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正走来,您准备好了吗?——核心素养观下的教师专业发展与创新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07
/ 2

未来正走来,您准备好了吗 ?——核心素养观下的教师专业发展与创新课堂

苏红

新疆昌吉市第五小学

摘要: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需要用自己的知识、智慧、人格魅力在和学生共同活动中去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关键词:核心素养 提升 交流 创新

2014年3月,一个崭新的概念——“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国家文件中。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今天,这个概念体系正在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化的方向。

2016年9月,教育部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明确了通过学习后学生应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社会综合实践能力以及人文素养。核心素养提升是核心素养课堂的核心和灵魂,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转变传统观念,必须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学生学科素养。

一、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师观重建

观念是行动的指南,教师是素养课堂教学的主要实施者,所以改革必须从教师观念转变和更新开始。教师观一定意义上就是教学观,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的教学必须确立新型教学观。

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学科素养,首先必须培养教师的学科素养,如果一个教师没有学科素养,就只能站在学科的门外教学生怎么考试,教传统知识。学科素养是一个学科的思维、方法、实践能力、学科精神和价值趋向,这五个方面是综合于一体的,其实质是改变过去单一的从学科知识评价教师为多维度评价教师。教师的学科素养以下几个方面:信息素养,获取信息、辨别和分析信息、支配信息、利用信息和分享信息;创新素养,对教育教学具有挑战心、好奇心、想象力;社会参与和贡献素养,教师自觉参与到社会事务中,在参与社会中体现自己的价值等。

二、核心素养导向的学生观重建

核心素养的对象是学生,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新教学活动中,学生既是课堂的主体,也是学科素养的“受体者”,学生本人就不能把自己置身于素养课堂之外。核心素养课堂重视的是知识的应用,让学生带着生活经验学知识,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创造生活,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首先,学生要强化主体意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只有在愿意学习的情况下,思维才会处于活跃状态。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积极活动,既能促进学生主动、独立、充满个性的发展,又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核心素养课堂中的学生学习主要表现为学生知识的获得是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知识的发生过程,是一种自我调控学习进程,激励自己战胜困难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在讨论、质疑、对抗、合作、竞争等一系列的集体活动中,学生能充分体验到相互关心、相互支持、团结合作的精神以及这些精神产生的巨大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仅是书本中现成的前人经验,更多的是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与人交流,如何展示自己。学会了做人,培养了合作精神。“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会终身受益。教师应大胆让学生自己去自主学习,发挥“兵教兵”的作用,真正解放课堂、解放学生,只有把课堂真正归还给学生,才能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其次,学生要具备足够的自学能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既是知识的建构者,也是个体生命与价值的建设者。要改变过去把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的简单做法。把课堂教学的重心由教学生记忆现成结论为主转到引导学生探索未知上来。重视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叶圣陶先生强调: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必须是一个具备足够自学能力的人,能够随时随地进行自我教育的人。否则,算不得是一个受过教育的人”。社会实践不断发展,教师是不可能把所有知识全部教给学生的。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己去学习、去研究。人类的知识财富,其积累主要不是机械相加,而是发展演进的。因此,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来讲,决不可以“光知守而不知变”,一定要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方式。

再次,学生在课堂中要“静”、“动”、“辩”结合。“静”就是让学生静心地对问题进行原始思考,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提高思考的能力,这要求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自主学习方式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所有的教学必须围绕学生自主学习产生问题、自主解决问题为主线去设计,以真实的问题形成问题链,让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知识结构。“动”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之间进行高质量的点评和质疑。学生在展示交流学习成果的时候,不仅交流答案,而且要学会说“为什么”,即言简意赅地说出思路和想法。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每个学生都有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完善所需的核心素养。“辩”是引导学生相互质疑,并阐述观点。它要求学生必须活学活用学科知识和技能,在运用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深入培养各项相关的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养成。

课程改革告诉我们:未来不是你要去的地方,未来是需要你创造的地方。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重要、不可缺的素养。任何一门学科的目标定位和教学活动都要从素养的高度来进行。价值引领、思维启迪、品格塑造是学校和教师的三大核心任务。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策略是从观念走向行动、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操作系统,只有将观念和理论转化为实施策略和行动方案,核心素养才能真正落地。

教师需要用自己的知识、智慧、人格魅力在和学生共同活动中去影响学生。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学术的研究者、文化的先行者、德育的教化者、未来社会的塑造者。而且还是课题的设计者、课程的组织者、学生心态的调节者、资源的提供者、成果的强化者。

教师的成长分为:骨干教师、名教师、专家型教师。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造就的。教育教学研究是综合和整体的,研究教育教学规律更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作为教师应当在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修养。当然,更要突出教育科研的基本特征——创新,及时了解、掌握教育教学的新信息、新动态、新趋势,选择具有独特性和新颖性的课题及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

新的课程改革中教师的知识结构要具备:专业能力、课题研究、论文写作、学科辅导、教学创新。新世纪的教师不再只是教书匠,而是不断向学者型发展。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才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发展和创新,才有利于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加快对学生的培养。

人生最大的捷径是用时间和生命阅读一流的书。在书海里寻觅人类历史上大浪淘沙后留存下来的经典作品,从中吸取其真善美精华。学会志远,学会认真,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研究。未来可期,教师仍然是寻找核心素养力量的重中之重。让教师专业发展提高一个层位,走向一个新的境界,这是核心素养落地力量的关键之关键。

参考文献:

【1】郑臻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您准备好了吗?."教师000.036(2016):1.

【2】刘红."老师,你准备好了吗?——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师专业发展."七彩语文(教师论坛)12(201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