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核心素养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30
/ 2

小学数学教育核心素养初探

刘余

陕西省神木市第十一小学

摘要: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学生能力的培养成为教学的重点,如何通过设置学科活动增强学生对于理论的感悟程度是困扰教师设置教学内容的问题,因此在以上背景下,本文将重点阐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关于核心素养渗透方面的内容。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门所提出的要求,教师要从学生观入手,提升自身教学水平,解读各个阶段学生的基本特点和学习倾向。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策略

引言:数学核心素养讲求借助具有生活化特征的问题,通过学生自主解答最终给出解决方案,进而形成数学模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和思维水平得以提升,结合大量资料和现实情境可以得出,核心素养的渗透要在学生保持高度的集中力和探究兴趣的氛围下展开,利用活跃的思维,使学生关注到数学问题背后隐含的理论本质,从而结合之前学习的知识设置解决办法。

  1. 小学数学教育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小学阶段是学生的启蒙时期,在此阶段注重深化核心素养的内涵有助于引导其准确认识数学学科的特性,从而生成对应的素质和思想[1]。核心素养内涵中明确指出学生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生成与提升都应当处于主观能动,自主形成解决数学问题的办法,进而构造出数学模型。整个过程具有持久性和统一性的特点,涵盖了能力养成、知识内化和价值观构建的各个阶段,因此渗透核心素养十分必要。教师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发展情况,积极设置与其能力提升相关的数学活动,从中加入关于科学精神与探究意识的内容,提升其学习的有效性。

  1. 如何强化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核心素养

  1. 创建生动和谐的课堂环境

上文提到学生的行为尤其意识和思想决定,兴趣是行为激发的关键要素,因此教师要构建生动和谐的课堂环境,以期激发学生深入到数学活动的欲望。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更为倾向于利用课本中知识的递进关系设定教学计划,此种方式具有机械化和单一化的特点,学生找不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同样也无法感知到数学理论知识在实践生活中的作用,说明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动态,积极引入趣味性的活动,从而保证兴趣提升的效果。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生活中的现象具有一定的感性认知,而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较强的科目要求学生具备理性认识,教师要立足于将感性认知跨越到理性认识的层面上,借助生活化的材料,分析数学知识在实践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为课程开展创设背景,激发探究欲望。教师要在设置教学内容前,深度剖析教材中的内容,只有保证基础知识的内才能作用于实际问题中[2]

例如,在讲解有关“三位数连加法”的内容时,教师可在课前导入环节为学生出示一幅图片,内容为几摞书,教师讲道:“这些书是其他年级下准备捐给希望小学的书籍,你能结合图片说出每一个年级分别捐赠了多少本吗?”,学生细致查数,但总会出现遗漏的问题,为提升课堂的效率,教师继续为学生展示统计表,表示出四五六年级总体的捐书本数,引导学生回答观察此表能够看出的具体信息。进而引出问题:“要想计算出三个年级的捐书总本书你能列出式子吗?”,学生踊跃发言,列出:5fc46964f1703_html_948bf28fc06145d2.gif 的式子,教师询问学生:“通过此式你能估算出一共的本数吗?”,学生有的回答:5fc46964f1703_html_81abf737e563c6e9.gif5fc46964f1703_html_209b550eb159557c.gif5fc46964f1703_html_9862f2459cde2e7b.gif5fc46964f1703_html_17a01eb8545db5af.gif 等,可以看出有些学生给出的结果是多估的,有些是少估的,但通过此过程能够使学生了解到估算的含义,并为简算打下基础。

  1. 借助信息技术展示可视图像

数学中几何是一大板块,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在讲解此部分知识的过程中仅通过语言描述或者在黑板上画出草图的形式展开,难以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直观的图形,不利于空间思维能力的生成,因此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展示具象化的图形结构,从而强化几何知识。除了展示真实的图形外,教师还可将变化的过程制作成动画,学生能够观察到条件改变对于形状和基本特征的影响作用,感悟到几何图形的变化本质。

例如,在讲解有关观察物体的知识时,教师要事先制作好不同观察方向看到的积木堆叠的具体形态,课前导入环节带领学生做个小游戏。利用5-10分钟的时间要求学生画出一个不规则立体图形的外轮廓或者从个人角度观察到的图像,学生上交后教师借助投影仪展示处在不同方向上的学生观察到的具体画面,发现在外轮廓的绘制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而结合此种差异引出新课内容。教师在讲解中要通过电子白板或者动画等展示分别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形态所抽象的平面图形,强化对于三视图的认识,并采用连一连的方式鼓励学生在给定的立体图形中确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具体结构,刺激生成学习数学的兴趣[3]

  1. 引入多种新型教学模式与方法

部分教学方式已经不适用于现阶段的学生,教师要转变个人观念,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从而保证知识内化和应用的效果。比如,合作探究与分层教学法同时作用,对于某些难度较高的题目和知识点,教师要首先确定好不同学生所具有的优势和缺点,针对其自身发展的规律设定任务目标,基础稍弱的学生首要任务是准确熟记数学解题办法,并按时检查知识的深化和记忆效果,而能力稍强的学生要注重数学模型构建等要求自主探究的知识。除了合作探究活动外教师要注重以鼓励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反馈,结合其阶段性的发展提出完善意见,说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学生评价机制要注重生成性而非以成绩定论,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在学习上面临的困难,适时给予一定的指导,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发科学意识的产生。

例如,在学习完梯形的周长后,教师可带领学生走进校园,在适当的位置圈定测量的范围,要求学生按照之前学习的内容自行画出一个梯形,接着量出上底、下底和腰,分别取整数,计算出整个梯形的周长,将教学活动设置在室外,确保知识应用的效果。同时,要求学生在课后自行设计一个利用三角形、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组合成的图案,计算图案的周长,既提升了学习乐趣,又深化了数学知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渗透核心素养的内容首先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发展情况,设置对应的教学计划,充分体现出对“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的重视程度;其次,要对应时代的的发展特性,利用多媒体教具等展示具象化的图像,引导学生体会数形结合思想;最后,尝试新型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的知识内容,选择合适的数学活动展开方式。

参考文献

[1]柯银芳.基于提升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2]孔令梅.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A]..教育理论研究(第五辑)[C].:,2019:1.


[3]周琦.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六卷)[C].:,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