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3
/ 2

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

支旭楠

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摘要:阅读能力作为现代公民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基本能力至关重要,特别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和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环境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在各种新理念和新课标等的要求下,语文课堂虽有所改观,但仍然因为存在各种问题,导致学生阅读能力不高,因此,本研究提出了几点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在帮助学生识字认字,获取各种信息,补充写作素材,发展思维等方面至关重要,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从而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各种新课程理念的冲击下,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虽然取得了许多积极的成果,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首先,学生阅读兴趣缺乏,且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国的国民阅读率整体比较落后。阅读在我国青少年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人民对移动互联网给传统纸质文本阅读方式带来的冲击、挑战越来越感到焦虑。1而阅读教学中更多关注与考试相关的内容,以教师为主导,导致学生对阅读产生抵触。

其次,阅读素材有限,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生的阅读素材大部分来自于教材,学生的阅读面很窄,有的学生感兴趣于自然科学类,有的学生擅长文学类,而教材中仅有的知识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不能填饱学生的求知欲望,缺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客观环境。

最后,阅读教学以教师为主,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目前,我国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普遍现象就是以教师为主,以教师的逻辑思维为主,一篇阅读材料的理解完全是在教师的思想中徘徊,学生很少有机会、有意识去自主思考与探究,这严重地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而导致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低下。

  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基于以上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关于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1. 阅读互动,激发学生兴趣

以往的阅读教学多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教师的思路下进行阅读,不能产生自己独到的见解,甚至对阅读产生了抵触情绪,更谈不上兴趣可言。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感知觉发展迅速,是培养其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关键时期。师生互动,是有效阅读和有趣阅读的一个重要方式。阅读不在是顺着老师的思路解读文本,而是在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中,双方进行思想交流,从而产生各种可能性的答案。这个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思想为中心,这种氛围之下进行文本阅读,学生感到轻松自在,就会促使学生有想要表达和想要阅读的欲望。具体地来说,一方面教师要创造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对文本先进行一个导读。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有想要阅读下去的欲望,对文本的内容有了自己的期待,有想要探索的好奇心,学生把文本材料当做要探索的新世界,自然对于阅读就不会排斥,最重要的是每个人眼中的“世界”也各具特色。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有了阅读的习惯,不用任何人的要求,就会有自主阅读的行动。也就是要求教师从一年级开始就给学生开辟出合理的专门的读书时间,可以陪着学生一起阅读一段时间,直到他们养成自觉的阅读习惯为止。

  1. 阅读延伸,满足学生需求

拓展延伸阅读可以提供给学生教材中没有的素材,拓宽学生的视野;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每个人感兴趣的知识领域是不同的,课外延伸阅读可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教师和学校可以开创读书角或者“书袋流浪”等方式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书源,并开设出固定的读书时间,这样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学生知识的获取。语文课堂中也可以提供给学生相关内容的拓展,不仅会充实学生的见识,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本节课文本的理解;也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自己下去阅读与本节课相关的材料,第二天上课之前大家一起讨论交流,不仅会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可以锻炼学生的信息获得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班级也可以组织演讲比赛或者朗诵大会等活动,提供给学生可以阅读的空间和时间,这种大量的读书是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

  1. 阅读批注,发展学生思维

阅读批注,就是说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圈画出自己不理解或者感兴趣的地方,并且在文本材料中间写出自己的感受和观点,这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也会发展学生的思维。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2教师可以集中教授并训练学生批注阅读的方法,在学生掌握此方法后,就可以在课堂阅读及课外阅读中进行广泛的应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朗读交流,圈出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或不能明白的点,引导学生自己讨论,学生各抒己见,提高学生对于阅读文本兴趣的同时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开阔;接着老师提出阅读文本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并要求在旁边写出自己的看法,师生交流的过程也可以记录下其他人比较好的观点,扩充自己的见闻,加深阅读材料的理解。看起来学生只是简单的圈画和标记,而实际过程学生认真阅读并思考,有质疑,有讨论,对文本材料有自己创造性的看法,无疑会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基于以上,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是可以训练和培养的,而小学阶段也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重要时期,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可以提高我国国民阅读素质,促进个人和社会精神层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黄晓新.阅读社会学 基于全民阅读的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支旭楠(1996.01--),女,汉族,籍贯:陕西,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专业:小学教育,研究方向:批判性思维


1(中国)黄晓新.阅读社会学 基于全民阅读的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