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心”所阅--关注小学生在语文阅读课上的“心”体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07
/ 2

随“心”所阅 -- 关注小学生在语文阅读课上的“心”体验

杨丽菊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中心完小 云南省迪庆州 674609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任务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有效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手段之一。一个人阅读能力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他吸收有用的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所以,在小学阶段如何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体验


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教学的核心,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阅读水平,为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与运用提供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有利于学生扩大作文的词汇量和写作素材,也能够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做到“随心所阅”。

一、对学生语文阅读过程中心理的分析

小学生的心理虽然不够成熟,但是也具有一定的认知性。在进行语文阅读的过程中,不同个性的学生所具有的认知心理也会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主动心理和被动心理。

语文阅读本身要求是比较严谨的,它要求学生能够从语文段落中提炼出准确的信息,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准确意思,但是,当学生不能很好地进行配合的时候,我们的语文阅读训练势必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主动性较强的学生其性格往往比较外向,可以很好的跟其他同学进行沟通交流,心理积极,乐于接受不同信息,并且速度较快,效率较高;对在语文阅读过程中那些表现较为被动的学生,通常是他们觉得语文需要掌握知识点太多,觉得语文难度太大造成的[1]。因此我们需要对那些主动性较强的学生加以表扬,对被动性较强的学生提高鼓励,帮助他们构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打破语文畏难情绪。

学习语文其实和学习语文是相通的,同样需要识字认句,重在构建语文基础和培养良好的习惯。因此,语文教师要结合小学生心理进行适当引导,掌握被动性较强学生心理,采取“攻心战术”,让他们走出语文学习的心理误区。

二、优化阅读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一)精读文本

新课标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教学中要重视实践,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减少教师的讲授所占比例,要让学生能够高效开展阅读活动。阅读材料的选择要以教材为基础,选择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材料,引导学生展开对文本的精读。要在阅读时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对文章的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对文章的核心观念与思想进行理解,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感悟[2]。首先,要通过布置预习任务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预习;其次,要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的方式加深对文本内容与难点的理解,对作者的思想与情感进行深入体会;最后,要让学生自己对文章的内容展开分析和规划,深入剖析文章,找出其中的难点。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进行培养,使学生能够在自主阅读中积累更多的阅读经验与素材,并将阅读成果带到课堂中与其他学生展开交流,在讨论中提高对文本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2011年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桂林山水》时,教师可以开展精读,让学生在精读的过程中强化对文章的理解。当学生阅读与桂林的山水相关的段落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者影音资料,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在视觉上对学生造成冲击,使其能够更加直观地体会山水的秀丽,感悟作者文字当中的形象。另外,教师还可以使用强调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将文章当中重点段落反复阅读,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能够在脑海当中勾勒出作者描绘的景色。

(二)略读文本

略读教学主要是在文章阅读前,大概了解文章的整体写作思路、故事梗概,不做细致的阅读研究,为后期精细化阅读奠定基础,学生能快速地找到关键词与关键段落,这样会提高阅读效率。学生通过略读的方式,能了解文章的大意,但需注意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教师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时候,要让学生融入文本环境中开展阅读,不要单独就某个段落开展讲授,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阅读观;第二,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的习能力和学习状况,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使学生能读懂文章,更能读透文章,养成独立阅读思考的好习惯。

譬如,教师为学生讲授《雪地里的小画家》的时候,教师先鼓励学生略读文章,并结合教学内容做好问题启迪,鼓励学生思考雪地中的脚印都是什么动物的,并让学生在略读中总结他们见到过的动物的脚印。学生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带着问题略读,能快速找到答案,并能在略读中大概理清文章的主体脉络,这对后续的阅读学习有积极影响。

(三)训练学生独立阅读思维

学生在阅读训练中,需要养成独立阅读、独立判断、独立思索的良好习惯,特别是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阅读能力和阅读情况,找出重点段落和文字内容将其落实到阅读感想上面,使学生能通过记录的方式进行回顾,学生可以在阅读完成后经由一段时间后进行二次阅读,并在总结后,比较两次阅读的情感变化情况,这样能强化学生的阅读思维,深化学生的阅读感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使用评比的方式,让学生在比赛阅读中更好地理解知识内涵。

例如,在四年级上册《麻雀》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阅读,让学生细致地进行文本的阅读,还要通过欣赏和阅读方法融合的方式,描绘老麻雀对小麻雀的深厚情感,并在与实际情况结合中,更好地探究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深厚情谊[3]。教师让学生在阅读中描绘文章中的麻雀形象,不同段落人物动作变化、声音变化等都要做好细致把控,由于这些讯号都是把握文章基调的关键性要素,教师待学生阅读完成后,要求每个小组提交阅读感想,以更好地总结文章的脉络和细节,最后评比出阅读感想最为深刻的小组。总之,教师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带领学生做好细致的讨论和分析,并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出新的思路和新的想法,从多角度理解文章内涵。

结语:

阅读学习可以打开学生心灵的天窗,提升学生的内在气质,为学生语文素质的养成打下基础。让学生从心底里爱读书、好读书、乐读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何巧云.谈提高小学语文学习兴趣的策略[J].学周刊,2019(29):57.

[2]丁军.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9(29):73.

[3]王红.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