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贯穿创新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08
/ 2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贯穿创新教育

马华

喜德县深沟中心小学校

摘要:教师是课堂活动的引导者,将巧妙、创新的教学策略融于实践教学活动中,能够使语文课堂变得多姿多彩,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所学知识。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爱玩的年纪,教师积极创新教育形式,能够调动学生们参与课堂的动力,使其更好地进行学习活动。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育;教学策略

引言

新课程体系强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针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可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逐步渗透一些现代化的创造思想和策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日常生活中的新事物新方法,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以及思维发展的特点调整教学方法。

一、简析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便是“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新时期教育现代化理念的深入人心,更多的教师开始重视应用创新教育,以期提升课堂授课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但仍有部分教师的施教理念陈旧、忽视师生互动、更关心那些语文基础扎实的学生等,导致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教师占据着课堂主体地位、班级学习中的“两极分化”问题严重等,学生不仅认为语文学习较为乏味、无趣,在识字、口语交际、阅读及写作环节中,他们也缺乏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热情。这便造成虽然教学形式得到了极大创新,教师具有信息化教学能力,但是课堂施教效率欠佳,学生仍处于被动学习的位置上。故此,教师应具有授课反思意识,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汲取优质的教学经验,关注学生课堂情感态度的变化。通过应用游戏教学法、情感沟通教学法、微剧场表演及促进学生展开多样性实践等,使学生走进母语文化,了解汉字、语言的应用规律,感受先人智慧与民族传统美德。通过对创新教育的有效应用,使学生具有语文学习积极性、实践探究热情与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动性,让他们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与互动学习中,感受语文学科魅力,具有广泛阅读、每日进行习作练笔的意识。从而,促进其形成良好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对文化的弘扬与继承能力。

二、小学语文的创新教育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1.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运用现代化创新教育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教师必须认识到创新思维的培养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敢于向传统提出质疑,运用创新教育理论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尤其是对于小学语文而言,除了加强学生对文化课的学习,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点来重新组织语言,这种个性化的发展正是创新教育的根本所在。2.敢于打破传统,从思想上进行改变,进而体现在创新行为上。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事物的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创新的平台。一是不能仅仅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定学生学习水平的标准;二是应当将知识点的延伸作为教学的方向;三是将创新教育的理念引入到课堂教学;四是制定以创新为主导的评价体系。应当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立足所学知识点的同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和水平。3.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平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应当明确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应当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平台,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而这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条件。

(二)结合教材,开展多样学习活动

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开展授课,学生们难以获得大量的交流机会,在创新教学形式下,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比如在阅读《司马光》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文章内容,出示一些思考问题,组织学生们积极开展辩证交流活动,促使学生通过思考问题、展开交流来发展自己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比如:那个小朋友是怎么掉进缸里的?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状况?别的小朋友慌了,动作忙乱,司马光表现怎样呢?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通过这个故事,你能看出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通过出示具体问题,组织学生们开展小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们进行辩证交流活动,以增强其理解能力。当学生可以通过辩证交流进行语文学习时,他们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会不断得到发展。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们进行课堂演讲、朗诵、诗歌赏析、辩论、微写作、情景表演等多项活动,丰富的活动形式不仅可以为语文课堂增光添彩,还可以使学生提升自身能力,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三)通过信息教学,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信息技术为语文施教创造了更多的便利条件。在创新教育中,信息设备的应用也十分关键。为此,在口语交际课堂中,教师可应用短视频、校园新闻、生活问题等,引入教学主题,打开学生们的“话匣子”,使其投入教学活动中。譬如:在《我的暑假生活》教学中,可让大家通过微课件观看“玛丽的一天”,使学生用精练的语言复述她都做了什么、看起来心情如何。进而结合自身的实际经验,促进学生结组,展开学习探讨。使学生懂得在同伴发言时认真聆听,积极主动地发表自我见解,通过创新教育提升合作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

(四)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学生能否具有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前提在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而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是帮助学生详细理解和解剖课文内容的重要一步。所以,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到课文教学的各个阶段,为创新教育的顺利开展和实施提供条件。例如,在教学《负荆请罪》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和熟悉课文背景和含义,可以适当安排情景剧表演,让学生在课前查阅情景剧表演的注意事项、课文背景、人物性格等内容。学生通过查找、探讨、分析,在对课文内容有所了解的基础上编排情景剧,更容易产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和实践程度决定了创新思维的培养程度,教师应给予学生各种参与实践的机会,让他们的创新思维在实践过程中得到有效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创新教育形式,不断丰富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提升其对知识的吸收效率,进而发展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万和妹.试论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小学语文课堂[J].文学教育(下),2019(11):184.

[2]胡景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创新教育[J].文学教育(下),2019(08):188.

[3]陈刚.语文创新教育的思考[J].文学教育(上),2019(07):80-81.