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师心理学素养的重要性与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30
/ 2

提高教师心理学素养的重要性与策略

常志明

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教师进修学校 047100


要: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其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非常明显的影响。作为教师,其需要具备较强的心理素养,从而确保在教学工作中始终保持理性、镇定的状态,在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也能够从容解决问题。本文先阐述教师心理学素养的重要性,然后给出提升教师心理学素养的主要策略,期望能够提升教师的综合教学素养,促使教师为学生 营造更利于身心发展的辅导环境。

关键词:教师;心理学素养;重要性;策略


最近几年,人们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认知已经逐渐加深,且教师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原本教师单纯的教书育人已经达不到教学需求,其需要秉承现代教学思想,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引导,促使学生形成良好心理情绪。教师自身也需要具备一定心理学素养,承担当代教导学生过程中心理素养培养的责任,在掌握学生心理及思维的情况下,提升教学效果,达到预期教学目的。

  1. 教师心理学素养的重要性

  1. 增强学生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一种引发和维持学生学习行为,并使其指向某一学业目的的动力倾向。学习的动机并不是必要的条件,也不是学习的完整条件,但它却是促进学习发挥重要作用的一个条件。强烈的学习动机有助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中获得帮助:促进学习情绪的唤醒。教师协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不断加强其进化,可使学生产生好奇感、疑问、喜欢感情绪、兴奋感、紧张或冲动感等情绪[1]。在学习中,将这种情绪应用于学习中是非常有利的。能够加强学生的学习准备。学习中有强烈的学习动机,能很容易地激活与学生有关的内容背景知识,降低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和反应阈限,从而缩短学生的反应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集中精力。强烈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学习具有一定的方向性,而不是盲目、盲从、看别人学习,所以就会主动参与学习当中[2]。学生学习的目的是有自己的方向,能够克服分心刺激的作用;能提高努力和意志能力。明确的学习目的可以使学生在延长他们的学习时间,提高学习认真度。在遇到困难,甚至是失败的时候,能够坚持下去,直到学习的目标达到。

  1. 迎合学生思维发展

很多学生反映老师讲的内容不能全部、全面吸收,有的时候讲得过快,而有的时候又讲得太慢、学生不能理解的知识内容教师就得找时间再重新讲。这样既增加了学习的时间,又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率。针对上述情况,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思考状况,以及大多数学生接受能力,把握课程的内容和知识的深度,使所说内容的学生对其进行深刻了解,彻底地解决了学生"半懂不懂"问题。并为学生安排合适的时间来复习学识内容,按照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安排复习时间,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解决老问题总是学生记不住,增强了学生对长期学习的信心[3]。在教学中,老师应经常告诉学生下一步安排,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想法。同时,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自己对教学安排的看法和观点,及时与他们进行交流,互相交换观点。这样可以使教学计划顺利实施,达到预期教学的目标。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了适合他们学习的教育方法,选择最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教育方法,是提高学生教育效率的最有效途径[4]

  1. 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在长期的枯燥的学习旅程中,学生肯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即使学生自己没有发现或发现了没有对这些问题进行重视,教师也要对此类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无论问题大或小,都会对学生产生不小的影响,使学生不能集中全部注意力于学习上。这就要求教师有优秀的心理学素养,针对学生相应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的排除。相反,如果教师没有好的心理学素养,那么可能起到揠苗助长的作用,非但不能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反而使其扩大,那么问题就严重了[5]

  1. 教师心理学素养的策略

  1. 遵从教师心理特点,了解学生心理情绪

教师应该掌握学生心理的特点,使他们的心灵健康发展。首先,要从心理的角度出发,增强自己的适应力,调整心理状态。在此基础上,积极适应教育体制和教材的改变,主动适应学生的身心变化,主动面对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挑战。教师若没有积极的进取心理状态,连自身适应和调整能力也不具有,那么教师必然陷入不满、烦恼和抑郁的困境,对一切看不惯的情况,也无法对学生心理状态进行正确的了解,采取积极对策。教师和心理谘询师一样,是学生的心理垃圾站,如果不具有处理来自学生垃圾的能力,那么结果并不能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而且会因自身的心理问题而受到困扰。因此,教师应继续学习,更新概念,调整自己心理,适应学生的教材,适应教育环境,适应社会的要求。

  1. 提升对学生心理的判断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师应善于观察不同的学生特点,正确地区分问题原因。有些学生不是故意和老师对峙,而是在青春时期心灵躁动,控制不了自己,而违背课堂规章制度受到老师的斥责。对于此类问题,简单的批评与粗暴的训斥并不济于事,而应冷静地进行心理的分析与引导。每个学生的经验都不一样,主要原因是生长于不同的家庭,学生在成长环境中、经济条件和文化背景上的不同,因此学生在心理上的素养也是不同的。同样的行为,发生于不同学生之间,原因也可能是完全相同的,产生的影响也不一样。教师要想准确地判断学生的心理问题,就必须与学生进行交流,让他们愿意说出心里的话。实践说明,在课下与学生如朋友交流,更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心理的了解。

  1. 矫正学生病态心理,产生积极引导作用

教师只发现学生心理上的问题不够,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及时纠正他们的心理问题。首先,对普通常见心理问题的预防应善于早期。如教育学生对考试进行正确的对待,认真学习,调整心态,保持相应的紧张感。正确地对待分数,胜不骄败也没有,深入分析考卷中出现的问题,使自己进步不断。端正学习的动机,增强适应力和意志性,处理好同班关系,师生关系,防患未然等。第二,要注意学生不同年龄的特定心理特征,加强重点观测,经过长时间的经验积淀,总结出适合学生的一套独特办法。如教师该如何对学生的早恋问题进行处理,这要再三思考,方法不得当会引起学生反面的心理,教师应首先取得对学生的信任,然后进行积极引导。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自己的行为。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需要具备较为强大的心理素养,其将自身的该种素养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教师本身具备良好心理学素养,其能够掌握与学生沟通和交流的技巧,且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很多心理上的难题。为此,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并且调整自身的心理学状态,从而达到提升心理学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孔养涛. 浅析提升教师师德素养的重要性和路径选择[J]. 高教学刊, 2019, 000(003):138-140.

[2]孟广娟. 加强高校心理学教育的策略研究[J].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4).

[3]王侠. 师德建设必须关注教师心理素养[J].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8, 000(005):57-58.

[4]徐锦. 关于医学教师学习和应用心理学知识的研究[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4).

[5]田强强. 幼儿园教师素养及其提升策略的研究[J]. 科技风, 2018, No.345(13):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