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万盛的乡土地理运用到地理教学的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01
/ 2

如何将万盛的乡土地理运用到地理教学的初探

杨敏 1 郭子学 2

重庆市第四十九中学 400800

摘要:乡土地理是指本乡本土上的地理。课程标准把"乡土地理"作为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正如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1]2017年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四大能力中的两个。因为万盛的乡土地理是非常丰富的,有中国最古老的石林-奥陶纪石林,天然氧吧-黑山谷,还有关坝煤电园、福耀玻璃厂等工厂,可谓自然与人文乡土地理知识兼备,所以,本文主要将万盛的自然地理知识运用到地理教学中。

关键词:乡土地理黑山黑山谷奥陶纪石林兴趣积极性情感

万盛乡土地理简介[2]

(一)奥陶纪石林介绍

奥陶纪地质地貌在世界上是十分罕见的,因为形成距今已有五亿年历史。风景区有许多奇石、溶洞、飞瀑、平湖、及原始森林等令游人留连忘返的景观。

(二)黑山与黑山谷介绍

黑山谷地理坐标为东经106°58'26",北纬28°51'46",地处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大娄山余脉,位于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黑山镇境内,与南川金佛山、贵州桐梓柏箐自然保护区毗邻,距重庆城区63公里,景区面积100平方公里,山顶与谷底高差最大1200米,峡谷长13公里,河谷两岸坡度70~80度,是峡谷穿越、漂流观景、攀岩探险、野营露宿、垂钓狩猎的绝佳去处。

石林与课堂知识的结合

(一)石林岩石的成因

在学习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内外力作用知识时和三大岩石的成因。沉积岩的成因,就可以把石林岩石的成因,充分的讲解。石林岩石为沉积岩,它是由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从而形成沉积岩,主要以石灰岩为主。石灰岩是一种易被流水侵蚀的岩石,也是微溶于水的岩石。讲解完后,展示万盛石林的图片,学生还可以看到岩层的层理结构,进而又学习了它的结构。

(二)石林地表地貌的形成过程

万盛为最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万盛总体上雨水较多,加上石林石灰岩的岩石,为微溶性岩石。雨水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结合,生成弱酸性的碳酸。而石林在地质时期多地壳运动,石林地区地表多裂隙发育,含有碳酸的雨水沿裂隙渗入,不断溶蚀,加上外力的搬运作用,使裂隙不断扩大,最终形成景区内奇石峻峰,清泉碧池,悬崖飞瀑,景象万千。主要有石扇、石鼓、石塔、石芽、剑峰石、蘑菇石等形态。景区内石林群峰壁立、千姿百态,万盛石林中最多的是形成于寒武纪的角石。角石大多呈黄褐色,有的露在石头表面,有的镶嵌于石头中[3]。

(三)石林地下地貌形成过程

石林除了地表的峰丛、石扇、石鼓等地表地貌,也有大量的地下地貌。地下地貌溶洞是流水的溶蚀下陷,而且还形成从多的地下暗河。石笋、钟乳石的形成与溶洞的成因不同,它是在含有碳酸氢钙的水中在下滴于地面岩石上,碳酸氢钙中水和二氧化碳逸出,碳酸钙沉积在岩石上,经过数十上百年而成。

这样石林地表地貌和地下地貌共同构成了西南地区典型的地貌-喀斯特地貌。这样课堂上将石林地貌与流水的侵蚀、沉积作用体现的淋漓尽致、一气呵成,学生的求知欲也被充分的激发,加强了知识的深入与掌握。

黑山谷在课堂教学的运用

(一)黑山与气温垂直递减率在教材知识的结合

在黑山上同学们可以看到各色的农家乐、旅馆、酒店。当中最出名的要算黑山谷1098假日酒店。同学们知道“1098”是什么意思吗?“1098”即黑山的最高海拔,之所以黑山上夏季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因为它是避暑圣地,它比万盛城区气温低5-7度。这个问题同学们可以结合教材找到答案。几分钟后,部分学生已经说出答案-气温垂直递减率,即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一般而言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C。

(二)黑山谷在教材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应用

在学习山地垂直地带性特征,在黑山有所体现。从山谷到山顶,自然带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到针阔混交林带,充分体现了由山麓到山顶水热条件发生变化导致自然带的分异规律。由于万盛处于北半球,无太阳直射,即南坡为山地阳坡,同一自然带,在南坡的分布的海拔高于北坡。

就在学生预习课程内容后,我抛出一个问题,黑山有雪线吗?有的学生不假思索,抢答到,黑山有雪线,因为冬天要下雪。立马有同学反驳道,黑山没有雪线,但是得不出结论。其实同学们把雪线的概念弄清楚,雪线是指常年积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关键理解“常年积雪”即夏季最高温时,雪也不融化。

.万盛乡土地理在课堂的作用

(一)利于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4]

我校绝大多数同学为万盛本地学子,讲到其共治了十几年的家乡,有一种强烈的认同感。学生在课堂上精神更加集中,国家问题更加积极,而且在分析到与万盛相关的知识时,学生还出现了争先恐后的抢答局面,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更能使知识遗忘少,在运用知识时就会将家乡知识联系起来。

(二)激发学生的探究和创新知识意识

学生在课堂上学了与万盛相关的乡土知识,学生回家或放假时,就会自我去探究和观察,课本上的知识与家乡的地理是否是相对应的,自我进行野外实践和产生知识创新的意识,而不是仅仅局限与书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野外实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还能提高地理成绩。

(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实现地理学思想教育的功能[5]。

在讲到万盛乡土知识时,更多的学生认为我是万盛人而自豪,更加认同老师的教学。从而就对家乡更加关心,关心家乡的发展建设。之后,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认同祖国的发展和变化,让学生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的为祖国建设出谋划策,成为21世纪和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刘葳.结合乡土地理教材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J].中小学管理,2006(S2):290-291.

[2]白新瑞.地理教学应加强国情乡土教育[J].陕西教育(行政版),2008(04):48.

[3]吴惠琴.让地理课堂回归生活[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3(02):34.

[4]袁书琪.《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研读[J].福建教育,2018(11):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