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古诗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由《采薇》教学引发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04
/ 2

如何在古诗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由《采薇》教学引发的思考

李春梅

安徽省淮北市天一中学 ,安徽 淮北 235000


摘要:高中阶段,人的思维正在走向理性,这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黄金时期,所以在实际教学《采薇》的过程中恰当的设计问题,引导探究、精要讲授,达到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目的。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 思维品质 问题 探究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语文课堂教学应通过阅读指导学生“丰富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由此可以看出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并使学生在表达中展现思维品质的重要性。随着《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核心素养”的理念进入我们的视野,高中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的构建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在此思维的发展与提升第一次被置于学科素养的高度,是学生提升学科素养的认知基础。

高中阶段,人的思维正在走向理性,这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黄金时期,众所周知,阅读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语文阅读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就尤为重要,当然古诗文教学也不例外。语文课堂上,长期以来古诗文教学的基本模式就是教师逐字逐句的译读串讲,这种教学策略根植于“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理念,故在实际教学中要克服教师“贫嘴”的现象,恰当的设计教学问题,精要讲授,优化课堂结构。

基于以上的认识,在《采薇》课例教学中,我把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途径设置为恰当的设计问题,并让学生质疑并提出问题,由此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达成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目标。

  1. 预设课堂,精心制作研学单。

为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不妨起点可以高些。如何做到起点高些呢?笔者以为语文教学的预设尤为重要,让学生课前充分地研学,起点自然高些,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带着感悟走进课堂,这样才有教师和学生的平等对话,因此备课中设计有思考性的问题至关重要。基于此,《采薇》教学前,研学部分我设计了如下问题:

1、借助工具书自主阅读诗歌读准生字词,并完成研学单上重要字词句含义的题目。

2、请结合文本及相关背景资料分析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歌?

相关资料提示:“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玁狁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役,以守卫中国,故歌采薇以遣之,《出车》以劳还,《杕杜》以勤归也”(《毛诗序》)

3、诗歌前三章的语句有一些相同或相似,这体现了《诗经》形式上的哪个特点?

这种艺术手法在本诗中只是简单的重复吗?

4、本文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情感?(学生很容易读出:故园之思)

分发相关资料: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

5、鉴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明代王夫之曾这样评价这两句诗:“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请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自主研学之后,提出新的问题:

  1. 诗歌四五两个章节描写了周家军军容盛大、卒伍精强,看来是对其称赞有加了,这与本诗的主题似乎矛盾,是否是跑题了?

  2. 比较《采薇》中的戍卒与汉乐府民歌《十五从军征》中的主人公,有什么异同点?

二、再现教学过程,感受课堂生成

基于以上,笔者将课堂教学的过程作如下呈现(有删减)

(一)导入:以刘欢的歌曲《家园》导入,配以视频画面,情境式感受家园之思,故土情结。

(二)一读,通大意、明情感。(《诗经》以四言为主,朗读时可采用二二式节奏,同时注意节奏的提示还要注意重音、情感。)

(三)二读,理层次,析文意。

1、讲授一至三章内容。

(1)找一学生朗读前三章,并思考:这三章中戍卒反复说,最想做的是什么事?结合文本分析。

(2)思归为何从微菜写起?(由此引出对《诗经》起兴手法解读)

(3)前三章的句式特点?并结合诗歌分析其作用?

2、讲授四、五章内容

(1)齐读四五两章,教师强调注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教师作适当补充。

幻灯片出示:彼路斯何、四牡业业 、一月三捷的相关介绍。

(3)这两章表现的战斗豪情同前三章表现的思归心切的情感是否矛盾?

(四)三读,赏佳句、悟悲情。

  1. 朗读诗歌最后一章,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2. 请同学们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最后一个章节。

  3. 鉴赏历来为人称道的佳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明代王夫之曾这样评价这两句诗:“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请谈谈你的理解。(五)拓展赏读《十五从军征》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与诗中的主人公进行比较,有何异同?

三、教后反思、执教感言

  1. 聚焦学生,培养自主思维能力

研学单问题的设计及最终教学目标的确定都与对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密切相关,这一过程,学生自主研读文本并发现问题,针对学生研学活动中所暴露的思维缺陷,采取有效的策略,帮助学生提升学科素养能力

(二)聚焦学生,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意在让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到达一个新高度,并能由此及彼的,由表及里的看问题。在问题的设计上有意引导学生在阅读与思考中得到思维品质的提升,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

笔者在讲授前三章时有意将重章叠唱这种艺术手法与对诗歌内容与情感的理解进行勾连。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带着问题积极思考,圈点勾画,比对分析,得出这三章内容上描写了微菜的生长过程:作→柔→刚,以微菜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戍边久酷,不得归家,反复咏唱“曰归曰归”,辅以“忧心烈烈”、“忧心孔疚”等表达情感的词,突出思归之切。形式上,句式整齐,有一种韵律美。这样不仅理解了形式,也较好地理解了内容,真正做到了以言促讲,文本细读。

(三)聚焦学生,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语文学科是以语言学习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塑造艺术形象为教学目标的学科,文学作品中的文字经过形象思维的加工而富有形象性,活泼、生动,自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笔者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在赏读《采薇》最后一个章节时,有意提出让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最后一个章节;并让学生鉴赏历来为人称道的佳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拓展延伸《十五从军征》,通过比对分析,对人物形象理解,及对诗歌主旨情感的理解也就更深刻了。这些问题的设置加深了文本的理解,品味鉴赏其中的韵味,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最佳时期,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并大胆地去质疑、探究,这种问题探究式教学无疑是发展和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良好途径。


参考文献 《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教学》 张春华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