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两山理论,宜南山区新一轮发展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3
/ 3

践行两山理论,宜南山区新一轮发展的思考

林杰

中共宜兴市委党校  

内容摘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宜南山区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面临着新一轮发展的重大机遇,必须积极探索优化发展的有效途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发展方向、保护资源环境、加快机制与技术创新,努力实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宜南山区,新一轮,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和新修订的党章,标志着“两山”理论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近年来,宜兴积极践行“两山”理论,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宜兴市通过对宜南山区实施综合开发,充分挖掘山区资源优势,积极培育产业优势,走出了一条资源充分利用,产业特色鲜明,综合竞争能力显著增强的山区开发道路。

一、宜南山区新一轮发展的资源背景

宜兴市位于江苏省的最南端,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是沪宁杭几何三角中心,濒临太湖、滆湖,与苏、锡、常邻近。宜兴不仅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也是江苏省的主要林特产区。宜南山区主要包括“六镇一街一场”,即张渚、西渚、太华、湖氵父四镇全域,丁蜀镇西南部、徐舍镇南部、新街街道南部,以及宜兴林场等区域,总面积约603平方公里,约占市域面积的30%。宜南山区现有耕地总面积32.7万亩,林地总面积56.3万亩。宜南山区面积广阔,地形复杂,适宜多种经济作物生长,土质以黄棕壤、红壤为主,宜栽竹、树、茶、果,山区开发潜力巨大。宜南山区生物资源丰富。由于宜兴气候兼有南北之长,农业生产开发历史悠久,生物资源极为丰富,以龙池自然保护区为典型代表,蕴藏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拥有维管束植物144科、491属、844种。主要用材林有竹、松、杉,其中毛竹面积18万亩,总立竹3600万支。年产竹材300万支以上,年产竹笋1万吨以上,是全省最大的竹产区,也是全国8个毛竹示范县之一,被誉为“竹的海洋”。宜南山区同时也是江苏省的重点林区,与浙北、皖南林区相毗连,盛产竹、笋、栗、茶、梅、木材等林副产品,其中茶、竹、梅、栗产量都是全省之最,大理石、陶土等矿产资源丰富,素有“陶的古都、洞的世界、竹的海洋、茶的绿洲”之美誉。山区旅游景点众多,农业观光资源丰富,宜兴是太湖风景区的重要旅游城市。

二、宜南山区新一轮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宜南山区由于有着丰富的矿山资源,靠山吃山的传统思想使建材行业一度成为支柱产业,张渚、湖氵父等乡镇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有名的建材大镇。在建材产业带来丰厚可观的眼前收益的同时,宜南山区优美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也错失了工业化、国际化发展的几次大好机遇。

(一) 宜南山区新一轮发展的劣势

进入新一轮发展,宜南山区除了面临着与其他地区一样的宏观环境挑战和要素制约外,还必须消除自身的诸多压力与不足。

1、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宜南山区是宜兴旅游景点的集聚区,随着引横入宜工程的实施,已成为全市人民的水源所在地,宜南山区的环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修复生态、优化环境,是宜南山区绕不过去的坎,也是宜南山区必须尽快补上的课。

2、从产业结构来看,曾以建材产业为主的张渚、湖氵父等镇,近年来新兴产业虽有所发展,但产业单一、层次低下仍是宜南山区各镇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加快结构调整,实施转型发展,成为最紧迫的任务。

3、从经济实力来看,与先进地区相比,由于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区位优势不够明显,宜南山区各镇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底子较薄,经济实力在全市大多处于后位。以上这些问题都制约着宜南山区各镇的跨越式发展。

(二) 宜南山区新一轮发展的优势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宜南山区也有着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面临着很好的发展机遇,后发优势日益显现:

1、从发展空间上看,宜南山区面积占到全市的三分之一,目前土地开发强度远低于周边地区,并且随着非法占地违法建设专项整治的实施到位,宜南山区土地和建设管理秩序已得到切实规范,发掘潜力十分巨大。

2、从资源优势上看,宜南山区有着丰富的山林资源、良好的生态资源和较好的旅游基础,是环太湖地区重要的生态板块,有利于做大做强现代高效农业和生态旅游业,打造郊野情趣与现代休闲有机结合的新兴生态休闲天堂。

3、从区位条件上看,位于三省交界的宜南山区是宜兴乃至江苏的对外门户,张渚等中心城镇可以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增强辐射能力。同时,宜南山区落后的交通条件得到了彻底改善,消除了区位的劣势,可以说,宜南山区已进入了腾飞的起跑线,加快宜南山区的腾飞发展正当时候。

新一轮发展,将更加注重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更加注重城乡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因地制宜发展。为确保宜南山区得到科学发展,宜兴市政府制定了《宜南山区生态保护和发展规划》。该《规划》根据宜南山区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从生态保护、旅游发展、村镇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空间管制五个方面,明确了规划总体定位、保护及发展战略、各项建设活动的准入门槛及控制指标等。围绕生态保护,该《规划》划分了四类生态控制分区:禁止建设区331.4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55%;限制建设区121.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0.2%;控制建设区12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1.4%;城镇建设区2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5%。

