尔比例所合成的盐复合物,其中沙库巴曲作为一种前体药物,在进入人体后能够代谢成活性NEP抑制剂,而缬沙坦作为AT-1阻断剂,其能够使人体钠肽系统有效增强,且能够对RAAS激活所致的不利作用进行抑制。

研究认为,房颤的发生和心衰具有密切关联,心衰和房颤存在共同的危险因素以及复杂的内在关系,上述两种疾病能够同时存在,相互促进、互为因果。根据数据显示,心衰患者发生房颤的风险相比无心衰患者明显升高,且根据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心衰患房颤的概率约为10%-50%,而房颤也是心衰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临床试验表明,沙库巴曲缬沙坦和马来酸依那普利均能够使房颤发生率得以降低,但沙库巴曲缬沙坦更能降低患者死亡风险,使其射血功能得到改善,同时能够使心房重构和心室重构得以逆转[3]。由此证实,沙库巴曲缬沙坦相比马来酸依那普利更能降低患者死亡风险,同时有效降低房颤的发生,为心衰患者带来福音。

综上所述,沙库巴曲缬沙坦在初诊HF-rEF患者中能够有效预防房颤的发生,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


【参考文献】:

[1]邵夏炎,刘洪智,杨贝贝, 等.沙库巴曲缬沙坦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用药策略[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20,36(3):248-252. 

[2]邵夏炎,杨贝贝,刘洪智, 等.沙库巴曲缬沙坦在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中的真实世界使用情况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0,24(2):22-25,28. 

[3]陈莉,逯伟达,吴媛媛, 等.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Ⅳ级患者生化指标和左心室结构的干预作用[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9,38(5):525-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