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长方体与正方体教学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5
/ 2

小学数学中长方体与正方体教学对策研究

刘晓雪

四川省剑阁县东宝小学校 628303

摘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我国教育带来了很多全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数学作为我国传统学科和现代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教育是每个学生接触知识的基础阶段,起到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的作用。因此创新和改革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和模式非常重要,本文结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教材内容,对其教学对策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些许参考,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小学数学;长方体与正方体;教学对策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外在事物的看法源于自身视觉感官,教师在组织新的教学内容之前,应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探究氛围,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带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因此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之前,教师需要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已达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找生活中的长方体物品,然后通过学生说教师评价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象特征,首先教师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物品,然后教师以自己忘记带长方体物品为由,开启现场制作之路,准备一个土豆,切出一个面,让学生上台感受,学生表示“感觉平平的”,此时面的概念就呼之欲出;然后教师平面朝下垂直再切一刀,引导学生观察土豆表面的变化,学生表示“两面相交,出现了一条边,这就是棱”;接着教师继续将某一平面朝下,垂直两平面再切一刀,就出现了三条棱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就叫做长方体的顶点,让学生在动手中感知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经历动手、观察、思考这一过程,让学生觉得数学知识也可以通过快乐的方式学会,并引出接下来总结长方体特征的话题。教师:哪位同学能够帮老师数数长方体有几个面?同学1:有6个面。教师:很好,那么它有几条棱?(教师边说边用手指向准备好的长方体的边)同学2:像这样的棱总共有12条。教师:那么棱与棱之间相交的顶点有几个?同学3:总共有8个。教师:同学们的观察能力都很强,那么同理我们是否能够得到正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的个数?同学4:可以,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个数与长方体是一样的,分别为6个、12个、8个。教师:请同学们继续观察手上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图片,然后告诉我长方体的六个面是什么形状的?同学5: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但特殊情况下两个相对的面也可能是正方形。教师:在长方体中有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同学6:相对的面是完全相同的。教师:长方体的12条棱中,哪些棱的长度是相等的,将这些长度相等的棱分成一组,可以分成几组?同学7:互相平行的棱长度相等,这样的棱可以分成3组。当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了基本的认识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更加深入的学习长方体的长、宽、高等知识。

课后练习。课后练习在教学活动中有着巩固知识和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作用和价值,因此必要的课后练习对学生而言是有好处的,但是教师要注重设计合理的课后练习题内容,最大程度起到巩固知识和检测学生知识学习的目的。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构建探究学习小组。在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知识学习过程中,笔者设计的教学对策是构建探究学习小组,即在教师的引导和指导基础上,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工具,对教材知识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准备的教学工具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药盒、长方体和正方体学具、直尺、不同规格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板若干组、剪刀若干把、透明胶、卷尺、竹竿等。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基本知识了,本节课我希望你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到更多知识,我为你们准确了很多教学工具,你们可以用它们做各种大小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最后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做得最好。

学生欢呼雀跃的分组、开工,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利用教师提供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等材料亲手制作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下台巡查,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并要求学生就实物指出长宽高。最后教师将长方体纸盒沿着相交的棱剪开展平贴在黑板上,这样学生对长方体的平面形状有形象的认识。

开展探究活动。教师:既然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那么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呢?请你们用自己制作的长方体纸盒,想一想、量一量、算一算,合作完成。同学们经过探究,将自己的成果进行汇报,小组A给出的汇报是:通过组列式得到6×5+6×5+5×4+5×4+6×4+6×4,分别求出长方体的上下前后左右6个面的面积,再将它们的积加在一起就得到长方体的表面积。

小组B给出的汇报是:通过组列式得到6×5×2+5×4×2+6×4×2,用6×5×2求出上下两个面的面积,用5×4×2求出左右两个面的面积,用6×4×2求出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再将三次结果相加得到长方体的表面积。

小组C给出的汇报是:通过组列式得到(6×5+5×4+6×4)×2,先分别求出上下、前三个面的面积,然后将其和乘以2,得到长方体的表面积。

小组D给出的汇报是:通过组列式得到(5+4+5+4)×6+5×4×2,先将展开图形成的大长方形面积求出来,然后加上左右两个面展开两个面的面积,相加之和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小组E给出的汇报是:我们这一组制作的长方体纸盒和他们的不一样,因为左右两个面是正方形,因此计算式为6×4×4+4×4×2,利用6×4×4求出上下前后四个面的面积,用4×4×2求出左右两个面的面积,将两个得到的积相加得到长方体表面积。

教师:同学们给出的计算方案非常详细、周到,说明你们通过小组探究已经掌握了很多基础知识,生活中的长方体确实是各种各样的,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好方法才是最重要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我们会计算了,那么正方体的表面积应该怎么计算呢?

同学: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面积相等,所以正方体的表面积等于棱长×棱长×6。

教师:很好,同学们掌握规律的速度很快,那么我们接下来做一组练习题,巩固知识点。(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实践活动。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已经对长方体和正方体面积计算的基本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课后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学习,并学会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组织开展“学校粉刷围墙工程方案现场征集会”。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实验教学。在之前的教学活动中,我们采取了创设情境和合作探究的方式,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本节知识教学过程中,笔者建议通过实验教学方法激发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同学们都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吧,聪明的乌鸦是利用什么方法喝到水的?你们有谁可以为老师解答疑惑吗?同学们积极性很高,但是并不能说出解决方案的本质,因此教师及时提出通过实验的方法亲自验证,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将第一个杯子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中,观察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课后练习。当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知识有了一定了解之后,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教师应该为其准备多组课后练习题。

总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懂得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及时调整教学对策,笔者在本文研究中,针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采取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知识总结以及课后练习的方法;针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采取构建探究学习小组、开展探究活动、实践活动的方法;针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采取实验教学和课后练习的组合方法,促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并充分发挥学生自身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质量和效率,为学生今后的数学知识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唐玉霞. 在问题研究中感悟数学思想——西师版小学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教学导引[J]. 教育科学论坛,2014,10:12-14+4.

[2]姜莉莉,周凤洁. 练习也可如此美妙——《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练习》教学创意与评析[J]. 人民教育,2014,09:42-4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