作为宜南山区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今后,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均将被纳入统一管理。各地各相关部门将组织制订近期建设规划、详细规划等,加强规划间的衔接,从而建立起完善的规划体系。面临压力和挑战,根据现有基础、条件和优势,宜南山区要实现新一轮发展必须抓住机遇,科学把握重点和关键,走统筹协调、转型发展、优化发展之路;必须立足高层次,力求更大作为,确保生态的可靠保护与永续利用,确保资源布局的科学合理,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科学发展的优势,以发展质量优和生态环境好来推动又好又快发展。

三、宜南山区新一轮发展的思考

思考之一:在高起点、科学化规划上寻求突破

规划是宜南山区开发的灵魂,也是推进宜南山区开发必须始终遵循的战略。规划水平的高低、规划的科学化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宜南山区开发的现实进程和成败。宜南山区资源开发不仅要有全局性总体规划,而且要有产业、行业乃至区域性的具体规划。在规划的制定中,不仅摸清资源、产业发展的家底,而且把握市场发展动向,从而确保规划更具战略性、科学性。同时,坚定不移地实施规划成为保证规划灵魂作用的根本要求。《宜南山区生态保护和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为宜南山区新一轮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宜南山区各镇要以规划为先导,加快构建布局合理、错落有致的宜南山区城镇格局,打造一流的城乡建设形态。高起点、科学化规划,应坚持科学发展观,顺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潮流,以构建市场富有竞争力,农民普遍得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体系为努力方向,要立足于当地资源和生产实际,以充分发挥资源特色和现有产业优势为基础,紧密结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在细化规划上寻求突破,规划要有操作性,必须细化为乡镇规划、产业规划和项目规划,相互配套,相得益彰,融为一体,既有整体把握,又有具体操作,成为宜南山区开发赖以深入推进的法宝。还要在落实上寻求突破,提升水平,确保规划的实施和推进,必须确保规划的严肃性和稳定性,要把山区开发纳入整个宜兴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要用法规的形式加以确立,同时要加大落实规划的力度,整合社会各种资源,形成开发合力,以项目开发为载体,坚持不懈地推进宜南山区开发的全面发展。

思考之二:在多元化、大规模投入上寻求突破

宜南山区既是宜兴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增长点,也是做出宜兴经济特色的重要元素,对于拓展整个宜兴的发展内涵、优化整个宜兴的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要从根本上改变宜南山区被动的发展局面,需要对山区开发加大投入力度,以多元的投资资金来调节、引导宜南山区的多元化发展。生态环境越来越成为区域发展中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是一个地方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所在,切实保护好、利用好宜南山区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必须要确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要像抓经济发展一样抓环境保护,以生态环境提升竞争力,把生态环境作为赶超的突破口,加快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要全面落实环保优化方针,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把生态重建特别是水环境的治理放在首位,切实加大环保投入,按时完成排污行业提标减排工作,加快推进污水管网建设,不断改善水质,保护好全市人民的水源地。同时,继续实施矿山、宕口复绿、植树造林长效管理,尽早恢复山青水秀的自然风貌。要进一步加大山区基础建设的投入,与先进地区相比,宜南山区各镇的公共设施、功能性载体的建设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必须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完善现代交通体系,不断提高城镇的综合功能和承载力。大力推进山区农业园区建设,推动以园区带基地,以基地带农户的发展。加大政府支持山区开发的力度,在整合现有政策资源和资金渠道的基础上,设立宜南山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创新支持方式,在信贷担保、用地、用电、税费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和优惠。

思考之三:在特色化、产业化经营上寻求突破

提升宜南山区开发水平,核心是提升宜南山区特色化、产业化经营水平。宜南山区开发的产业重点应放在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上,围绕加大投入,增加内涵,凸显特色,提高品位,打造品牌等重点环节,进行有效突破和推进,快速培育旅游产业新优势,不断增强产业带动力,逐步形成宜南山区开发的产业新格局。坚持推行“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企业运行、专业管理”项目开发模式,为宜南山区旅游产业提供全面的投融资服务。逐步实施旅游景区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离”。加大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力度,改进招商引资方式,营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大力吸引外资和社会资金参与开发旅游资源,要注重发挥阳羡茶产业园和竹海、善卷洞、龙池山、大觉寺、云湖等旅游景点的品牌作用,进一步提升知名度,促进高效农业和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真正把宜南山区的资源优势打造成特色产业。

思考之四: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上寻突破

宜南山区开发没有科技的支撑和推动,就难以获得持久的发展动力,难以支撑产业化经营的深入发展,因此宜南山区新兴产业园区建设必须立足高起点开发、高标准规划,加快引进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业竞争强的项目,加大创新力度,使科技创新成为宜南山区新一轮发展的动力之源。一要借助外力进行企业科技创新,加快创新步伐。要更新理念、拓宽思路,采用“筑巢引凤”、“借鸡生蛋”、“孵化育成”等方法,在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生产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形成创新成果孵化、转化和产业化的重要途径,达到他人所长为我所用的目的。二要通过产学研合作,建设科技培训平台。充分借助与高等院校全面合作关系,针对宜南山区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采用产学研洽谈会和专场对接活动,实行定向挂钩与多向挂钩,联合攻关,努力建设一批市场导向、转化便捷的高水平产学研合作基地,形成自身独特的技术优势。三要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扶持力度。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吸引民间资本入股等方式,拓宽技术创新投入渠道,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良好条件。同时,设立专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资金,有重点地选择支持一批体现宜南山区产业特色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促进科技型产业初期的技术创新。

要使宜南山区开发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全面兼顾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实现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大力提高生态质量,形成持续、高效、良性循环的山区和谐发展态势。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