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有效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6
/ 2

初中数学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有效应用研究

林丽娟

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河城第二中学

摘 要:近年来,在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下,教育的主体更加强调的是学生为主体地位,教学多注重的是学生的自主性。对这一个目标的实现,教师要构建新的一种教学方法,尽可能的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互助,使其获取更加深层的知识,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生成的新型教学模式,它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助”,让学生自主探究完成师者所布置的任务和知识,进而掌握全面有效的新知,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有效应用


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会运用到数学知识,它与现在生活的联系极为密切,这也是数学应用性的其中一种体现。然而,由于传统观念教育的影响,还有众多教师依然延续旧的教学方法去讲解数学知识内容,其枯燥无味的“一言堂”,使教学效率大大降低。且先不说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味和学习基本状况,单单就以“填鸭式”的教法,就让学生的大脑极难以消化和难以接受了。而任务驱动法注重的是以人为本的学习观,在于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自主性的学习活动和提升学习效率有很大的益处,可以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进行有效的体验、探索和深思,这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发展、探究能力的培养皆具重要作用。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本质内涵的简单阐述

任务驱动教学法,简单的说是指教师在教授相关知识的根源上,通过部署相关任务让学生去发现疑问和主动解决疑问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是多任务式的,也可是单任务式的。我们知道,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础是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自主探究,即是通过师者安排的任务进行对学生的有效指导。一方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不仅可以培养了学生的逻辑能力,而且实现了新与旧知识的融合和可行的知识储备量。

二、实施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过程所需的先提条件或基石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许多抽象的概念、量变间关系、方程、图形和数列等,对学生的逻辑思维是一个考验。所以,在实施任务教学法时需要一定的条件进行配合,才能散发应有的成效。当然,在实施任务教学法时需要一定的条件进行配合,才能散发应有的成效。

一方面是学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且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学生步入了初中阶段,应该会具备和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如果学生在遇到问题是无法解决或不知道如何去分析,这是无法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那么这是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会大大降低了其蕴涵的价值。

另一方面是设置的任务要具有可探意义。虽然初中数学知识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然而并非所有的数学知识点都可以设计为任务来实施,如数学概念、个别的公式符号等。所以,任务设置所用的数学知识应该要具有可探索的意义和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如楼房高度的计算,这是设置不同时间点“楼影长度的走动”情境让学生进行探讨的。

三、初中数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门径或措施

(一)设计任务要精细、准确和合宜,启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在进行任务驱动教学法时,会运用到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独立探究的能力,这必然要使学生在课前有足够的预习准备,这样开展的教学活动效果才可以得到保证,从而使学生获取有效的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设计任务时,要精准与合理,不仅要突显其趣味性,还要注重学生参与的激情态势,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解析数学知识,有效的降低学习难度。比如,在教学《弧长和扇形》时,可让学生先动手制作一个扇形,然后让其思考,设计任务:“扇形的四分之一的圆边和弧长有什么关系,它们等长吗?”这样的任务让学生有明确的探索方向,更易调动学生学习的自动性,同时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如,在授教《轴对称图形》时,让学生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勾画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例子,再布置任务“自主设计轴对称图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设计任务需分次的进行操纵,让学生循序渐进的获取新知

任务分层的设计,主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开展探究活动,循序渐进地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丰富思维框架,从而提升其数学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以笔者多年的教学阅历,是可以分三步次第进行的,如课前,课中,课后,详有:

一是,课前的任务驱动,是教学的关键,也是学生奠定基础,它以最好的状态进入任务探究活动中,目的是增强其学习成效。二是,课中的任务驱动,它也是教学的核心,主要能在课堂中体现数学语言沟通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这需要师者要注重教材内容结合,设置探究式和易度及任务时长的任务。三是,课后的任务驱动,它可以使学生提升应用能力和巩固旧知,即是课后的延伸。师者可在课后深入指导学生探究活动,以便学生熟悉已学的数学知识。

比如,笔者在授教《全等三角形》的相关内容时,是先让学生在学习内容知识前,设置课前任务:以家中存在三角形的实物为参照,透彻或认知教科书对“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定义或来由,进行初步的概括其本特征,这样使学生可以自主的完成所要学习的知识任务。

然后,在了解了相关知识之后,布置课堂任务,即用塑料棒学具组合任意的三角形,并测量三角形各边的长度,看看三边之间有何关系,需要注意的是此种任务为探究式,师者在知识讲解和总结时,要让学生开展合作交流,达到增强课堂活力和教学效益的目的。

最后,在充分的理解相关知识内容后,进行布置课后任务,以巴黎铁塔架为例,层层设问,“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形?所涉及的度数有何规定?……”进行分组合作,找出所欲要的论断。这样可让学生自主的投入资料的收集和调研,并在完成的过程巩固其所学的数学知识。

(三)师者要当好主体者的“辅角”,引导学生协作互助的攻破数学难题

任务驱动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它的主旨是要让学生通过自我探究、互助实践和独立思考来完成任务,进而形成新的学习体系。而在此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是要有强烈的互动和协作过程,因为这会激发不同层次能力的孩子之间,他们思维碰撞和沟通技巧的效果。期间可能出现的意见的分歧和存在的差异点,如果没有在教师的正确和科学的指引下,易影响任务完成的效果。进而衍射的不良现象,如同学之间由于能力高低的数落、不和谐的吵闹等,这样会大大打击学生执行任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所以,面对这种问题,需要师者进行辅助,劝导他们合理协作与互相帮助,在实践的环节中做好“明火灯”。进行有效的疏导的学生,并帮助他们理清思维和解题思路,从而强化任务驱动法的实施的成效。

例如,教学“勾股定理”这一内容时,首先学生已有对“最短路径”的知识经验,如“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将军饮马”等,本节课的内容是最短路径的内容强化,也是实际问题的应用。对于勾股定理的定理解剖,对学生来讲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所以师者可以用几种题型去展开任务,分析其点的点和线的关系,让学生形象的进行理解和自我消化。

1题:一只蚂蚁从长宽都是3,高为4的长方体纸箱的A点沿纸箱跑到B点,那么他爬行的最短路线长是?

2题:某隧道的截面是一个半径为3.8米的半圆形,一辆高3.4米,宽3.2米的卡车能通过该隧道吗?

在应用此种任务驱动法是要多关注和重视学生主体的学习态势,尽可能的引导他们在解决任务的步骤的过程和技巧能力,帮助他们理清思路和思绪,不会的进行提示和疏导。如1题,先展开图形,其次连线,再计算;依据勾股定理:a² + b² = c²,即是3²+4²=5²,故此得出距离。又如2题,确定一个高度或者宽度,去计算能通过的最大值,3.8² - (3.2/2) ² = 11.88>3.4² =11.56,故能通过。

在运用“勾股定理”的探究过程中,要让学生其明白“定理”的由来、进化与运用,这样才能更好地处理多样化的实际问题,进而延伸其“逆定理”的因由去向。当然,在探究的过程中,师者是可以借助画图的方式去指引学生所需解决的问题和蕴藏在其内的秘密,从而提高问题的解决效率。

四、结语

总之,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把已学的知识与未知的结合起来,完成任务,从而锻炼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促使学生在驱动任务下自主探究、合作协助,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和奥秘,实现学生由“被动”学习演变成“主动”求知、由“应学”演变成“乐学”,发挥其教学法的能力和成效,促进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胡苏姿;任务驱动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

[2]吴兴荣;任务驱动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J ] ;中学教学参考,2016

[3]王会玲;初中数学教学中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应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

[4]陈建义;初中数学教学中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7

[5]彭志娟;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J ];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