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下体育课程改革的路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3
/ 2

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下体育课程改革的路向

白杨塑

山西应用科技学院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以多元智能理论、“全面发展”理论和健全的实践教育体系为理论依据,探讨体育课程融入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体系路径。实践表明,开展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体育课程改革具有“体育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是我国应用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应用型高校的体育课程改革应顺应培养职业体能、塑造职业操守、服务专业与就业需求及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等发展趋势,加强以创建体育创业俱乐部课程、打造职业体育课外活动的平台、加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等为导向的体育课程的建设与研究,是应用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主要路径与切入点。

关键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职业核心能力

引言

在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方面,人才培养的侧重在“应用”、而关键在“实践”,这里的“应用”是指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应用性技术或能力为教育的主线;而“实践”既是指专业知识与技术实践能力,又包括专业之外的学习、交流、创新及适应社会等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应用型高校要诉诸不同学科的实践教学,促进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等方面的提升。

一、体育课程融入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理论基础

(一)多元智能理论为体育课程进入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创立了关于人类智力及其性质和结构的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主要观点认为人潜在有不同范畴的智能,其智能类型与人的专业发展密切相关,智能之间相互作用,对人的专业发展方向起决定作用,并且环境要素和后天教育对个体智能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如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具备良好空间智能的人可以发展成建筑学家或画家,而具有“肢体—运动”智能的人可以有通过双手灵巧制作事物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发展可以使人成为应用型人才和各类专业人才,如心灵手巧的园林、园艺技术专业者,建筑类、机械制造类及手工艺者等。多元智能理论认为“肢体—运动”智能是指人调节身体运动及用巧妙的双手改变物体的技能。

(二)“全面发展学说”为体育课程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个人全面发展作为一种学说是由马克思首先完成的。这里马克思所讲的全面发展是指培养社会人的一切属性,为了能够使个人才能和个性全面发展,人必然在德、智、体诸方面协调发展。应用型高校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时,也必然遵循人的全面发展原则,即把德、智、体、美有机结合起来,充分体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体育作为人全面发展的一种需要,这种需要最根本的体现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体育教育必然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服务。因此,按照马克思关于实现全面发展的意见,体育课程是高等教育体系众多学科中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发展关系非常密切的学科,除了具有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本质功能外,在塑造学生德育价值方面具有其他学科独有的优势。

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下应用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路向

(一)以适应职业与专业需求为方向

1.以提高职业体能作为体育课程改革的内容。

目前,应用型高校的毕业生大多就业岗位在生产一线,这对学生职业体能要求是比较高的,想要让他们在所从事的岗位工作更具持久性,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拥有健康身体,同时让自己具有良好的职业体能。因此,以职业体能培养为导向的体育课程改革,对于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而言,应具备以下方面的能力:一是有助于掌握和利用新型职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企业在招聘新员工时,应届大学生专业水平差距都不是很大,招聘单位更加关注是应聘者是否具有持续的职业岗位学习与工作体能。二是预防职业病和改善亚健康状态。我们自身具备良好职业体能既是自身健康的前提,也是对于预防未来职业性损伤、改善职业病及疲劳的亚健康状态和持久能胜任职业工作的基础与保障。

2.以促进专业与就业能力提升为需求的体育课程改革。

应用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要与应用型高校人才专业课程建设主动切合,让体育课程有效满足各专业人才能力培养的需求。应用型高校要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特性,具体的来选择对专业能力有所促进与提高的体育课程项目,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门运动技能的同时,能够促使对未来就业、选择职业有提高和促进作用。如对形象与气质颇佳为要求的专业,可以将健美操、体育舞蹈、瑜伽等体育课程设置为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立,将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与职业素质;再如学生的未来就业方向是户外作业的职业工作,可开设定向越野、攀岩、游泳等体育项目的教育课程,使学生提高胆识,掌握攀爬、求生及其它技能,以对未来的专业能力发挥起到促进;经济管理、文秘类专业的学生通过对时尚的网球、体育舞蹈等体育课程学习和掌握,使学生在未来就业的道路上起到有选择的应对和扩宽人脉资源的目的。

(二)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特色

1.创建体育创业俱乐部

体育创业俱乐部是由体育部门牵头并联合其他院系师生共同组建的创业团队,利用现有课程资源开展体育创业活动。应用型高校要把各类体育课程项目当成一种特定资源合理开发、经营,并与学生创新创业相结合,为大学生提供一个校内实践平台。这样学生可以在足不出校门的情况下,利用体育创业俱乐部的形式和平台参与创新创业的实践过程,使其既达到了运动项目的健身目的,也切身地参与了创业的过程,感受到了创业氛围,在实践过程中获得了锻炼,提升了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将来走出校门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安徽科技学院与蚌埠学院分别组建了乒乓球、羽毛球创业俱乐部,它们引进创业团队,明确学生的角色和分工,使选课学生既是俱乐部成员又是俱乐部的运营者,这种特色俱乐部形式的体育课程不仅发挥了其本质的健身功能,同时也作为校内“体育产业”为应用型高校学生提供了实践平台。

2.积极拓展课外职业体育活动,打造职业创新创业平台。

在应用型高校课程改革的基础上,课外体育活动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将课外体育活动与未来职业相联系,建立职业型课外体育活动,使其成为体育课的有效补充。让各专业的学生根据本专业工作特点进行类别选择,并进行具体课外体育活动内容的设计。如在教师指导和引导下,学生通过开展的校园各类体育赛事组织与管理、媒体宣传、招商引资、标识设计、场上执裁、日常训练、战术研讨、赛场竞技、赛事礼仪等活动,实践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培养。在这些细致分工的工作过程中,学生的管理能力得到充分地发挥,学生相关的专业应用能力可在具体事务的操作中得到实践锻炼,促进了个人未来职业能力的发展。

结束语

总之,应用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不仅局限于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更要着眼于应用型人才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需求,只有抓住了这两方面的教育需求,才能抓住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的脉络,也就能打破当前应用型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瓶颈,同时也能为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新的思路与发展方向。这也是体育学科为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做出贡献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汪明海,朱敬敬,赵瑞朋,袁延福.试论高校体育专业篮球连续统教学模式的构建[J].新西部,2019(30):155-156.

[2]吉子明.职业体能导向下应用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5):11+14.

[3]艾康,陶成,罗莎莉.应用型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能力定位与模块化课程构建——以海口经济学院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2):86-87.


作者简介:白杨塑   1990年10月生   性别:男   名族:汉族   中共党员,籍贯:山西晋中   学历:研究生  单位:山西应用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