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手投足间 润物细无声——浅谈肢体语言在小学一年级入学教育时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5
/ 2

举手投足间 润物细无声 ——浅谈肢体语言在小学一年级入学教育时的运用

汪 彬

天心区青园教育集团友谊校区 ,湖南省 长沙市 410004


摘 要:肢体语言又称身体语言,是指通过身体的各个动作,从而代替语言藉以达到表情达意的沟通目的。特别是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阶段,教师善于利用肢体语言,使它们成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辅助,就可以让班级管理和学科教学事半功倍。基于一年级学情,我在入学教育初期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注意力,尝试设计了“我的身体会说话”三部曲——走近学校、走近老师、走近同学,进一步加强学生规则意识的形成,减轻了教师的班级管理和学科教学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肢体语言 走近学校 走近老师 走近同学


一、肢体语言的定义。

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又称身体语言,是指通过身体的各个动作,从而代替语言藉以达到表情达意的沟通目的。这里说的肢体语言同时包含身体和四肢所表达的意义,也包含面部表情。我们在和人沟通时,不说话的情况下,也可以借助肢体语言来探究其内心活动,别人也可以通过肢体语言了解我们的真实想法。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玛洛比恩总结了这样一个规则:总的交流量= 7%文字交流 + 38%口头交流+ 55%面部表情交流,这也说明了肢体语言在相处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肢体语言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阶段,教师善于利用肢体语言,使它们成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辅助,就可以让班级管理和学科教学事半功倍。


二、肢体语言在入学教育时的运用。

一年级学生一般为6到7岁,其心理水平还停留在不随意性和具体形象阶段。他们的注意力还不稳定、不集中,容易受到其他事物的干扰,只能理解具体的表象,对抽象和经验很难理解。基于学生以上特征,我在入学教育初期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注意力,特意设计了“我的身体会说话”三部曲,具体为走近学校、走近老师、走近同学。


(一)走近学校——身体力行当模范。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最主要场所,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所以,学校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影响巨大。结合我校具体情况,学校的文化核心是建设孩子喜欢的巴学园。“巴”的核心是和谐愉悦——弘扬个性之悦、培养兴趣之悦、追求梦想之悦、承担责任之悦、相互分享之悦。有了巴学园的文化建设理念,校园处处彰显开放、愉悦、童趣的氛围。走近学校,才能爱上校园,才能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走近学校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带领学生把校园里里外外参观一遍。


参观路线:入校的开阔操场(初建成的标准足球场上绿草如茵,草地上没有一丝杂物)→整整一面绿植墙(绿植墙里镶嵌着画板、串珠、木琴等)→走廊横梁上的宣传标语(小青葵七种能力养成记:行动力、阅读力、自信力、健康力、担当力、好奇力、审美力)→公共区域的宣传标语(拐角处、楼梯口、厕所、花坛等等)→教室门前的宣传展板(阅读推荐书目、学生优秀作品等等)→教室后面的文化墙(班级特色展示与少先队队角)。


在参观校园期间,教师全程不主动开口介绍,只是引导学生用眼睛观察。当学生有疑问时,用行动进行示范或演示,已达到讲解的目的。如在上楼梯时,老师踮起脚尖不发出声音靠右行走;在阅读角读书时,老师静静捧着书坐在小椅子上安静阅读;在操场上看到有一些纸巾被丢弃在操场上,教师弯腰捡起;教师在进入洗手间时,自觉排队有序安静进入等等。用无声的行为替代有声的话语,学生受到的启发和教育要大得多。就这样,在熟悉校园的同时激发学生用眼睛发现校园美好,遵守校园规则,爱护校园环境,润物细无声。


(二)走近老师——手势语言来规范。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对于组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起着决定性作用,对班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也起到关键作用。入学初,班主任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就是认识学校的窗口,他们是学生的教育者、引领者、学生行为规范的模范。班主任的个人风格和气质,很大程度上影响班风的形成。所以通过观察进一步了解班主任,变得更为重要。

第一次走进教室,我特意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站在讲台中央。学生们蠢蠢欲动,议论纷纷,教室里乱糟糟。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仍然没有开口,只是用眼睛紧紧盯着说话的学生,一个安静下来就换另一个,慢慢地教室竟然全安静下来了。尝到了第一次肢体语言的甜头,我开始结合一些简单的口令配以手势加以规范,班级常规应运而生。肢体语言的有效使用,大大减少了教师说话的频率,特别是在公共、开放的区域,相对于声嘶力竭或者话筒在手,手势语言的优势更为明显,更能彰显一个班级的良好作风。这些手势语言不仅仅只适用于班主任教育学生,也在整个年级进行推广,同样适应于其他学科老师的管理与教学。



实际情境

教师手势

上课铃响起,等待老师

右手食指指向左侧

提醒翻书朗读课文

两个手掌摊开面向自己

提醒排队拉开间距

两掌心相对举平

提示学生看黑板

轻拍黑板

提示学生不说话

右手放嘴边做拉拉链状

提示学生认真听讲

把双手张开放至两耳旁

提示学生端正坐好

右手臂搭在左手臂上

提示加快速度

两食指交替画圈

要求分男女集合整队

右手握拳,左手摊开

户外要学生停止吵闹

有节奏击掌(哒哒,哒哒哒)

午餐加汤

右手比“1”

午餐加饭

右手比“2”

午餐结束可以收碗

右手比“OK”

放学清书包

双手放于双肩轻拍








原本只浅显地认为肢体语言的尝试仅仅只是让班级管理更为高效便捷,却不曾想也间接影响着学科教学。适应了班主任肢体语言的学生,比入学前更善于观察、思考和行动。每位学科老师的教学习惯,在学生的细微观察中得到放大。比如数学老师进教室前会先检查学具是否到位,不少学生会在每节数学课前准备好学具;音乐老师上课时要用到电子琴,几个能干的学生就会提前几分钟主动到办公室搬琴;体育老师上课时格外注重排队的高效,学生就会在排队时更为快速而安静等等。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学生们轻而易举地赢得了学科老师的喜欢,进而提升了学生对于该学科的学习热情,上课也变得更为投入。


三、肢体语言对班级管理及学科教学的意义

肢体语言在小学入学教育初期的有效运用,能够使学生专注力与观察力得到有效提升,进一步加强学生规则意识的形成,减轻了教师的班级管理和学科教学负担,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对于良好班风的建设也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肢体语言的运用有效地消除了学生入学初的疑虑和恐惧,拉近了学生间的距离,对于班级凝聚力的形成起到了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行为心理学——肢体语言解读与识谎》.王邈.化学工业出版社.

《看人肢体语言导读》.(英)莫里斯著.刘文荣译.文汇出版社.

《看懂肢体语言》.(美)鲍登.王笑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