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体育”理论下的中职体育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03
/ 2

“快乐体育”理论下的中职体育教学

谭苗

利川民族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 445400

摘要:在“快乐体育”理论的指导下,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归纳总结法以及实地考察法等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体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寻找体育教学与中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最佳契合点,以促进中职学生身和心的全面协调发展。

关键词: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快乐体育 体育教学

1.中职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中职学校出于其生源的特殊性,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其课堂纪律整体偏差,体育课上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高,再加上有的老师上课出现倦怠情绪,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陈旧,缺乏创新性,导致学生兴趣不足。学校比较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学习,注重对技能相关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开展专业课程改革,却往往忽略了像体育课等基础课程的发展,轻视其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因此,资金投入比例小、缺乏相关鼓励政策等,导致了体育设施资源严重不足,无法满足体育教学的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了对中职学校各年级的体育成绩评价标准,但由于学校、家长以及学生等对这一评价标准的片面认识,导致体育课程评价标准不能很好的实施,而流于形式。

2“快乐体育”在中职体教中运用可行性分析

2.1、快乐体育理论及其基本内涵

快乐体育既是一个口号,也是一种体育教学指导思想,还是一个包括较完整的教材理论和教学方法论的教学实践体系。快乐体育在学校体育和体育学科的目标上明确地提出应与终身体育相结合。在不否定运动的手段意义的基础上,提倡让学生在从事运动的过程中体验各种运动的不同乐趣,使学生认识这项运动,并热爱这项运动,把运动学习本身作为重要的目(运动目的论)。最终实现每个人都能体验到运动中的乐趣,理解运动的意义,为他们终身参加体育锻炼打下基础。快乐体育实际上就是摈斥以技能掌握为目标的竞技体育式的教学,而是在发展学生的身心水平的基础上,使得学生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自发、自觉的体育意识。快乐体育不是为学生的快乐而实施的教学法,而是要让学生在体验学习是快乐的基础上,培养健全独立的人格,树立体育意识,使之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品格。

2.2快乐体育在中职体教中运用的可行性分析

体育教学要达到娱乐身心的目的,就必须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合作的愉快 。中职学生由于其生源的特殊性,老师就更得摸清学生的性格。学生学习自觉性较高,在课堂上比较遵守纪律,但是体育课上过于沉静,上体育课不想动,甚至想着跑回教室看书,没有意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后两种学生不把学习当回事,课堂纪律较差,但是上体育课就是非常活泼,爱出风头。对于不同性格的学生老师就要区别对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适当的教学内容,搭配快乐体育教学理念,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又不漏痕迹的降伏班上的调皮捣蛋。

3、“快乐体育”理论下中职体育教学当遵循的原则

3.1、教育性原则

中职学生因为大多数毕业将会直接进入社会,是否能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是否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有一番作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学校的教育与指导。学校进行素质教学要求“德育为首,五育并举”,体育课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中职体育课也是学校“树人”不可或缺的部分,这就强调“快乐体育”首先就要具有教育性。“快乐体育”在中职全面实施的过程中也必须能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和终身体育观念。

3.2娱乐性原则

娱乐是体育本身所具有的独特属性,那么,作为体育最基本的手段运动,就具有快乐的特性。在“快乐体育”的实施过程中,“乐教”只是手段,“乐学”才是目的。要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必须要求“授之有趣”。因此,我们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教学手段的运用上,教学活动的安排上,以及语言运用上都考虑娱乐性因素。在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原则的基础上进最大可能的挖掘体育课的娱乐性。

3.3、创新性原则

创新教育是依据创造规律,教育工作者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是引导学生而并非塑造学生,要帮助学生认识自身潜力,挖掘和发挥自身潜能,帮助学生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增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心,调整好知识、能力和定位等方面的标准,为学生提供、营造一种能够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中心,活动课堂为中心的新型教育。教师在体育课堂上同样需要用到创新教育,不仅要改变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将其各人的创造能力发挥出来。

3.4、针对性原则

中职学生处于青春期生长发育阶段,处于生长叛逆期,容易冲动,个性倔强,然而中职学生又有其独特特征,根据其性格特征,有针对性的创设教学情境,选择教学内容。

4、“快乐体育”教学的实施策略

4.1合理搭配教学内容

教师熟悉教材内容,合理搭配不同难易程度的运动项目。分析教材和确定教学目标时应考虑以下四点: 第一,在搭配教材内容时,强调教材的科学性、合理性、创新性和有趣性的同时也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结合本校实际,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第二,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弄清楚教材背后所具有的特征。第三,分析运动项目,充分认识和理解各个运动项目的纵向衔接、横向联系。第四,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建立在对教材分析、学生情况分析和具体实际的基础上,强调合理性、具体性、可操作性。

4.2教学中运用有艺术的交流方式

交流是一门艺术,在教学中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有很好的交流方式。在体育课上,师生的交流可以有语言交流与非语言交流,教师要充分利用两种交流形式。体育教学中的语言交流与非语言交流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依存,关键是两者配合默契的程度和运用的时机。中职学生有属于他们的特点,对于有的比较内向的学生,当他们有的行为值得肯定的时候不宜在全班用语言表扬,因为不恰当的表扬可能会引起他们的误解而反感,反而可以利用非语言的形式给予其鼓励,如走到他面前时,向他微笑,或目光接触给予一个微笑,或竖起大拇指,或顺手轻拍一下肩、头,就能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

4.3创设有乐趣的教学情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教学活动对他们的心理因素产生有效地刺激并为之所喜欢时,才会产生一种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内驱力,才能使潜在的力量真正投入到身心活动中来。因此,体育教学课堂中将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思想教育与学生的身心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创设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景活动中产生强烈的角色体验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5、小结

“快乐体育”就是中职很好的发展契机。教师在理解了快乐体育的涵义并且掌握了快乐体育的实施原则后,选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传统体育教学变为快乐体育教学,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佳红.关于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管理方法探讨[A].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